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6孔子与儒家哲学的开创中国哲学开端的哲学家

1546孔子儒家哲学的开创中国哲学开端的哲学家

1546 孔子与儒家哲学的开创

中国哲学开端的哲学家

孔子的时代

孔子人生

孔子与《论语》

1546孔子与儒家哲学的开创中国哲学开端的哲学家

春秋战国之际,中国古代社会处于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社会的大变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在当时新兴的士阶层中产生了一批杰出的哲学家。他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反思时代与人生,展开个性化的思想创造,形成了各具风格的哲学体系和学术派别。

1.中国哲学开端的哲学家

史墨“物生有两”

1546孔子与儒家哲学的开创中国哲学开端的哲学家

季梁“夫民,神之主也”

史嚚“国将兴,听于民”

叔兴“吉凶由人。”

这些哲学家的哲学思想为先秦百家思想的诞生,为前秦人文思想的诞生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中国思想世界出现了一批大哲学家,主要有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墨子、老子的出现,儒、墨、道三家学说的产生,拉开了先秦百家争鸣的序幕。在本课第三讲至第五讲中,分别对孔子、墨子、老子的哲学思想进行介绍。

孔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的第一个大哲学家。他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主流;他所开创的儒家学派,直到今天仍在以新的形式开展。

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认识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人民日报》2014年9 月25日)

孔子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1546孔子与儒家哲学的开创中国哲学开端的哲学家

2.孔子的时代

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大转折时期:夏、商、西周三代的奴隶制至此走向崩解,而新的封建制正在旧社会的解体中发生。正是这一社会历史的大变动,促成了中国思想世界出现了三代时未曾有过的新动向、新局面。

春秋以前的商周时期1546孔子与儒家哲学的开创中国哲学开端的哲学家,知识文化掌握在奴隶主阶级手中,具体地说,掌握在一批被称作“巫”、“史”的人的手中。这些人是奴隶主阶级的知识分子,既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又是中国古代的宗教家,还是中国古代的自然科学家和人文学者。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思想世界为宗教神权思想所垄断,哲学只能在宗教神权思想的笼罩下开展。

春秋末期,随着奴隶制社会的逐渐解体,奴隶主王权的日益衰落,导致了原来在官府任职的文化人的困境。他们失去了原来的地位和工作,纷纷离开宫廷和都城,流落到民间和异乡。当时有所谓“天子失官,学在四夷”之说,就反映了这种学术下移动向。这种学术下移,使文化知识从巫、史们的手中解放了出来,不再为极少数统治者所垄断,而开始向更广泛的社会阶层传布。

学术下移的结果,使更多的人有了受到教育、获得知识的机会,从而造就了一大批不同于巫、史而被称作“士”的新一代知识分子,形成了一个新的有着广泛社会联系和社会影响的士阶层。

各诸侯国的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扩大自己的影响,竞相争取这批新兴知识分子的支持和帮助,允许他们自由讲学,发表各种见解,探讨各种问题,因而出现了“处士横议”的学术风气。这种自由的学术文化环境,推动了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繁荣和进步,造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史上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时代。

奴隶制的解体,巫、史的衰落,士阶层的出现,百家争鸣的兴起,使得商周时代占统治地位的宗教神权思想逐渐丧失了权威性。一些站在时代前头的思想家,开始离开传统的宗教神权思想,立足于人自身进行思考和探讨,发现并高扬了人的自我意识,推进了哲学的解放。史墨论“物生有两”,季梁论“夫民,神之主也”,史嚚论“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叔兴论“吉凶由人”,都是人的初步觉醒在哲学思想上的反映。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一些优秀哲人不再信从奴隶主阶级意识形态,而开始创立个性化的哲学体系,形成了不同的思想派别,出现了孔子开创儒家思想,墨子开创墨家思想,老子开创道家思想。这些大哲学家的出现,个性化的哲学体系的建立、不同的思想派别的形成孔子与儒家哲学在线阅读,促成了百家争鸣的兴起。

孔子登上了哲学舞台,成为了第一个大的哲学家。

1546孔子与儒家哲学的开创中国哲学开端的哲学家

3.孔子的人生

1546孔子与儒家哲学的开创中国哲学开端的哲学家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人。.

●孔子的祖辈原是宋国的贵族,由于宋国的内乱逃到鲁国,以后成为鲁人。

●孔子三岁时就死了父亲,全靠母亲将他养大。孔子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论语子罕》。以下引《论语》,只注篇名)孔子在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地位低贱,青年时当过管理仓库和牛羊的小吏,做过专门办丧事赞礼的“儒”(最初被人瞧不起)。因而,他后来创立的学派被为“儒家”。

家境破落,地位低贱,但从小立大志

●孔子虽然家境破落,地位低贱,但他从小立有大志,学习刻苦。他后来回忆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为政》)。

●孔子是一个面向社会人生而进行思考的哲学家。他对于自然事物没有多大兴趣,对农业生产更不关心(不如老农,不如老圃)。他的这种学习志向,是与他所处的邹鲁文化氛围相联系的。在鲁国,比其他诸侯国更多地保存了西周鼎盛时期的典章制度和礼乐文化。当时有一种说法:“周礼尽在鲁矣。”

●这种文化氛围,使孔子有一个比较好的学习环境,也使孔子的思想偏向于对西周文化传统的依恋,从而造成了孔子思想中的矛盾:一方面是面对现实的社会人生,另一方面又总是希望更多地保留西周时的文化内容(向后看)。他说过:“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八佾》)这使得孔子的思想带有较多的保守性。

办学基本纲领:

“有教无类”

“学而优则仕”

●从三十岁时起,孔子开始致力私人讲学,开辟了一条新的教育道路。孔子办学的基本纲领是“有教无类”(《卫灵公》),“学而优则仕”(《子张》)。这就打破了原来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只准许贵族子弟入学、做官的大一统局面。孔子的这一办学方针,深得广大平民的拥护。他的弟子中确有不少出身贫贱之人,如颜回、曾参、公冶长等。通过办学,孔子吸引了一大批追随者,逐渐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学派———儒家学派。

孔子不仅致力于私人讲学,向学生们灌输自己的政治理想,而且还试图通过从政1546孔子与儒家哲学的开创中国哲学开端的哲学家,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从政的道路对孔子来说似乎格外艰难。

●公元前501年孔子与儒家哲学在线阅读,孔子五十一岁时,才在鲁国被任命为中都宰。一年后,升为司空,再为司寇。这年孔子以相礼的资格参加了齐景公提议举行的齐、鲁夹谷之会,为鲁国收回郓、灌、龟阴三城,创造了鲁国外交史上多年未有的重大胜利。

●夹谷之会后,孔子又进一步主张削弱家臣的力量,以巩固鲁君及季氏的势力,但无法实现。齐国送一批能歌善舞的美女,迷惑住了鲁君和季氏,不理朝政。

●孔子只得率领弟子,离开鲁国,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孔子的宣传活动,没有受到各国当权者的重视;到了楚国,还受到一些持不同政见的隐者的嘲讽。他们唱道:“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又对孔子的弟子子路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孔子四处奔走,四处碰壁,被当时的人比做“丧家之犬”,视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不识时务者。

●面对困境孔子与儒家哲学在线阅读,孔子始终对自己的政治理想坚信不移,表示:“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微子》)

他反对随波逐流,反对逃避现实,表现出一个哲学家对理想的坚韧不拔的执着追求。这种精神对后世中国哲学家、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后,又回到鲁国。这时他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他把晚年的精力都用在学术上和教育上。

●孔子整理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商周文化典籍,并用作教材教育学生。这开启了中国古典的人文教育。以后这些文献都成为儒家经典,称为“六艺”或“六经”,成为后世哲学家们不断加以阐释的文本。

●近年来发现的楚简《孔子诗论》,从中可见当年孔子向学生讲解《诗》的一些情景和内容。《孔子诗论》中有孔子言:“《宛丘》,吾善之;《猗嗟》,吾喜之;《鸭鸠》,吾信之;《文王》,吾美之。”

《宛丘》在《诗·陈风》,《猗嗟》在《诗·齐风》,《鸣鸠》在《诗·曹风》,《文王》在《诗·大雅》。可见孔子熟悉《诗》的各篇内容,并作了深入的思考,因而能逐一加以衡论,讲解其中的基本精神,揭示其中的主要特点。

●孔子通过整理和解读这些文献,把自己主张的入世的人文精神贯注入其间,使学生们在学习这些文献时,能领悟到这种入世的人文精神。

如关于《诗》,孔子就作了总体性的解释,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在他看来,《诗》实际上体现了儒家的价值取向。《孔子诗论》中孔子所讲的“吾善之"、"吾喜之"、"吾信之"、"吾美之",即是把他所提倡的这种价值取向,通过对《诗》的解读,贯穿于《诗》的不同篇章中。

正是这样,孔子认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认为通过学习《诗》,可以陶冶人的思想,建构价值体系,从而恰当地表达自己情感,正确地看待宇宙人生,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不良现象指出批评意见,能很好地履行人在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职责,并能对自然事物有所认识。这也就是说,学《诗》能使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因此,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季氏》)

●对于孔子所开启的以“六艺”为中心的中国古典人文教育,以及由此所开启的儒学发展,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作过很高评价: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4.孔子与《论语》

孔子的思想言论,由学生们记录、整理、汇编成《论语》书。这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对于后世中国思想发展,《论语》产生了极大影响。

杨伯峻《论语译注》

(学习资料来自慕课 李维武 武汉大学教授)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