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文化之都”的经验为我国城市提升的作用

“欧洲文化之都”的经验为我国城市提升的作用

1985年以来,欧洲的城市通过选拔和举办“欧洲文化之都”,大大彰显和提升了城市及整个欧洲的文化魅力和综合影响力。很多城市通过“欧洲文化之都”活动实现了城市发展的提升、转型甚至全面复兴,通过彰显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文化亮点,为城市的发展和提升找寻了一条新路径。“欧洲文化之都”的经验为我国城市,特别是一些有着悠久历史文化沉淀的中小城市“欧洲文化之都”的经验为我国城市提升的作用,提供了可借鉴学习的思路“欧洲文化之都”的经验为我国城市提升的作用,单一的传统外延式城镇化道路难以为继,这些城市需要转变思路,根据城市自身的资源和特色,寻找特色化的发展路径。

“欧洲文化之都”的启示与思考

通过对欧洲58个当选城市的分析,比较其城市规模与产业经济特征、城市文化资源等内容,以及根据文化在这三类城市发展中所起作用的不同,可以将这些城市大致分为如下三类:

类型1,文化促进提升:主要为一些享誉国际知名度的文化大都会为主。这些城市大多为首都或是百万人口规模以上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如雅典、巴黎、马德里等。在“欧洲文化之都”项目中,文化作为这些大城市的众多魅力与动力因素之一,起到促进城市提升的作用。以“欧洲文化之都”为契机,以文化大事件和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作为城市的综合实力,增强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

类型2,文化驱动转型:主要是以一些正在谋求转型的港口和工业型城市、创意城市为主。如鹿特丹、利物浦、艾森等,在新经济结构建立的需求之下,文化作为一个重要的手段驱动城市转型。后工业时期的欧洲城市,面临着经济增长乏力、城市转型升级之路艰难而迫切。这些城市在“欧洲文化之都”期间,由对文化交流与展示的关注转而聚焦文化与创意产业的生产与迸发,从工业化时期的“功能城市”迈向以文化驱动城市转型的“创意城市”。如德国鲁尔区利用举办“欧洲文化之都”的契机,将更多文化内容注入到老工业基地中,将季度性的文化节变为持续全年的文化项目,借机成功地完成了从传统工业向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转型,并获得了“创意城市”的全新形象,这种软性的改造正逐渐成为鲁尔区转型的新路径。

类型3,文化引领复兴:主要以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中小城市为主。如魏玛、阿维尼翁、卑尔根等,这些中小城市在具有鲜明文化标签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危机,城市经济发展乏力,人口流失,城市形象与活力日渐衰落等,在此背景下,承办“欧洲文化之都”是以文化触发城市全面复兴的重要契机。在这些中小城市,文化的引领作用充分渗透到对空间、文化、经济、社会的各项改造与重构之中,文化正扮演着全面引领城市复兴的角色,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价值与动力。许多欧洲的中小城市正是通过文化引领的路径,实现城市的全面复兴,逐渐融入全球城市网络之中。

在传统发展模式下,城市发展涵盖经济、社会、文化、空间等多个领域和维度,而一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围绕经济展开,文化作为相对次要的要素从属于城市发展整体目标。

而文化引领复兴模式是以文化资源和价值彰显为核心,引领城市其他要素的提升和转型。一般在其他要素资源相对贫瘠、而文化价值突出的中小城市中较为可行:以文化资源挖掘、文化魅力彰显为原点和起点,塑造文化品牌;围绕地域与传统风貌特色与要素,建设更具特色的城市空间;以文化创意、文化旅游产业为切入点,带动经济转型和提升;通过关心人、陶冶人欧洲文化,鼓励居民参入到社区营建中,创建更诗意的城市生活,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通过建立更加有利于文化传播和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激发市场、市民和政府的活力。

“文化引领复兴”的主要举措包括:文化复兴;空间复兴;经济复兴;社会复兴;体制机制创新。而促进城市产业的转型与提升是“欧洲文化之都”长期效应的核心目标之一。文化对城市产业转型提升的作用体现在将短期的文化势能释放到长期的城市综合发展中去。“欧洲文化之都”在短期内对于旅游及相关产业有明显的拉动作用欧洲文化,相对于大城市而言,越小的城市这种增长越是明显。从长期视角来看,产业的转型提升首先得益于城市品牌与文化知名度的提升所带来的内在转型动力,其次体现在以文化创意、文化旅游产业为切入点,带动经济整体转型和提升。

欧洲文化之都”的另一显著效应体现在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与国际知名度的提升。尤其是对于魏玛等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中小城市,在承办“欧洲文化之都”前后,在欧洲甚至是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大大提升。在魏玛文化年内组织的370多个项目当中,有相当一部分由欧洲及国际知名企业与机构进行具体参与,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关注度。另外在项目申请期间,魏玛于1996年获得世界文化遗产的头衔,体现了魏玛的城市文化品牌和国际知名度的提升。

中国在新一轮的全球一体化竞争中,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城市竞争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对于历史名城,可以借鉴“欧洲文化之都”的经验,探索一条独特的文化引领复兴的发展路径。通过政府与市场合作搭建文化引领的体制机制,优先发展文化产业,策划文化大事件和主题活动,带动创意设计、休闲旅游、住宿餐饮等关联产业发展,成为助推城市发展的强劲动力。与此同时,完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生活水平,鼓励居民自发改善生活环境,自下而上孕育更有诗意的城市生活,形成更具特色的城市空间。

应在充分挖掘和明确城市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进行提炼,中国文化自信的标杆、文化引领发展的示范、文化交流的舞台、文化盛世的策源地等既能体现文化引领复兴的高度,又能被大众认同并产生共识的描述。在具体举措方面,从空间、文化、经济、社会、机制体制等各方面提出系统性的策略框架。如,完善城市文化格局与空间框架、文化盛世与活动策划、文化产业与长期效应、社会参与、文化的生活化、实施机制等。

在规划衔接上,既要结合城市总规与城市发展战略,在规划层面探索文化与城市深度融合的模式与方法,制定长远的文化引领复兴战略,又要针对“旅发大会”等文化大事件,制定具体而详细的近期文化提升行动计划。

在整体层面,制定纲领性规划和顶层文化战略设计欧洲文化,对整体文化战略及重要项目建议构建由专家组为核心的多级多方审核机制。对于周期性的文化盛世及文化活动,成立专项文化事务部门进行组织筹办。经费由省市县政府及社会机构按比例承担,筹办机构要更加重视长效运营的理念,挖掘和发挥文化的长期效应。对于趋于常态化的城市更新及城市建设类内容,建立务实有效的更新机制与项目审批机制,充分调动由下自上的更新力量并对其进行引导,具体实施上可由示范性项目切入,由点及面,形成渐进更新及自主更新的良性长效机制。

欧洲的中小城市通过文化引领复兴的路径,以文化维度融入全球网络,为我们展现了多方面的借鉴与启示,探索一条独特的文化全面引领复兴的发展路径,以文化为城市发展的核心价值与动力,引领城市空间、经济、社会、体制等多方面的全面复兴,实现中小城市文化特色魅力的彰显与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要长久努力的目标。

标签: 城市文化经济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