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姓易,而且可变易《周易*系辞传》
我姓易,而且可变易《周易*系辞传》
易经的故事
我姓易,名经,既简易又不易,而且可变易
《周易*系辞传》说,《易》是由远古圣王伏羲创造的:“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八卦”就是《易》,但是是初期的、法则和内容都还比较简单的《易》。历经神农、皇帝到夏商周三代,《易》有很大的发展。
文献记载说,神农氏之《易》称为《连山》,
轩辕皇帝之《易》称为《归藏》,
周代之《易》即《周易》,为周文王所演。易经可以用来占卜预测。
周朝末期〈即是春秋和战国〉,孔子成为易学史上第一个,对易经内容解注的人。他的解注叫「易传」,又称《大传》,共7种10篇,它们是《彖传》上下篇、《象传》上下篇、《文言传》、《系辞传》上下角、《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自汉代起,它们又被称为“十翼”。这部十翼,后来又经过无数人来「注解」。经孔子以儒家理念解注后,易经也成为一部有关哲学的书了。再后来,经道家发展成一套中医学理中的重要原理,同时成为气功的基础!后世《十翼》与《易》并行,成为古《易》的构成部分。
到了秦朝,虽然秦始皇有焚书坑儒,但因为当日的易经被视为占卜〈视为预测科学〉、医学的书而保存下来。
到了汉朝,因为汉朝人是非常崇尚阴阳五行,他们视「平衡」为世间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于是「平衡」思想渗透到生活所有角落易经彖传全文,当然,易经更不能例外,汉朝人在易卜的基础上,加入了阴阳五行观念,其中代表有京房氏。
唐朝文化虽然灿烂,但易卜没有从根本上的变革。直至到了宋代....
宋明两代是一个易学重要的时代,因为这时出现了两位很突出的人物
─邵雍〈邵康节〉,他一改传统易卜占卦的方法,提出了以「万物类象」,「由象生卦」的「梅花心易」,与传统的「由卦生象」〈即是先产生卦,再从卦看现象〉完全相反的占卜方法,形成了别开生面的局面。
另一个则是朱熹,他开启了此后几百年宋、明理学的先河。使易经发展成一套以达致「内省」的心灵哲学伦理系统。影响至今。
到了今天,《易》的作用应该说是更加重要而不是相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人们的商贸往来更加频繁我姓易,而且可变易《周易*系辞传》,社会现象、人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将变得更加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做事情之前要更加的审慎。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事情之前定好了计划,做到胸中有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易经乃中国群经之首
易经乃中国群经之首,虽然名字叫「易」经,可经过了二千多年,无数祖先的研究批注,这部经已经被超过四千种不同「解注」变得很不「易」了。因为易经是二千多年前的作品,内中文字深奥难明,也难怪如此多人为其解注。
《易》的基本含义有三层:变易、简易、不易。变易,是或世界事物在流动着,永久处在运动变化之中;简易,是说世界事物纷繁之中趋于简单易经彖传全文,多样之中具有同一;不易,是说世界事物的最高的“道”是恒定的,不变的,至少“变易”之道是永恒起作用的。宇宙八慌,人身动植,社会人事等等,都包括在太极、阴阳的变化之中。
《易》与其他玄秘的神学和非神学的思想和哲学体系比较,她更富于理性的思维与辩证的方法,更接近于实体的世界《易》的基本构成也分为三个部分:“象”、“数”、“理”。“象”指形象、具象;又指象征、比喻。这是《易》的世界构成模式的最外层次。日月星辰我姓易,而且可变易《周易*系辞传》,山河大地,花草树木,风雨雷电,飞禽走兽,以至人类,种种具象,组成世界。“象”的基本价值在于能生动地观测、描述、推知世界。“数”是对于各种“象”之间的各种联系的一种描述易经彖传全文,是用数学的模式来表示事物的规律和联系。这是《易》的世界模式中的内层层次。完整而又纷繁的世界极其联系,被还原成一些特定数字与公式构成的网络、架构。“象”和“数”仍属于“形而下者谓之器”的“器”,它们可以体现原则和规律,但本身还不就是规律。须由“象”和“数”继续推演、总结,才能升华为“形而上者谓之道”的“道”,即“义理”---自然、社会、人事变化的规律,最终达到前探往事,后测未来,指导社会人生趋吉避凶之目的。“义理”就象人的思想、精神。
《易》正是通过“变易”、“简易”、“不易”的原则与“象”、“数”、“义理”的演绎,展示了古人心目中的模式世界:具体而又抽象,统一而又多样,恒定而又变化。这个世界有一系列的基本规律:对立统一,丰富多彩,互相联系,常变常新。《易》充满了辩证法精神,体现了东方的智慧和哲学思想光辉。
易经第一网乃网络易经之首
易经第一网正是弘扬今天的易经理论,试图成为全世界最尖端科学和美好生活的第一指导基地,钟林先生的志向可谓高、远、大矣,易乎?不易乎?
随便看看
- 2024-08-11紫微斗数忌出解析:影响命运的关键因素及应对策略
- 2024-08-10稻盛和夫:科学家出身的著名企业家,其管理哲学影响深远
- 2024-08-09庄子的智慧:化解人性险恶与人生困难的哲学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道家哲学的现代意义及对先秦法思想史的意义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8-05第五届大数据与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数智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现代化
- 2024-08-04北京大学:优秀学子的梦想之地,哲学系的独特魅力
- 2024-08-03深入探究三教文化:儒、佛、道的融合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 2024-08-02王颂: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其佛学辞典研究成果一览
- 2024-08-0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 2024-07-31丁耘老师带领同学研读梁漱溟著作,探讨中国问题与人生问题
- 2024-07-31风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精髓与适中原则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29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何被指伪国学?徐晋如痛呼其为毒草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梁氏国学功底深厚,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比较,探究先秦政治思想
- 2024-07-27了解易经算命方法步骤,从求神问卜到八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