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我国古代哪个时代是思想启蒙时代,你知道吗?
如果说我国古代哪个时代是思想启蒙时代,你知道吗?
如果说我国古代哪个时代是思想启蒙时代,相信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春秋战国。的确,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最重要的阶段。社会发展的许多启示,后世的许多治理思想,也是百家学子提出并付诸实践的。
比如战国时期秦国实行的法治,大秦帝国后来推行的政治理念,都采用了法家思想,以法律为中心,制定了合适的治理体系,所以君主可以实现中央集权。目标,并通过法律限制老百姓的行为。
儒家和道家被后世广泛使用
又如汉武帝后推行的儒家学说,以儒家观念中的“三本五常”为基础,发展出一套有利于君主的君臣关系,使社会可以达到一个相对和平的水平。当然,在这些措施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道教的应用。
比如汉初,中原乱局刚刚结束,社会生产力受到很大打击,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儒家是哲学吗,人口相对稀少。此时的汉朝统治者并没有过度干预平民的发展,而是把民生交给了老百姓,没有过分限制他们的行为,也没有过分苛求他们的赋税和徭役,恢复了民生。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文景之治”。 “这样一个繁荣的世界。
而这种方法实际上是道家在“无为而治”的理念下提倡的。它注重顺应天气和自然,但又不会过多地干预人们的生活,应该与自然相辅相成,而不是试图征服自然,这也与我们现在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不谋而合。
百家之说有道理,但不是“救世”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百家思想的存在其实是有道理的,但它们的主张并不适用于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最繁荣的势力是实行法治的秦国。可见,面对当时百家争鸣的救恩观,法家是最有效的。
也就是说,其他学派的观念都达不到“拯救世界”的目的,那么为什么百家思想的存在是合理的,却无法达到战时拯救世界的目的呢?国家时期?本文重点分析这个问题,看看为什么一百个学派理性存在却救不了世界?
百家争鸣的理论没有问题
其实我们还是要相对看一下对“合理”这个词的理解。我们说各种学派的存在是合理的,因为它们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是不同的,在不同层次上的应用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和所谓的合理。正是它们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应用得出的结论。
但是战国时期就不同了。纵观春秋战国的数百个学派,我们会发现他们的理论和理论在本质上是没有问题的,但理论终究是理论。当现实发生碰撞时,理论的作用就变得极其微不足道。也就是说,虽然他们的理论是合理的,他们的观念在逻辑上也没有错,但不适用于那个时代,我们就从这个到儒家、沫沫、道家等四个流派来一一分析。
儒家是封建正统,但不适合春秋战国
儒家可以说是封建时代的正统学说。汉武帝废黜儒家百家后,儒家的地位优于其他主要流派,在封建时代可以延续两千多年,并不断发展,儒家的合理性不用多说了。
然而,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与时代格格不入;春秋战国的儒家观念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孔子阶段。就是说,我要诸侯大国回归周朝的统治,尊重周皇帝的绝对权威,皇帝也要实行仁政,关心民生。
另一个是孟子。孟子比孔子更崇尚仁义道德,孟子也有阶级观念,但同时孟子也很关心公民权利。他在游说卫徽王时,曾说过希望卫徽王能跟随百姓。从养、活、丧、死的各个方面出发,解决人们生存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人们的计划就会消失。
的确,人来人往的喧嚣不是为了利益吗?不就是生存问题吗?如果我们能解决人的生存问题,解决人的关系和生活问题,让每个人都达到和平幸福的状态,那么这个社会的矛盾不就减少了很多吗?这也是孟子的王道观。
据说君主不能向平民谋取利益。君主只是平民百姓的代表。他要做的,就是为老百姓谋求更好的生活。好处。
其实这个概念在理论逻辑上是没有问题的。和平稳定一直是人们的梦想,社会矛盾自然会减少。
但问题是,这样的理念在春秋战国时期能实现吗?答案是不可能的。
因为春秋战国时期本身就是一个封建封建领主的时代,所以各大封建国家之间发生战争的原因是一个利益问题。这个时候,封建诸侯要想生存,首先要谋求利益,必须要壮大国家的实力,按照孟子的说法如果说我国古代哪个时代是思想启蒙时代,你知道吗?,或许可以达到安定,但经验太长了。
如果一个诸侯国的君主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百姓的维生、生、丧、死上,那么这个国家在其他领域将如何发展?战国时代的格局正在迅速变化。如果一个国家不能在短时间内提升国力,那么生存也是一个问题。如何保障民生?
作为附庸国和君主国,保证国家生存的最好办法是从其他国家获得利益,或者拉大与其他国家的利益差距,从而保证自己的地位。可能;或许在太平天国时期,大一统时代到来时,一个明君可以处处为百姓着想,因为到时候国家的存亡不会有大的问题,但战国时期是绝对不可能的州时期。
孔子说克己重礼是一种让历史倒退的行为
由于时代的发展,周朝的政治制度已经出现弊端,不可能再恢复周朝的统治。所以,儒家提出的仁政理念、王道理念、儒家提出的民生政策如果说我国古代哪个时代是思想启蒙时代,你知道吗?,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在战国这个以战争为主导的时代,推行这样的政策就等于让国家的发展几乎停滞不前,只能成为别国刀上的鱼。
墨家观:既爱又不攻
墨家的概念比较草根。墨子崇尚普爱,不攻击。所谓普世之爱,就是一种无差别的爱。而“孩子”则更进一步,要求百姓爱自己如爱人,君王为自己与百姓一样,让每个人都能达到绝对意义上的平等。
毕竟,如果一个人在心中与他人平等,还会有利益之争吗?自然不会,这样的逻辑推理是对的吧?但这符合现实生活吗?它符合人类特征吗?当然不是。
我们不能说所有人都是自私的,但是每个人都有趋利避害的一面。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自己和他人绝对不是完全平等的。没有人像爱别人一样爱自己。 ,没有人像爱别人的孩子一样爱自己的孩子。人与人之间肯定会有隔阂。这种差距可能是由于阶级或个人认知造成的,但无论如何,人与人之间不可能完全平等。 , 不能完全相同。
墨家的概念本身就脱离了现实社会,甚至脱离了人儒家是哲学吗,为了弥补这样的漏洞,墨子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的解决方案。比如崇拜鬼神存在或多或少有威胁性,说如果人能崇拜普世的爱,那么神会奖励他;如果一个人不实践普遍的爱,那么鬼会惩罚他。这是为了达到每个人都能同时爱上的目标。
但问题是鬼神论是否相信。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是好是坏。鬼神合一是不可能的。例如,好人会生病,坏人甚至会生病。祝你好运,这怎么能用鬼理论来解释呢?是不是说鬼没用?还是说人的境遇不只是与鬼神有关?
但如果人的条件不是简单地由鬼神决定,那么每个人怎么能在鬼神监督下实现普遍的爱呢?因此,这本身就是一个理想的解决方案。现实社会中,人还是要被人监督的。
于是,墨子又提出了精英统治的思想,找一个绝对意义上的圣人当皇帝,再找一个人当国王,等等;这位皇帝一定是有眼光的,如果有这样的人来当皇帝,比他差一点的人就是君,比他差一点的人就是镇长和镇长。区,那么国家的制度确实比较完善,各阶层的人确实可以达到精英统治的目的。
但问题是,谁来定义这位圣人的标准?墨子?还是普通人的?恐怕两者都不是,那如何保证此人是真正的圣人?所以,无论是墨子的大爱观,还是墨子提出的大爱观的解决方案,都是理想化的行为。
从理论上讲,如果每个人都一样,那么就不会有利益冲突。如果每个人都信鬼神,那么每个人都可以被监督。如果真能实现各阶层的精英统治,那么社会必然会一帆风顺,但问题是这些都违背了人类的特点,只能是一种理想,就像人人平等一样我们现在追求的,只能是理想,很难成为现实。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
道家的核心理念是无为而治,在老子的无为统治中,他提倡一种类似于原始社会的生活方式。他认为,在原始社会,利益纷争相对较少,没有那么多人不那么聪明,没有那么多欲望,所以社会发展比较稳定。如果现在这个时代的人可以像原始社会的人一样没有那么多智慧和思想,那么这个时代也可以改变。比较稳定。
因此,人必须走向智慧和欲望,才能相对迷茫,回到原始社会的状态;从这个角度来看,老子的概念不存在理论逻辑问题。如果你想要更多,如果你长时间得不到你想要的,就会有更多的各种手段。
如果一个人一开始就不是很聪明,一开始也不想太多,那么就没有后续手段了吗?就像原始社会一样,人不聪明,想要的也少,社会矛盾也就少了。但是,原始社会的人不聪明,不想要一个本能想要达到的状态吗?其实不是,是因为他们没有办法达到其他状态。
也就是说,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原始社会的人智商不高,积累的社会财富较少。人家本身就穷困潦倒,还需要争什么?人是天生智障,能想要多少?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情况就不同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智力已经发展到一个阶段,社会财富积累到了一定程度。人们有可能回到贫困的境地吗?因此,老子的命题更加理想化。
结束
综上所述,儒家、墨家、道家在各自的核心观念上都没有大的问题,在理论上也不存在逻辑错误。如果他们能达到他们所说的境界,那么社会就必须按照他们的计划发展。 ,但问题是他们的理想方式很难在现实社会中应用。
所谓的理想是丰满的儒家是哲学吗,现实是骨感的。理论上的行为和逻辑是有道理的,但在现实社会中,因为受人自身特点的影响,因为受时代发展的影响,所以没有办法推广这种观念。就像一座没有地基的高层建筑,无论规划多高,都会摇摇欲坠。因此,任何一种行为理念的提出都必须与实际社会相一致,否则就无法达到拯救世界的目的。
随便看看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6第六届问道玉渊潭国际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探讨
- 2024-07-2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构社会价值和信仰体系——以曲阜为例
- 2024-07-26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
- 2024-07-26教育学萌芽阶段代表人物观点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解析
- 2024-07-25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深远影响
- 2024-07-2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孔子到董仲舒再到玄学
- 2024-07-24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完整思想体系及其核心价值观
- 2024-07-23朱光潜的移花接木:道家还是儒家?克罗齐美学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对接
- 2024-07-22人生如书,少年读儒家,中年读道家,老年读佛家,领悟不同阶段的智慧
- 2024-07-21儒家、道家、佛家文化主旨与做人标准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