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workisunder(CCBY4.0):生态智慧的主要内容
Thisworkisunder(CCBY4.0):生态智慧的主要内容
This work is under the (CC BY 4.0).
1. 引言
中国古代先贤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在儒家、道家、佛教等宗教哲学中都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生态智慧,尽管不同学派对生态的认知各有差异,但它们都蕴藏了共同的核心思想——“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浓重的一笔,它所倡导的人与自然的相融相生不仅成为了中国生态哲学的最高智慧,更为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营养来源 [1]。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的主要内容
2.1. 儒家思想中的生态智慧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要义,同样也是儒家生态理念的终极归宿。早期儒家学说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即“天地氤氲,万物化醇”,人是自然界长期演变和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与自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便是初步的“天人合一”思想。围绕“天人合一”,儒家讲求敬畏、克己以达到万物和谐的境界。敬畏也就是要敬畏自然,认识并遵循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荀子在《天论》中就提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认为人类可以认识规律、顺应规律、利用规律,唯独不可改造规律,否则必将遭到自然的惩罚。儒家的克己思想也与自然规律息息相关,正所谓“不违农时……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认为克己的首要要求便是在向自然索取时不能贪得无厌,打破人与自然界之间微妙的平衡 [2]。而敬畏与克己的更高要求则是要体恤万物,以一颗仁心对待天地间的一草一木,使其发挥价值,万万不可随意破坏、杀戮,如此便可达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和谐境界。西汉时期,儒学家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写道“天人之际,合而为一”,从而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人应与天合为一体的思想。北宋时期,“天人合一”理念逐渐发展成为古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最高境界。
2.2. 道家思想中的生态智慧
道家学派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道”是人和万物的本源。此处的“道”是道家思想的基础与核心,它不仅是万物的根源,同时也规定宇宙运行的基本法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种观点同样也贯穿于道家生态哲学之中。人来源于自然,统一于自然,则必须遵循自然法则,不能超越于自然,该观点的目的在于强调自然的力量与权威,人本身是自然的一部分,依赖自然而生存,理应敬畏自然,不能反其道而行妄图改变或压制自然规律。对于如何实现“道法自然”,道家有着“清静无为”的规定,这里的“无为”并非万事无为,相反,人可以在自然框架内活动,但绝不能无节制的破坏和索取,否则就会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惹来灾祸。其次,既然人是自然界的成员之一,需要主动去维护自然界的稳定,那么人与自然界的其他成员则是平等的关系,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倘若人类只从自身角度出发,认为人类高于自然万物,肆意挥霍、破坏资源,最终也会遭到自然界的反噬,这便是道家生态思想的又一重要观点——“物无贵贱”“万物平等”,这和儒家的仁爱思想有着不谋而合之处。可见,传统道家思想中的生态理念也紧扣“天人合一”这一主题,面对天地的制约,人要坚持“无为而治”、“见素抱朴”,在尊重自然和善待自然的情况下,适度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世界,实现更好的生活Thisworkisunder(CCBY4.0):生态智慧的主要内容,真正做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
2.3. 佛教思想中的生态智慧
佛教起源于印度,但中国的佛教并非印度佛教的照抄照搬,而是在与本土的儒家、道家文化长期融合和碰撞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独特文化,因此中国佛教文化中的生态思想与儒道两家的生态思想也是相互补充和相互成就的关系。首先佛教对万物起源持有“缘起”一说,“缘起”指的是世界中的一切事物的产生、存在、发展、消亡都因缘和合而成,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万事万物皆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即“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此种观点很好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既受限于自然,同时也会对自然万物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人与自然万物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这与今天所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相一致的。其次,中国佛教还十分重视内心的修炼,即倡导在清净简朴的环境下使自己回归自然,摒弃内心的杂欲,践行节俭、朴素的生活方式,这既连结了人心与生态,推动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同时也有利于资源的节约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来源。最后,中国佛教还主张众生平等,佛教认为人与众生无高低贵贱之分,众生与人一样有生命、有价值,人应当像关爱自身一般“普渡众生、泛爱万物”。这种爱是一种不求回报、无差别的大爱,也就是佛教所追求的“慈悲”。佛教这种“慈悲为怀”的思想能够改变人的内心,使人们发自肺腑的感念自然,保护万物,为当代生态保护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借鉴。尽管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但佛教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人们应该遵循生态规律,与自然和睦相处,这无疑与儒家、道家的“天人合一”理念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儒释道三家皆以“天人合一”为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思想,都主张遵循自然规律,不破坏生态平衡,这将对我国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思想启迪。
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的当代价值
中华文明因大河而兴起儒家生命智慧的当代价值,因农耕而绵延。古代中国坚信山川河泽、风雨雷电万物有灵;春种秋收、夏耘冬藏四时有序的自然秩序,遵循人天和谐的生存之道,才保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生生不息。今天看来,这些朴素的自然观里无不蕴藏着古人的大智慧,继承并发展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对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有利于帮助人民树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观和价值观。在中国传统的生态文化中,无论是儒家的“敬畏克己”“仁爱万物”、道家的“道法自然”“清静无为”还是释家的“清心寡欲”“慈悲为怀”都倡导改变自己的内心,从内而外、发自肺腑的感念万物、尊重自然、爱护自然,这在当代社会依然适用。当代社会的生态问题大多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只有人类改变自己的认知、转变行为方式,才能切实有效地解决诸多环境问题 [4]。因此,人民要自觉地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并遵守科学合理的生态观和价值观,提高环境保护责任意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参与到环境保护事业中去,从而涓滴成河推动生态文明事业的大步发展。
2) 有助于推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工业革命以来儒家生命智慧的当代价值,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带来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也随之获取了大量的财富。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类只顾得上为所取得的财富洋洋得意,却没有意识到那些已经取得的所谓成就都是用自然资源换取来的儒家生命智慧的当代价值,在工业文明大踏步向前发展的同时,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生态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被日益打破。若一直保持这种状态,人类必将遭到大自然的反噬,人类文明迟早也将付之一炬,为此有必要在中国传统的生态思想中寻求一条人与自然相处的正确之道。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十分重视人天关系的和谐,尽管不同学派的观点各有不同,但他们都强调人只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和自然界的其他成员一样有价值、有意义,不能为一己私利抹杀其他生物生存的权力,要平等地对待自然界的其他成员。这对今天社会各界的行为活动依然适用,人们为生存向自然界索取资源无可厚非,但不能贪得无厌、竭泽而渔,要尊重自然规律,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也产生了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今发展的必然要求。走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必须立足国情,将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中的有益营养同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相结合Thisworkisunder(CCBY4.0):生态智慧的主要内容,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倡导人们树立整体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从而促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共同发展,早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3) 有助于增强文化自信,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五千多年绵延不绝、灿烂辉煌的中华文化,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精神滋养,也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优秀的中国传统生态文化虽然产生于古代社会,但却包含着超越时代的永恒价值,时至今日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值得在新时代继续传承与发展。在新时代,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就是要推进中华传统生态文化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型发展,丰富和拓展其理论内涵,增强其时代适应性,提高其应用价值,使其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支撑和文化沃土,这是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升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是实现民族文化复兴,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使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钥匙。
同样,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发展进程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今时代,诸如资源短缺、极端气候之类的全球性生态问题层出不穷,这更加凸显了以“天人合一”为核心、以“仁爱万物”“道法自然”“慈悲为怀”等价值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普适价值,它不仅为各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路,更契合了当代国际社会共谋全球生态建设,共同守护地球家园的根本要求,反映了优秀文化对经济、政治等方面的重要推动作用,彰显了中国的文化责任与担当,为解决全球生态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因此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智慧将大大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从而实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有利于中国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4. 结语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的生态智慧沉淀着千百年来无数先贤苦苦探索与思考的结晶,不仅为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延续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行为准则,对于当代解决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生态难题也具有十分宝贵的思想价值。因此,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应该进一步传承与发展,赋予其内涵新的时代特征,使之成为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珍贵文化财富,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出属于中华民族的独特力量。
文章引用
王 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及其当代价值
in and Its Value[J]. 哲学进展, 2022, 11(06): 1769-1772.
参考文献
1. 孙秀伟. 传统天人合一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应用[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2, 24(1): 48-50.
2. 陈波, 杨明鸿. 中华传统生态文化的内核、基本特征与当代价值[J].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22(1): 22-27.
3. 张乐佳, 潘丽芬. 浅析儒释道中“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1, 29(12): 74-76.
4. 刘涛. 中国传统生态观的现代价值[J]. 人民论坛, 2016(31): 102-103.
5. 屈直. 传统与现代的耦合: 从生态智慧到生态文明理论[J].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20(6): 31-35.
随便看看
- 2024-07-19道家思想:天人合一与道的核心概念,追溯古代思想流派的智慧
- 2024-06-16中国智慧:生命的智慧与境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2024-05-05红豆大师金口诀实战三例内容:金天人合一
- 2024-04-17(十六)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十六)
- 2024-04-16道家思想传统武术文化道论气论天人合一论论文
- 2024-04-08从“天人合一”出发才好理解天干
- 2024-04-05庄子的人生观蕴涵着许多积极的思想因素:人文关怀
- 2024-04-05中国生态哲学思想的逻辑起点——Thisworkisunder
- 2024-04-05茶的真正历史: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史、哲学
- 2024-03-29(李向东)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
- 2024-03-01“般若”与“智慧”一词的内涵
- 2024-03-01(每日一题)天人合一的内涵及蕴意1.1
- 2024-03-01南怀瑾老师:道家“虚怀若谷”的智慧,值得一看!
- 2024-02-17天人合一:提倡效法天地之德要求人们树立尊重生命、爱护万物的生命伦理观
- 2024-02-16龚梦玲: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的意义
- 2024-02-16儒家思想成为汉代统治者的政治指导思想
- 2024-02-11:中国文化将人与自然或外部世界的关系
- 2024-02-04从天人合一的环境之美、和谐统一的建筑美学
- 2024-02-01佛道儒医各家对于天人合一这个思想理念有益借鉴
- 2024-01-26日本核废水排放与佛教因果报应之间的关系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