道家思想文化专题——“道家”,是指以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为宗脉

道家思想文化专题——“道家”,是指以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为宗脉

授课人:喻长友

单位:医学院

道家思想文化专题

所谓“道家”诸子百家道家思想,是指以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为宗脉的学术派别的总称。是“道德家”的简称,因老子《道德经》而得名。是春秋战国时期兴起的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学派之一。

道家学派的主要经典是《老子》和《授课人:喻长友

单位:医学院

道家思想文化专题

所谓“道家”,是指以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为宗脉的学术派别的总称。是“道德家”的简称,因老子《道德经》而得名。是春秋战国时期兴起的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学派之一。

道家思想文化专题——“道家”,是指以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为宗脉

道家学派的主要经典是《老子》和《庄子》,另外,《管子》、《吕氏春秋》、《黄老帛书》、《列子》、《淮南子》等古代典籍诸子百家道家思想,它们或也是道家的代表作诸子百家道家思想,或保留了丰富的道家思想资料。

道家、代表人物、道家经典

道家思想的主要流派有:老庄之学、黄老学派、魏晋玄学和道教合流。司马谈所说道家,主要指黄老学派。之后道家思想渗透在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魏晋玄学是道家思想最明显的复兴思潮。

道家派别

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根本区别

儒家是“入世之学”,主要讲的是政治教化,其作用偏重于社会。就个人来说,偏重个人的品格修养。

道家是“出世之学”,主要讲的是宇宙人生,其作用偏重于个人,而且偏重于个人的精神层面。

道家思想文化专题——“道家”,是指以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为宗脉

道家思想与道教的根本区别

道家思想是一种哲学学派,道家追求的是清静无为,顺应自然。

道教是一种宗教流派,道教追求的是益寿延年,得道成仙。

一、道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道家思想的创始阶段老子

B、《道德经》

传说中《道德经》的作者是春秋时期的老聃

《道德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道家思想的经典

《道德经》之所以得到广泛的流传,主要是因为它的篇幅很短,加上言语古朴精练。

《道德经》的主要内涵

老子最重要的思想是“道”。“道”是他用以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最高范畴。

1、道是构成世界的本体。

2、道是创造宇宙的原动力。

3、道是天地万物运转的法则:

一是“无为”;一是“柔弱”。

【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 【译文】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纯任自然。

无为:道家是指顺应自然之意

【原文】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第三十七章)(通过无为产生有为)

【译文】道永远是顺任自然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侯王如果能按照“道”的原则为政治民,万事万物就会自我化育、自生自灭而得以充分发展。自生自长而产生贪欲时,我就要用“道”来镇住它。用“道”的真朴来镇服它,就不会产生贪欲之心了,万事万物没有贪欲之心了,天下便自然而然达到稳定、安宁。

无为:通过无为产生有为。

【原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第四十八章) 【译文】求学的人,其***文饰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其***文饰则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又减少,到最后以至于“无为”的境地。如果能够做到无为,即不妄为,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治理国家的人道家思想文化专题——“道家”,是指以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为宗脉,要经常以不骚扰人民为治国之本,如果经常以繁苛之政扰害民众,那就不配治理国家了。

无为:通过无为产生有为。

【原文】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道家思想文化专题——“道家”,是指以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为宗脉,而民自朴。”(第五十七章) 【译文】以无为、清静之道去治理国家,以奇巧、诡秘的办法去用兵……所以有道的圣人说:“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就自然富足;我无欲,而人民就自然淳朴。”。

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原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第十九章)

【译文】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顺应自然变化不妄为而是天下得到治理)

《道德经》经典名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