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的五行属性表 风水堂:道家学说的组成部分

天干地支五行属性表 风水堂:道家学说的组成部分

阴阳、五行、八卦、天干和地支是道家学说的组成部分。

【阴阳】

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把矛盾运动中的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的范畴,并以双方变化的原理来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在《易经·系辞》中提到“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两个抽象的概念,在物理作用上,阳为动,阴为静;在物质方面,阳为刚,阴为柔;在自然界,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雄为阳,雌为阴……《易经·系辞》中有“太极”生两仪(阴阳),两仪生四象(少阴、少阳、太阴、太阳),四象生八卦的说法。老子《道德经》中也说:“万物负阴而抱阳。”

秦汉前后的占卜家,以及后来的卜巫术数与择日,魏晋以后的堪舆家(看风水的),唐宋以后的星命家(算命的)等,都是运用了阴阳互变的理论。

【五行】

五行(xíng)学说最早出现在黄老、道家学说中,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五行学说不仅是我国古代的物质形成学说,还是集哲学、占卜算命、历法、中医学、社会学等诸多学于一身的理论。

古人把宇宙万物划分为五种性质:木、火、土、金、水,称之为"五行"。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尚书·洪范》。后人根据对五行的认识,又创造了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

相生,是指两类属性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与相生相反,是指两类不同属性事物之间相互克制的关系——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古人运用五行观念,在天文上,用来说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在地理上,用来说明东西南北中五 方位;在气象上,用来说明春夏秋冬四季的状况;在医学上,用来说明心肝脾肺肾。秦汉以后,五行的变化理论还被术士们应用在政治上,做为历代政权变更的理论根据。

【八卦】

根据史料记载,八卦的形成源于河图和洛书。是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所发明,伏羲氏在天水卦台山始画八卦,一画开天。

八卦其实是最早的文字表述符号天干地支的五行属性表,用"一"代表阳,用"- -"代表阴,用这两个符号,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平行组合,组成八种不同形式。

八卦与"阴阳、五行"一样,是古人用来推演各类事物关系的工具。最初在上古时期,人们用八个符号来表示自然界的八种东西: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巽卦代表风,震卦代表雷,坎卦代表水,离卦代表火,艮卦代表山,兑卦代表泽。

天干地支的五行属性表 风水堂:道家学说的组成部分

后来,又从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天干地支的五行属性表天干地支的五行属性表 风水堂:道家学说的组成部分,用来分析事物变化的现象。我们今天常见的八卦图是由宋代学者画的天干地支的五行属性表,图中相对的各卦,阴阳正好相反天干地支的五行属性表 风水堂:道家学说的组成部分,“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巽西南,兑东南,艮西北。自震至乾为顺,自巽至坤为逆。”宇宙现象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所以八卦图是画成圆形的。

【天干和地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将十天干与十二地支进行组合,天干在前,地支在后,由“甲子”开始到“癸亥”为止,共形成六十组,称为“六十花甲”或“六十甲子”。

天干地支的五行属性表 风水堂:道家学说的组成部分

从文献记载来看,黄帝时代就有天干和地支,用它来说明日月运行的规则,如:每年十二个月,每月三十天,每天十二个时辰等。

大约在我国的周、秦时期,印度则是用十二个动物来表示同样的意思。后来,随佛教传入中国,彼此相互融合,就有了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犬猪”,用来代表十二地支。

汉代的道家和儒者,把“六十花甲”与阴阳、五行、八卦等术数观念都归到《易经》的卦象作代表符号,便有了易学象数“纳甲”的名称。

两汉时期的谶纬之学,还用天干和地支推测未来人事的演变等。

阴阳、五行、八卦和天干地支的六十甲子,被道教吸收,加上宗教性的天神天将,九宫数学等,便构成“奇门遁甲”的神秘之术。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