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武术经久不衰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为什么武术经久不衰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健康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几千年来,中华武术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发展,如今又成为人们健 身、修身的大众体育项目,并走出国门影响全世界。为什么武术经久不衰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究其原因,与武术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基础分不开。
哲学是世界观的学问,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类思维及其一般规律的概括和总结。世界上任何一门科学和技术,如果没有哲学的指导,就不可能存 在和发展。中华武术,无论是它的功理功法、拳械套路、技战术原则,还是它的健身修身、内养外练的方法以及武德修为、武术的人文精神等,无不闪耀着中华传统 哲学思想的光辉。
一、先秦哲学促进了武术第一次大飞跃
武术起源于远古时代,到奴隶制社会已具雏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全面的大发展为什么武术经久不衰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使武术从单纯的搏击格斗之术升华到文化的层面,从而具有了思想 灵魂,并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发展到今天。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特别是传统哲学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成熟和完善,为中华武术提供了世界观、方法 论,使其在理性思维的引导下产生了大飞跃。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一公元前222年)历时550年,是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时期,社会生产力有很大的提高,经济空前发展,而且文化学术思想空前繁荣,诸子并起、百家争鸣,学术兴盛、文化繁荣,奠定了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基础,成为中华文化的源头。
先秦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思想对武术的影响和引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武术的功理功法、技战术原则、士卒的选拔操练、军事谋略的 实施等武术技能方面,二是在习武者个人或社会集团的武德修为和武术的人文精神方面。前者为习武者的技术(武技)行为,后者为习武者的社会行为。用传统哲学 来概括,前者为“器”,后者为“道”。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富国强兵”是当时的主要国策,各诸侯国都把军事武备放在重要位置,“兵者,国之大事也”,各家学派 对军事、武术都有很多论述,形成一整套军事思想理论体系。在不同时期各国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齐国的技击、魏国的武卒、秦国的锐士、赵国的胡服骑射等 等,使武术军备高速发展,使中华武术从个人武术技能到军阵战列形态都得以完善。
随着儒家、道家、墨家、兵家等主流学派思想的融合和影响,中华武术形成了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忠君、报国、爱民、信守承诺、舍生 取义、除暴安良、慷慨赴死等武德规范和武术的人文精神,概括起来说就是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爱国思想,以“民为贵”的安民护民思想,报国杀敌、不怕牺 牲、慷慨赴死的英雄思想,见义勇为、敢于同邪恶势力做斗争、扶危济困、除暴安良、仗义疏财的侠义精神。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尽管朝代更替江山易主,但武术 道德和武术精神一直延续下来,成为贯穿中国古代的正统的人文精神之一。中国历史上不乏卫国杀敌、效命沙场、马革裹尸的英雄人物和为民请命、行侠仗义、除暴 安良的侠义之士,这些思想已经根植于人民大众心中,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春秋战国时期500多年的打磨锤炼,中华武术具有了“灵魂”,并在理性思维的引导下,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殿堂中的一个瑰宝,熠熠生辉。
二、先秦时期主要学派思想对武术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很多学派的创始人及其门徒不仅是思想家,而且也是军事家,他们练功习武,精通军事谋略,能带兵打仗、攻城略地、守城护国,他们 的哲学思想对武术的指导和影响都来自实践,是有的放矢而不是空谈。在诸子百家中,比较有影响的儒家、道家、墨家、兵家、阴阳家等主流学派的哲学思想从不同 层面、不同角度对中华武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儒家哲学思想对中华武术的影响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正统思想之一,“仁”是儒家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和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儒家创始人孔子出身于武术世家,他能文善武,精通军 事武艺、善射御之术。孔子主张“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并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教学的内容,他的学生很多都是文武兼 备。
儒家思想对中华武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仁爱”观念,构成了中华武术伦理思想的核心。孔子把“仁”和“勇”联系起来,“仁者必勇,勇者无礼则 乱”,认为武术作为战斗的力量、杀伐的手段,必须纳入一定的伦理法则之中,崇尚“仁、义、礼、智、信”既是对习武者个人的规范和要求,也是对社会集团的规 范和要求,从而奠定了中华武术的伦理道德和人文精神的基础。从古至今人们把忠君爱民、报国杀敌、舍生取义的人称为“忠勇之士”,历代领兵率将者都把能带出 一支“仁义”之师作为最高的追求。所以说,儒家思想对中华武术的最大贡献就是奠定和完善了武术的伦理道德和人文思想、人文精神,把本来属于“暴力”行为的 武术纳入到正统思想规范当中,使其为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2.道家哲学思想对中华武术的影响
道家哲学思想对中华武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两个方面,对武术的技术发展贡献极大。在认识论方面,武术汲取了道家哲学思想 关于宇宙本源的“道论”、“气论”及“天人合一”的观点来解释武术的本质。在方法论方面,武术汲取了道家哲学思想“物极必反”、“以静制动”、“以柔克 刚”、“后发制人”、“师法自然”等思想,作为武术技击思想的指导原则。近代的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武当拳等很多拳种的技击原理都来自道家思想。
3.墨家哲学思想对中华武术的影响
墨家思想的创始人墨子不仅是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杰出的军事家。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但在战乱频繁的时代墨家也崇尚武力, 主张以武力抵抗一切侵略与不义。墨家子弟都精通武艺,并恪守信义,重人轻己、重义轻生、行侠仗义。《墨子》一书把武勇精神置于重要地位,“君子战虽有阵而 勇为本焉”。
墨家在提倡和主张“武勇”的同时,非常重视战略战术的研究,墨家的武勇是建立在重诚信、重谋略的基础之上的“智勇”,而不是“匹夫之勇”。墨 家弟子都是“智勇”双全。《墨子》中有“备城门”、“备高临”、“备梯”、“号令”、“杂守”等十余章儒家道家核心思想,详述守卫城池、防御敌人的战术理论方法,对军事武 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墨守成规”的成语就是来自墨子军事实践中的典故。
墨家的武勇思想及墨家子弟坚持正义、敢于“以武犯禁”、行侠仗义、慷慨赴死的精神,正是中华文化中“武侠”精神的历史源头,它奠定了中华武术精神中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除暴安良、舍生取义的精神基础。
4.兵家哲学思想对中华武术的影响
兵家与武术同源,同属中国军事文化领域中的不同侧面。兵家哲学思想为武术提供训练方法、兵卒素质要求、军阵武术应用的战略战术,其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兵者 诡道也”为什么武术经久不衰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奇正之变不可胜穷”、“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兵因敌而制胜”、“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等等,是武术及军阵格杀遵守的重要技战术原则。
5.阴阳家哲学思想对中华武术的影响
阴阳与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反映宇宙构架和变化的辩证法。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以阴阳表示一切事物矛盾的“对立统一”。《黄 帝内经·素问》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中国传统哲学认为这五种事物决定 了世间万物的各种变化。阴阳机变、五行生克及八卦演绎等,深深渗透于中国传统文化各个领域,对武术思想理论和技术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武术理论中“动 静”、“刚柔”、“虚实”、“开合”、“攻守”、“显藏”、“起伏”、“奇正”等一系列概念,都是从阴阳五行学说中演绎出来的,并指导武术运动的实践。
三、指导和影响武术发展的主要哲学观点
中国传统哲学非常丰富,对武术的引导和影响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中影响比较大的主要哲学观点有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形神关系、动静关系、太极理论、阴阳机变关系、五行学说等等。
1.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或“天人和谐”,是中国传统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重要观点和根本思想儒家道家核心思想,它包含四层意思。一、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天地万物和人形 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人是这个系统中最具主观能动性的积极因素;二、自然界有着普遍的规律,人也必须服从这些规律;三、人性即是天道,道德原则和自然规律是 一致的;四、人生的理想是追求人与自然界的和谐。
古往今来习武者在武术习练和武术实战应用中,总是追求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通,尽量使武术技能服从大自然的变化规律,使人的行为顺乎自然,求得 “物我”、“内外”的平衡,以取得最佳的技术效果和心性的升华。所以,练功习武时使人体运动和四季、气候、地理位置、朝向等外在的自然条件、环境相协调, 使人的整个身心融于大自然之中,特别是内功的修炼要吸纳天地之气、融自身于宇宙之中、收天地之精华于体内,更突显天人合一的意境。天人合一思想讲究“师法 自然”,使武术行为在大自然中得到启发,或借鉴模仿自然界中的事物、规律和特点来促进武术的发展。象形拳术的发展就是例证。天人合一追求整体配合以调动人 体最大的组合能量(整劲),这种整体配合包括形体配合和形体与意识的配合(精、气、神),这种组合能量是一种特殊的超强度的能量,是常人所不能及的能量, 只有通过严格训练才能获得。
2.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指人的知识、认识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指道德认知、知识与道德实践、道德修为相结合。用现代哲学解释就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知行合一的思想决定了武术在不同时期的社会价值。在冷兵器时代,富国强兵为最高国策,武术的社会价值就是“军阵格斗”、“疆场厮杀”,以技击 实战为最基本的实践活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冷兵器退出了军事领域,武术演变成大众体育项目,并以此为主呈多元化发展。尽管技击格斗 是武术技术的灵魂,但习武的主要目的是健身和修身,这不是某个权威人士的硬性规定,而是武术运动的社会实践的必然结果。中华武术两干多年来经久不衰,就是 因为在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引导下武术之树常绿。
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也是武术技能得以发展的重要指导原则。武术是一种技能训练,只有身体力行、刻苦习练才能出功夫,所谓“拳打干遍身法自 然”、“业精于勤”等就是这个道理。这就是知行合一的“行”。指导武术的拳理拳法等理论形态的知识,要认真钻研学习、明理开悟,这就是知行合一的“知”。只有“知”和“行”相结合,才能使武术技能向高层次发展。
3.形神关系
“形”与“神”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个范畴,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形”是指形体、肉体,是人的客观物质形态;“神”是指人的意识、精神、灵魂等人的思维能力和意识形态。古人认为:“形具而神生,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古代各哲学学派对“形神”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不尽相同,但反映在武术上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元神论”。传统哲学把主宰人的行为的意识、思维 称为“灵魂”,也叫“元神”。武术把“元神”看作是一种超智能思维,既非逻辑思维亦非形象思维,而是一种高级的直觉思维。习武者经过修炼就会产生这种高级 的直觉思维。形和神(元神)高度协调统一,就会使武功出神入化、随心所欲,当与敌手厮杀格斗时,对敌方的心理和招式变化的洞察就成为瞬间直觉感知,而自己 应敌的招法也是瞬间的直觉行为儒家道家核心思想,这就是武林前辈所说的“拳到用时自然出”。当形和神结合时,还会出现超常功能,这些往往是习武者的最高追求。第二是“精 神”。这种“神”主要是指人的外在精神风貌、气质风采。武术当中的“形神兼备”就是要求在演练武术时,既要招式规范、动作准确,又要精神饱满、气势旺盛、 神采飞扬,只有这样才具有武术的美学魅力。
4.太极理论对武术的引导
“太极”是《周易》哲学的最高范畴。《易传·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太极”是派生万物的本源。
太极理论与武术的直接联系就产生了太极拳。《太极拳论》一开始就是:“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古人 运用太极、阴阳、五行学说来认识事物,所以“太极”作为拳路的名称是“取象于天”,也包含着把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论具体应用到拳术当中。而且习练太极拳要 求使周身内外密切联系浑为一体,追求太极的“一”,太极拳刚柔相济、虚实相应、动静相宜、开合有度、圆活顺达等与太极理论相吻合。
综上所述,哲学对中华武术的引导和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它贯穿武术的各个领域,所以有人把中华武术称为“东方哲理运动”。
随便看看
- 2024-07-03太极拳:道教动功修炼的表现形式,阐释道的内涵
- 2024-04-16道家思想传统武术文化道论气论天人合一论论文
- 2024-01-06以“天人合一”整体观为中国武术思想文化的基石
- 2023-12-11武术是个最富哲理的运动,你了解多少?
- 2023-07-13儒家道家墨家:儒家思想与中国武术的区别和发展
- 2023-07-07“太极”一词最早出于何时何处?
- 2023-07-05师傅对话神龙大侠:你是谁,大侠的职责是什么?
- 2023-07-04中华传统文化有哪些?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武术
- 2023-05-20君子贵平不贵强,也是中国武术所追求的高级境界
- 2023-05-17太极拳为武术拳种之一,是华夏民族值得骄傲的宝贵文化遗产
- 2023-05-07道慧缘开运讲坛:道家思想与道教文化不仅存在于过去
- 2023-04-02太极拳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沃土,集哲学,医学,兵法
- 2022-11-17 太极拳太极拳与道家思想的渊源,太极拳拳法
- 2022-08-11武术礼仪是个人行为规范与社会规范的集合习武之人既要
- 2022-08-10:武当武术中道家哲学思想内涵(图)
- 2022-07-05南怀瑾老师:打真正的太极拳是修炼道妙的一个
- 2022-06-25名字课10+道易命理会馆视频,太极拳和八卦课20+
- 2024-06-15北大高颜值男神杨立华:温润谦恭的真性情老师,学生为课痴狂
- 2024-06-15深入解读庄子道家思想及其对现代生态环境的反思
- 2024-05-31哲学动态人物专访:见证哲学发展,推动思想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