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来:儒家思想与“宗教会通”党建阅读||陈来
陈来:儒家思想与“宗教会通”党建阅读||陈来
陈来:儒学与“宗教”
党建读物
★★★★★
“宗教协会”是最近受到宗教界和宗教学界关注的话题。这里只讨论儒释道三教。至于“汇通”本身的含义,据我理解,是指理论或实践的一致性和交流,对这种一致性意识的追寻和肯定,对立和张力的化解。
在过去的20年里,“宗教对话”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宗教对话是实现宗教间的沟通和理解,正确理解彼此的信仰和习俗的一种方式。宗教对话是一种适用于当今世界某些地区宗教对立严重的情况的一种交流方式。它是发展宗教间相互了解的最基本或最重要的方法。确认。
在中国文化史上,宗教之间没有严重的对抗和冲突。大多数朝代同时支持儒、释、道。佟的不断努力已成为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三教的努力并不意味着三教合一,而是让三教有意识地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化解不必要的对抗和冲突。因此,“宗教交流”不同于宗教对话。这是一种适合中国宗教关系史的处理相互关系的方式,是一种比宗教对话更高级的宗教理解方式。
那么,在中国历史上,儒家对宗教间交流的态度是什么?儒家在处理“宗教会议”问题时有什么资源和特点?
首先,在社会伦理方面,儒家重仁,佛教重慈,将仁与慈视为“同名”,认为“五戒五常相通”。中国宗教在这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刚刚开始。
南北朝文士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出:“内藏第一门,有五禁,符合五常。外经,仁者不杀禁,义者不盗佛家道家儒家思想之间的相互影响,禁也禁,智者不禁作恶,智者不禁饮酒,信者不禁要傲慢。” (《归心》) 佛教的“五戒”与儒家的“五常”,自南北朝以来一直存在。最普遍的做法是儒家重视从不同宗教社会伦理的一致性或相容性的角度来思考不同宗教制度的融合。
北宋时期,对儒释的认识,多以本末之分和道教痕迹为基础。宋真宗也是礼三教的一员,继承了严之推的教诲:“施家与周空的戒律书,寻梦与寻梦,踪迹各异,却是一脉相承。大治劝人。行善,禁恶,不杀则仁,不盗则诚,不惑则信,不骄则信。 ,则为义,不醉则为尊。” (见《佛教传统》四十四)这里强调的是儒释道的伦理价值和道德标准。他们认为儒释道的区别只是表面的区别,本质上是一样的道,在惠民教育和社会治理方面是相同的,它们的相同点是根本的,有联系的,不同的是最后一部分。认为三教的共同特点是劝善、劝善。辟邪,正人心。从不同宗教的伦理、社会和政治功能来看 陈来:儒家思想与“宗教会通”党建阅读||陈来 ,观察宗教的相似性,应该说是儒家观察宗教问题的重点。
第二,在国家治理方面,至少从南北朝以来,中国形成了一种治理传统 陈来:儒家思想与“宗教会通”党建阅读||陈来 ,即统治者或统治者同时拥护三教。
这种对三教的同时支持,不是基于民众的无知立场佛家道家儒家思想之间的相互影响,而是在明确确认三教的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寻求它们的互补功能,即着眼于从社会的整体需求观察不同宗教的功能特点和局限性,肯定了三教的整体布局一、互补结构佛家道家儒家思想之间的相互影响,让三教各尽其能。
北宋人曾说“以儒养身,以佛治心”,受此启发,宋孝宗写了《原道》,论述了三教的联系,提倡:“施家贫寒相貌,世间。若无关,又何谈礼乐仁义?但他仍立戒:不杀生。 ,不奸淫,不偷盗,不说谎,不喝酒。丈夫不杀生,他是仁慈的。不说谎,相信。不喝酒,聪明。多远这是仲尼吗?冷静中道,圣人。圣人的行为不是礼乐吗?什么不是仁义?如果阴阳轮回无端,又怎能有春天的区别、夏、秋、冬?在这个世界上,世界名声在耳边如仁、义、礼、乐之别。圣人之所以立教治世,在所难免。是吗?曰: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天下。只有圣人才能做到,不可忽视。”(见《佛教传统》4 十七)这句话流传甚广。广义上说,三教不仅可以相辅相成在教育上,还包括生活中的内在修养和外在的社会治理等多方面的互补。
孝宗虽然不是儒家学者,但他的基本立场是儒家、孔子、圣人入世,表明儒家政治侧重于从不同宗教对社会和社会的作用来综合思考宗教的融合。政治。这个概念超越了单一宗教的立场。它不仅是对多种宗教的肯定,更是“美与共”的一种实践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可以看作是儒家的一种管理理念。而这样的政治管理理念从根本上限制了政治治理政策理念中宗教冲突的可能性。因为在这样的政治视野下,三教成为共同为民心修养和社会治理服务的力量。
第三,在思想理论方面,早在儒家经典《易经》中就提出了一种学术观点,即“天下同归不同道,一致而有百忧”,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也成为后来可能认识宗教的基础。
“百忧”是指各种理论和理论,也可以包括各种宗教制度。这一思想认为,不同的学术体系具有相同的根本目的,这些不同的学术体系主张不同的方法,但往往具有相同的目标。这种“一致、深思熟虑”的思维方式,在理论和实践上适应了“宗教协会”的各种历史发展。
如东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儒释道三教并存的格局逐渐形成。魏晋时期,“儒学”或“儒道学问”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思想话题。唐宋时期,“儒释”不断被讨论,这反映了儒学内部一直在努力寻求理解其他宗教思想。宋代新儒家也提出了“一理不同”的思想。这个命题与学术观点意义上的“一致性和考虑”相同。它还包含了不同宗教对根本真理和根本善的追求的思想,唯一的区别是追求的方式和方法不同,在教义内容中表达的真理也不同。以这样的概念来理解宗教关系,就会导致宗教之间相互吸收、包容、相互尊重,自然会认识到不同宗教之间交流的可能性。
到了明代,三教融合的趋势进一步发展,这也引起了儒学内部的许多直接反应。例如,明代大哲学家王阳明就曾提出著名的“三堂”比喻。他说儒家学说体系好比三堂。左边的内容类似于佛教,右边的内容类似于道教。这就是说,儒家与佛教有共同之处,道家与道家也有共同之处。从这个角度来看,儒释道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理解的。他还指出,对于圣人来说,“儒、佛、老庄、庄子都是我用,这叫道”,也就是说,儒、佛、道都是道的不同用。杨明后来从焦红那里得知,道:“道是我自己的事,我只需要担心玄逆和曲坦,与圣人、佛陀不一样。”他认为儒家之道、佛家之道、道家之道是不一样的。它们是分开的方式,但在圣徒的根本方式中是统一和统一的。
在中国历史上,儒释道长期并存,但三教之间从未发生过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历史上也从未发生过长期的宗教战争西方宗教。过去有争论,但在社会中他们和平相处,三教和解的理念深入人心。明清以来,中国的主要宗教逐渐从三大宗教转变为五大宗教,当今世界的宗教更加多元化。回顾和认识古代儒家思想对当代宗教关系中包容性和多元化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陈来:长安街读书会发言人、清华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
更多精彩请点击
《新书推荐》长安街读书会一期干部学习新书书单
《长安街好书》长安街书友会年度干部推荐书目(经典、通俗)
《党建读书》长安街读书会“2021年度优秀合作伙伴”
长安街直播
注:授权发表,本文已被“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人民日报、政协日报、北京日报、新华网、中央视频、全国党媒北京时间信息公共平台,澎湃新闻政务客户端“长安街读书会”栏目同步),“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来源和作者须统一注明转载。
责任编辑:刘悦;初审:程子谦;审稿人:李宇凡
长安街读书会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励和支持下成立的,旨在继承总理的遗志,全民读书。读书、学习、培养人才,为中国的崛起报国。现有党员1000余人,主要来自长安街附近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的中青年干部,中共中央党校(国民学校)学生国家党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等国家高端智库确定负责人、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讲师、高级来自主要中央出版机构的出版商和学者。新时代坚持以读书教政治,积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长安街读书会微信公众号自2015年发布以来,始终秉承“传承红色基因,用阅读诉说政治”的宗旨,关注者覆盖34个省、自治区、全国直辖市和行政特区。累计阅读量达到近亿次,其中通过朋友圈转发超过1000万次,近1000万人参与互动。平台产品质量上乘,针对性强,深受好评。并在中央有关宣传和网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先后入驻人民日报、政协日报、北京日报、新华网、中央视频、全国党媒信息公开平台等新闻客户端、北京时间、澎湃政务等新闻客户端。长安街读书会系列理论学习平台已建成,累计影响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高等院校数亿观众。
随便看看
- 2024-08-12中国传统文化之民间艺术剪纸:瑰宝与奇葩
- 2024-08-12剪纸: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瑰宝,民间艺术的镂空之美
- 2024-08-10法学院党委:以党建促发展,推动学院各项工作稳步前行
- 2024-08-10第八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 21 世纪,依法治国和政治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 2024-08-10老子的大智慧及其现代意义:儒道互补与中华文化的发展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小六壬预测术:中华传统数术文化的瑰宝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760 甲子:天干地支的独特文化与计时方法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8-05德艺文化创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审核问询函的详细内容
- 2024-08-05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2024-08-04地方特色小吃:传承地域文化与代表当地人情风俗的美食瑰宝
- 2024-08-04书法的文化意义与社会功能:中国文化的道、礼、和
- 2024-08-04少林寺 4.52 亿郑州买地,进军房地产?真相来了
- 2024-08-03海派文化新论:梳理海派文化脉络,领略独特内涵
- 2024-08-03深入探究三教文化:儒、佛、道的融合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 2024-08-0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及对企业经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