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方周易》百姓日用而不知——人们看不懂易经是必然的

《直方周易》百姓日用而不知——人们看不懂易经是必然的

《直方周易》百姓日用而不知——人们看不懂易经是必然的

《易经·系词上》中的这句:“百姓日用而不知”说明《易经》是一部帝王用来安邦治国的学说,平民百姓看不懂是必然的,现结合上下文详解如下:

【系词上·选段】一阴一阳之谓⑴道⑵,继⑶之者善⑷也,成⑸之者性⑹也。仁者⑺见⑻之⑼谓⑽之仁⑾,知者⑿见之谓之知⒀,百姓日⒁用⒂而⒃不知⒄,故⒅君子⒆之⒇道(21)鲜(22)矣。

【译文】一个阴爻一个阳爻是组卦的手段。《易》能够延续不断地传承下来说明《易》是一部好作品易经用于治理国家,安定人民生活确立为政之道是其固有的特点。有德行的人看到《易经》时说《易经》记载是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的道德观念,有智慧的人看到《易经》时说《易经》记载是知识。老百姓因为易经能占卜所以也信赖《易经》然而他们却不了解《易经》,原因是用《易经》治理国家的君王到外面去讲述地少。

注释:⑴“谓”通“为(wèi)”。相当于“是”。《诗经·小雅·宾之初筵》:“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⑵“道”方法,手段。《孟子·离娄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⑶“继”延续;使之不绝。《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绝世。”

⑷“善”好,美好。《论语·述而》:“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直方周易》百姓日用而不知——人们看不懂易经是必然的

⑸“成”安定人民生活《直方周易》百姓日用而不知——人们看不懂易经是必然的,确立为政之道。《康熙字典》又【諡法】安民立政曰成。(安民:安定人民生活;安抚人民。《尚书·皋陶谟》:“在知人,在安民。”;立政:确立为政之道。《尚书·立政》:“国则罔有立政用憸人。”)

⑹“性”事物固有的性质、特点。《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因地之性。”

⑺“仁者”有德行的人。《论语·子罕》:“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

⑻“见”看到。《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直方周易》百姓日用而不知——人们看不懂易经是必然的,听而不闻。”

《直方周易》百姓日用而不知——人们看不懂易经是必然的

⑼“之”代词。指代事物。《列子·汤问》:“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⑽“谓”说。《广雅·释诂二》:“谓,说也。”

⑾“仁”古代一种道德观念,其核心是人与人相亲相爱。《礼记·中庸》:“仁者人也易经用于治理国家,亲亲为大。”

⑿“知者”“知”为“智”的古字,“知者”即“智者”。意为:有智谋或智慧的人。《韩非子·主道》:“明君之道,使智者尽其虑。”

⒀“知”知识。《论语·子罕》: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⒁“日”过去;从前。《左传·文公七年》:“日卫不睦,故取其地。”杜预注:“日,往日。”

⒂“用”信赖。《汉书·张耳陈余传赞》:“耳,余始居约时,相然信死,岂顾问哉!及据国争权,卒相灭亡。何乡者慕用之诚,后相背之盭(lì乖戾。)也!”

⒃“而”表示转折关系。但,却,可是,然而。《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⒄“知”晓得,了解。《孟子·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⒅“故”缘故,原因。《左传·庄公十年》:“既克易经用于治理国家,公问其故。”

⒆“君子”《国语辞典》在位者或君王。《禮記·曲禮上》:“故君子式黃髮。”孔穎達《正義》:“君子謂人君也。”

⒇“之”往,到……去。《庄子·马蹄》:“行不知所之。”

(21)“道”说;讲述。《诗经·鄘风·墙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

(22)“鲜”《汉语大词典》少,尽。《易·系辞上》:“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汉书·叙传上》:“惟天墬之無窮兮,鱻生民之脢在。” 颜师古 注:“鱻,少也。”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