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到现实人生,儒家的权力欲强烈,十年寒窗亦为金榜

落实到现实人生,儒家的权力欲强烈,十年寒窗亦为金榜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 年第 2 期(总第 60 期)道家哲学精神与中国文学李显卿 闵虹摘要道家追求个体生命价值,具有自由自觉的精神特征和开拓创新的内在机制落实到现实人生,儒家的权力欲强烈,十年寒窗亦为金榜, 这是道家哲学的真正本质。 在中国文学史上, 文学巨人的出现、文学风格的创新和文化繁荣都与道家哲学精神有深刻联系。 因而应该给予其在中国文学史上应有的重要地位。关键词道家哲学精神中国文学文学解放今天学术界的古典文学批评, 在深层价值观念上多少是崇儒抑道。 道家之庄子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之大是毫无疑问的, 但人们对他的评价颇有争议 。例如庄子追求“ 逍遥游”的自由境界, 常为人指为“ 消极避世” , 是虚无主义人生态度,进而否定文学史上的隐士现象及其文学创作。我们认为道家哲学精神及其价值境域, 对庄子及道家的研究评议在古典文学领域, 仍需要增强文化史的宏观视野和对道家哲学精神的深层把握。 通过深究其哲学精神的真元, 考察它在文化史和文学史中的运作效应, 来揭示道家哲学与中国文学的种种血肉关系, 特别是其在文学发展中的特殊影响。一、道家的哲学精神及意义李慎之先生曾指出中西哲学的区别是, 西方哲学偏重于对世界本原的探讨, 乃“ 寻根问底”之学;中国哲学则关注于现实的人生, 为“ 安身立命”之学。

可以说中国哲学的两大派别儒道两家, 都是围绕人生价值这一核心著书立说的人生哲学。对于人的个体自然生命欲求和人的社会性欲求这两大方面, 儒家偏重于社会价值取向,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落实到现实人生, 儒家的权力欲强烈, 十年寒窗亦为金榜题名, 入仕方能治国平天下。 同时儒家颇为执着于名声,“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 辛弃疾的人生抱负正是表现了儒家哲学中关注他人与社会的价值取向, 而这正是造就中国历史上无数志士仁人,造就中国文化、文学的重要因素。但是也应该看到落实到现实人生,儒家的权力欲强烈,十年寒窗亦为金榜, 儒文化作为名教在发展中的一个盲区便是忽视个体生命的价值, 且常以社会价值剥夺个体生命价值的存在, 即鲁迅所谓“ 吃人”。 而在此盲区内, 道家却在开辟一片充满生机的天地。 一是道家视个体生命为最高价值, 反对以外在功名利禄而伤身。 庄子认为“ 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而殉物, 岂不悲哉”(《寓言》),“无以好恶内伤其身”(《德充符》)。 二是道家追求精神的自由, 反对礼法对身心的束缚。庄子认为, 外在的礼法, 不过是“ 骈拇” 、“ 枝指” 、“ 赘疣”之类;权位、功名只是诱人入彀的“ 机辟” 、“ 网罟”而已。

因此, “吾宁游戏污渎之中以自快, 无为有国者所羁”(《史记·本传》)。 庄子认为他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是“ 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 从而到达“逍遥游”的绝对自由境界。哲学界多探讨道家的本体论、认识论、思维论等内容, 这是以西哲的体系来观照道家, 其实正如李慎之先生所言, 其根本精神主要在于个体的安身立命。同为显学的儒道两家在先秦时代平起平坐, 自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始道家哲学精神及其价值境域, 儒学便堂而皇之地升格为“ 官学” 。 但道家人生哲学的真精神,却是掩抑不住的光辉。 庄子的遁避人世道家哲学精神及其价值境域, 躲避的不过是束· 30 ·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