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傅佩荣佩荣老师:《傅佩荣讲老子》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这本书是,国学大师傅佩荣老师的:《傅佩荣讲老子》。
01
傅佩荣老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国学大师,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专攻的是宗教哲学。曾任比利时鲁汶大学和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所教授。曾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孟子的智慧》,凤凰卫视主讲《国学的天空》,东方卫视主讲《老庄的智慧》,还在得到平台开设了“傅佩荣的西方哲学课”。
同样著名的国学大师,林语堂先生在《老子的智慧》一书中说:儒家是中国文化的代表,而道家是中国哲学的代表,有“文化上的儒家和哲学上的道家”的说法。
我们都知道,儒家的核心理念是“礼”,从“礼”出发发展出了“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和文化思想;而道家的核心理念是“道”,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阐述了世间万物的来源和变换过程。
老子的《道德经》其实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道德”,而是“道经”和“德经”的合集。老子的“道”的思想深刻地体现了辩证思维。阐述是事物相互转化,运动变化的规律。我们所熟知的《道德经》(也称为《老子》)一书中,就有很多辩证法思维,比如在《老子》的第二篇中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也就是说,没有丑,就没有美;没有恶,就没有善;没有短就没有长等等。
02那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究竟有什么主要差异呢?
今天我们分享这本书中的一个观点: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三点差异。
第一点差异是:儒家以“人”为中心;而道家以“道”为中心。
傅佩荣老师说,儒家和道家两大思想体系主要差异在于:儒家是以人为中心,而道家是以道为中心。孔子最具代表性的一句话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也就是说“人能够使道发扬光大,不是道使人的才能扩大”。万物都是以人为中心,有所谓“人不学,不知道”,没有接受启蒙,就无法明白人生的正路。所以儒家认为,只要真诚,就有力量由内而外迸发出来。而道家的道并不认为,万物都是以人为中心,而是“道”。道家的“道”并不局限于人的世界。所以才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才是万物的来源,而人只是“万物”之一。
那道家的以道为中心,和儒家的以人为中心,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
是看待万物的角度不同了。如果我说,这只猫很可爱,这多花很漂亮,这些观点都是站到“人”的角度去理解和看待的,甚至是站在个人主观的角度。但这只猫真的可爱吗?这朵花真的漂亮吗?当然未必,因人而异,甚至还会时过境迁,不同时间看法都不一样。所以道家思想是以“辩证”的方法看待这个世界,并不是以“人”为中心,这样可以排除人类的主观性、价值观的影响,去呈现万事万物本来的面目和价值。如果不能摆脱“人为”的想法和观点,那么我们认识这个世界将会蒙上一层人类的观点。
我们来讲个故事吧。有个故事叫“楚王失弓”,说的是楚国国君有一把天下闻名的宝弓。
楚王说“楚王失弓,楚人得之”。只要找到弓的人是楚国人,就不必去计较了。
孔子听了就说“何必曰楚?人失弓,人得之。”不管如何,只要弓在人的手上,就不必去计较了。
老子听到之后说“何必曰人,失弓,得之。”不要说是谁失去了,谁得到了,猴子、蚂蚁得到了也不必去计较。
首先,以楚国为中心的思考模式,人难免有国家意识,古人也一样;其次,儒家注重人类的共同意识;最后,要设法扩大万物的层面,就是一切都在宇宙里面,就是一个整体。以道家的思想来说,一旦突破了以人为中心的认识论,那么就可以出现更加宏大的整体观。以人为中心强调的是“社会性”,而以“道”为中心,强调的是“自然性”。万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且都是相对的。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意思是三十根辐汇集安在一个毂上,有了毂中间的空处,这才有车的作用。揉合黏土制成器皿,有了器皿中间的空处,这才有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成房屋,有了房屋中间的空处,这才有房屋的作用。所以任何东西的实有部分要给人带来便利,是靠空虚部分发挥作用的。看似无用的东西都是有用的国学大师傅佩荣佩荣老师:《傅佩荣讲老子》,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并不以什么为中心。
03第二个差异是:儒家强调“天地人”的区别;而道家强调宇宙是一个整体,没有差别。
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是以“天”作为宇宙的最后根源,因此《诗经·大雅》中有所谓的“天生丞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古人称帝王为“天子”,更是充分证明“天”在古人心目中是至高主宰。然而,道家显然是把“道”当做宇宙的最后根源。道家出现之后,以“道”代替“天”,而“天”则被降格为和“地”并称国学大师傅佩荣佩荣老师:《傅佩荣讲老子》,是在当时是相当大胆,甚至是革命性的。“天地”并称指的主要是自然界,自然界虽然自给自足,但毕竟不是最后的根源。
譬如,老子一方面说“天长地久”(《老子》第七章),但同时也承认“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以及“天地尚不能久”(《老子》第二十三章),狂风不会吹一整个早上,暴雨也不会下一整天,即使天地的作为也未必持久。这说明了自然界有它本身的限制,无法作为至高的存在,因此老子提出“道”才是世界的本原,万物的初始,宇宙万物都是一个整体。
在《庄子秋水》篇中说“以道观之,物无贵贱”,这八个字说出了道家对万物是一个整体的思想。道家认为万物没有贵贱之分,从人来看万物的话,万物当然有贵贱啊,花比草要更可贵啊,黄金比石头可贵啊,钻石比黄金可贵啊,大官比小官要重要啊,这是人来看。从人来看的话,都会分得很多不同的价值,但是呢?它都是人为的,相对的,从道来看的话,是一个整体。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意思是有一个混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出现之前就存在了,而这个东西就是“道”。
04第三个差异:儒家追求“圣人”;而道家强调“无为”
儒家强调的是德行修养孔孟的儒家思想老庄的道家思想是中国智慧的组成部分,强调人性向善孔孟的儒家思想老庄的道家思想是中国智慧的组成部分,你这一生就要择善固执,到最后止于至善。儒家也讲究“天人合德”,“君子”或者“圣人”是人的最高追求,孔子认为人每隔十年就需要提升到不同的境界,“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等等,这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修炼的过程。儒家讲求“三纲五常”,其思想的核心归纳为“重仁尚礼。儒家尚仁,强调仁者爱人,必须克己复礼,以对人的尊重和具备同情心作为“仁”之核心标准,而以对自己的克制和约束提高道德水平作为其达到标准之必须手段。
而道家则讲求“无为而治”,其思想的核心则为道法自然,道家思想主旨是自然和谐,道法自然,以无为治国。道家也并没有将圣人或者君主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而是崇尚返璞归真。要么悟道,要么普通人,老子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意思是说,我的话很容易理解,很容易施行。但是天下竟没有谁能理解,没有谁能实行。所以,能悟道的人很少,道家还不重视你去念书,他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这是老子对于念书的态度。庄子里面说得更直接“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像这个是道家的立场。
人活在世界上只有两种要求,一种是仁爱,一种是正义。儒家的思想比较偏向正义,希望说你善恶有适当的报应孔孟的儒家思想老庄的道家思想是中国智慧的组成部分,道家的思想比较偏向仁爱,就是可以包容一切。所以老子最喜欢讲的比喻是什么?母亲。把道当作母亲,母亲对于子女统统包容。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都体现了道家的包容思想。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或分享给您的朋友,谢谢。
随便看看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
- 2024-07-29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何被指伪国学?徐晋如痛呼其为毒草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8梁氏国学功底深厚,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比较,探究先秦政治思想
- 2024-07-26第六届问道玉渊潭国际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探讨
- 2024-07-2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构社会价值和信仰体系——以曲阜为例
- 2024-07-26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
- 2024-07-26教育学萌芽阶段代表人物观点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解析
- 2024-07-25传承国学传统文化:儒道释三家思想精髓与做人标准解析
- 2024-07-25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深远影响
- 2024-07-2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孔子到董仲舒再到玄学
- 2024-07-24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完整思想体系及其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