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绍毅:浅析道家思想对山水画之重大影响

夏绍毅:浅析道家思想对山水画之重大影响

浅析道家思想对山水画之重大影响

夏绍毅

夏绍毅:浅析道家思想对山水画之重大影响

老子像

【摘要】:道家思想是我国文化思想的主流之一,“道家”产生于春秋后期,为诸子百家之一,指的是以老子思想为宗派的学术派别的总称。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法则。《道德经》是道家思想最重要的经典,原著五千余言。庄子是老子思想的继承者与发扬者,后人常把庄子与老子并称为老庄。道家思想包含了中国的人生哲学、政治哲学、军事哲学、经济哲学、修炼哲学乃至一切人类生活的种种问题。道家强调的是人与外界对象的超功利的无为关系,亦即审美关系,是内在的、实质的美,是艺术创造的非认识性的规律。本文从道家思想的美学观念出发,浅析该思想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

关键词:道家思想;老庄;山水画;心斋;坐忘;

一、道家思想的美学观念对中国山水画启示。

夏绍毅:浅析道家思想对山水画之重大影响

道家思想数千年来对中国传统绘画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占中国绘画重要地位的山水画也必然会由中国道家思想主导,而形成中国特有的美学观念。老庄思想为中国艺术理念提供了极其强大的主体意识,如天人合一、心斋、坐忘、道法自然、大音希声、归朴反真、执简寓繁等重要的思想理念,以致后来中国美学中关于“澄怀味象”、“平淡天真”、“气韵生动”乃至水墨技法理论的形成,皆源于道家思想的影响。

老子骑青牛出关

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古人明志修道,往往借助于山川大地以求悟得宇宙自然的本质。因而历代学道哲人多是长期游历和卧居于山水之间,启发灵性,从中获取宇宙精神体验,真山真水的物理效应,对于精神和情感发现有非同一般的功效。中国历代伟大的哲学家特别是道家学者,都与自然山水有着不解之缘。如庄周的“山林与,皋壤与,使我欣欣然而乐焉!”(《庄子·知北游》)他好游历于青山绿水之间,《庄子》载:“庄子行于山中。”(《山木》)“庄子钓于濮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等语皆说明古人隐居山水间求学问道的例证。《老子》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又如《周易·系辞》云:“天地定位,山泽通气。”“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而孔子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论,则是从儒家的角度对道家之说的另样发挥,异曲同工,这八个字之中含有规诫之意。中国美学中“由人复天”,“艺与道合”的思想主旨意为艺术家要在作品里把握住天地之境界。倡导人通过创作在艺术境界中实现自身价值;即内心将宇宙的生命之美与其形上本体的圆通和回归。这种内涵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生命意识密切相连、互为推进。

二、魏晋玄学的兴起促使山水画独立分科,影响深远。

魏晋时代玄学盛行于世,以《老》、《庄》、《易》为核心,对山水的眷恋和追求成为一种风气和时尚,自然山水即是谈玄的场所和话题,更是悟求宇宙本体之道,通达精神王国的桥梁。王羲之等一批著名的书法家在雅集兰亭并非是祈神修楔,而实则就是借助山水之灵气以悟玄旨的生命体验。陶渊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从山水的体验中,感悟出大自然的妙境,亦是庄子所言的“忘”境。顾恺之游会稽得其“千岩竟秀,万壑争流”的千古佳句脍炙人口。他们对山水自然的感悟,代表着我国早期山水画理论的观点,更凸显出浓厚的东方哲学意识---自然山水乃为道的体现,而画家笔下的山水,恰恰是含蕴着对宇宙本体之道的观照与热爱。时至今天,虽然我们生存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背景之下,但画坛中仍不乏坚守道法自然、无为而为的有识之士在传承着优秀的民族文化。

展子虔《游春图》

展子虔《游春图》局部

中国的山水画自古至今都与西方的风景画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中国人独特的表现方式,而不是简单地对景透视写生和再现自然之美。它蕴藏极为丰富深刻的人文内涵。它力求人的主观内心对自然规律即“道”的感悟和表达,不拘泥于物象的具体罗列和刻划,中国画重意象而非具象,直取“天人合一”的精神世界,对大自然有一种理想化的依恋和敬重,在画之外还能获得心灵的升华与慰籍,这是中国人一代又一代山水画家乐此不疲的缘由。

在东晋顾恺之时代,独立的山水画科开始出现,山水画的成因固然在于人对大自然的体验和认同,但东方山水画之所以具有如此独特的意象表现,道家影响实为最主要的原因。东晋时代所出现的山水画,是道家思想发展的产物。它标志着中国艺术已开始摆脱了“明劝戒”的单纯说教而转向直接以艺术悟道和体道的方式,表现宇宙自然与人的统合理念及精神需求,这是我国绘画史上不可忽略不可低估的一件事情,艺术从此成为人们在精神追求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东晋诗歌弥漫着浓厚的老庄玄学气息,故被人们称之为“玄言诗”。玄言诗体现的玄理往往都是借助于吟咏山水,故玄言诗乃是后来山水诗的前奏和雏形。我们可以断言早期的山水诗是玄言诗,而早期的山水画也就是“玄言画”,它互为表里儒家和道家的哲学思想对艺术有哪些影响,相依因果。

著名山水画家宗炳在所著的《画山水序》中云:“圣人含道映物儒家和道家的哲学思想对艺术有哪些影响,贤者澄怀味像。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圣人以神法道,而贤者通;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不亦几乎。”他指出了自然山水对于领悟至道的感应作用。“山水以形媚道”,这既符合自然山水,又符合绘画山水的理论在后来的山水画发展过程中不断深入,特别是在唐代以后山水画更趋成熟,“文以载道、画以载道”的指导思想日益深入国人之心。道不仅体现为山水形色的本质,它还影响着山水画创作的技巧和方法,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作用于笔墨中浓淡干湿的运用、造型和布局、构图和设色等等,始终如一地贯穿着道的法则。道是万物生成的本原,道无形无象,体现在艺术作品中就是鲜活的生命。写物而能得其道,并非是简单的模仿物之外形所能达到,故必须对事物的本质有着深刻的领悟,才可登堂入室夏绍毅:浅析道家思想对山水画之重大影响,得其真谛,步入大道之中。针对今天的山水画家而言,“含道映物”思想是不可偏离的学术精华,亦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和主旨,它可以引导中国的山水画家在不断的艺术演变中,不致于远离自身的文化本质,更不致于背道而驰。

唐代符载观画家张璪作山水画后云:“观夫张公之艺,非画也,真道也!”宋代的韩拙论山水画云:“夫画……默契造化,与道同机。”他的话说出了道画一体的重要性。清代山水画家王昱云:“画虽一艺,其中有道。”这些历史上的山水画家大都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澄怀观道”,意在使人生复归本真,崇尚自然。“静雅虚怀”旨在虚静心怀,滋养元气。而中国的山水画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它可以令人在美妙的意境中陶醉,忘却生活中的烦恼和杂尘,增添人们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与向往。

三、道家思想在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中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

中国山水画家在写生创作中将“传移模写,迁想妙得”发挥得有刃有余,如在描绘大自然中的万里山川时既可以借景又可以舍景,不必以某一区域具体的自然景物为“模特儿”进行面面俱到的刻画,完全可以登高远眺云山大川,随意推远或拉近,任意割舍或获取某些地方,主旨就是直取代表内在精神的精华部分,最后以提升画面的意境为目的。中国画亦如为道,即使损之又损夏绍毅:浅析道家思想对山水画之重大影响,所获得是金刚不灭的精粹。中国人认知宇宙是无形无色的虚空,虚空之境为至美。虚空中可生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万象皆从空虚中来,向空虚中去。“计白当黑”成为中国画家的创作法宝并从中获取了无穷的意境之美。无须像西方绘画那样先在画底上抹上底色才能开始作画,中国画是在一张白纸上,画最新最美的图画。

中国山水画家因俯瞰自然,宏观在胸,在画境里似乎难以窥见画家的立场,有时会着意表现一片洪荒,如入无人之境。但是,中国画家的个性恰恰潜藏和融解于画的意境内,往往在笔墨里蕴含着画家的人格与情趣,正所谓“画为心迹,言为心声”的自然流露。

在中国传统山水画里,即使浓丽的色彩也将会隐没于轻烟淡蔼,云雾空濛之中。统篇画卷有着宇宙般的氤氲气韵,吻合了中国人散淡悠然的意境和美学标准。因而中国山水画的境界似乎十分自我和主观,而实为整体客观的宇宙观。“虚静”、“寂寥”、“荒寒”、“肃穆”是心襟超脱的中国山水画家所共同认可的至高境界,这种心灵映现于作品之中,体现出作者的人生观和宇宙观。在元代,大画家的作品多为山林野舍,透露出苍茫之意和荒寒之趣,这是一种回避红尘、调节心智和情绪的有效方式。在元代的山水画作中,笔法的生动变化,多是体现在运笔的动静与对比之中,静不僵硬,外静而内动;动而不燥,笔墨沉着,静气流畅。山水画家在体悟大自然的生机中,可谓了然在心,自放胸臆。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一

四、中国山水画最高境界是技近乎道,万物一体,天人合一。

中国山水画艺术造诣进入最高成就之境时,则神妙至极。即“出神入化”,“神采飞扬”,“神通广大”,“一片化机”,这意味着艺术上的“化境”。《荀子·劝学》:“神莫大于化道。”化,即宇宙本体之道的特性。艺术创作合于道者必合于化,艺术之化的呈现关键在于变通,而变通的关键又在于画家本人,人的关键又在于与自然之道合一不分。人与道相合即返朴归真,称之“真人”或“化人”,其画作也称之为“真画”。

唐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台北故宫博物院

在绘画的创作中,主客观的化一尤为重要,即天与人的化一。在创作中反映出的气韵和意境,应是人与自然的统一体,而非我与物互不关联和顾此失彼。在画中应表现出物神与我神的化一,我气与物气的化一,我理与物理的化一。亦如石涛所指出的:“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在艺术的创作中,从一般意义上的常识思维讲,具象与抽象,再现与表现、水墨与色彩都是对立的。艺术之化,就要使相背者变为统一体。而这种统一不是调和与折中,使双方受到限制,也非取消二者的特性,而是相互呼应,使双方都得到施展和发挥。例如国画中的用笔,柔时近圆,刚时近方。通达化境之时,不圆不方,亦圆亦方,极圆中有极方,极方中又有极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又如,抽象与具象化一,抽象中有具象,具象中又有抽象。自然之美与精神上的表现之美兼而有之,互不缺失。万法与一法化一,虽只是一法却包容万法。道家思维的主旨为有法与无法相融化一,处处是法,而又处处不见法。

王维《江干雪霁》

五、结语。

纵观中国山水画史,从东晋山水画的滥觞,直到近现代的山水绘画,都离不开老庄玄学思想的影响。中国的山水画大家无不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领悟,如顾恺之、宗炳、张彦远、吴道子、范宽、李成、郭熙、苏轼、米芾儒家和道家的哲学思想对艺术有哪些影响,黄公望、倪云林、王鉴、八大山人、徐谓、石涛、虚谷、郑板桥、吴昌硕、黄宾虹、石鲁、李可染等,他们的艺术作品趋于宇宙本体之道。他们一生中求新求变,创立了各自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成为后人的楷模。由此可见,道家思想魅力无穷,对于今天的艺术创作实践仍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