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新”在何处?到底新在哪里?

高考“新”在何处?到底新在哪里?

2022年6月,四川正式迎来“新高考”。这意味着,从2022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就要面对新高考模式下的第一步,也是极其关键的一步——选科。

之所以说它关键,是因为与之前“大文理时代”不同,新高考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以专业定学校,以职业定人生”。简单来说,“选科”直接决定着你可以填报哪些大学和专业。

有高校招生负责人形容道:如果说以前的高考叫“考大学”,那么,现在“新高考”背景下,高考其实是“考专业”。

既然这么重要,那学生到底该如何选科?在志愿填报、生涯规划方面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高中学校如何针对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匹配定制化教育教学计划?高校又该如何与高中学校建立高效沟通路径,实现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入?

4月9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红星教育联合川内八所“双一流”高校招生办,举办了2023年四川首届新高考人才选拔与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在论坛现场,嘉宾们也就选科这个重要话题分享了许多“干货”,非常值得家长和考生们细细研读。

新高考“新”在何处?

培养人才、选拔人才的模式全变了

很多家长和考生想知道,“新高考”的“新”,到底新在哪里。

北京师范大学教务部(研究生院)招生处副处长刘日升对此进行了简明扼要的总结——对于学生而言,在新高考背景下,科目选择、学习方式、志愿填报等全部都是“新的”。

新高考“新”在何处?到底新在哪里?

▲刘日升

首先,在“3+1+2”的模式下,考生不再单纯是“我要学文还是学理”的选择,而是面临12种选科搭配。与之前“高考总分定所有”不同,新高考背景下,专业和选科的有效衔接至关重要。

“举个例子,小明对物理非常感兴趣,但物理成绩比较差,也许在之前的‘大文理时代’,录取时可以靠其他科目的分数补足,但在改革之后,如果选择物理,他在志愿填报时就非常吃亏。因此,学生选科要结合兴趣爱好、升学录取、后期就业发展等,考虑到方方面面。”

与此同时,学习方式也变了。所以,高中学校也要加快更新脚步,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为学生“选科”保驾护航。“首先,师资配备方面,应该考虑到组合班额的问题,加大相关科目教师的培养和数量。其次,教学模式方面新高考选历史吃亏吗,相比传统的固定班级,可以选课走班、分层教学的模式。最后,生涯教育方面,学校要重视学生的高中素质综合档案,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专业选择进行配套指导。”

其次,录取端也变了。“新高考后,招生单位不再是文史类或理工类新高考“新”在何处?到底新在哪里?,而是专业组的形式,即有多少种科目搭配,高校就应设置多少对应的投档单位。与此同时,生源结构也会发生新的变化,从这点出发,高校要考虑到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新高考“新”在何处?到底新在哪里?,科学合理地进行人才培养。”

选科怎么“选”

正视焦虑,理性规划

将就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权衡指标

回到一个最热门最普遍的问题:多达12种科目组合,学生该如何选科?

教育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详结合新的就业形势给出了以下四点建议。

新高考“新”在何处?到底新在哪里?

▲周详

首先,选科与报考需要认识自我,明确价值实现的内容。在市场和毕业生双向选择的时代,好专业、好学校、好工作并不能直接划等号。

“毕业与就业两套标准体系之间的观念冲突、中国传统家庭对就业的期待、目前就业市场的现实压力……多种因素导致高校毕业生出现选择性焦虑,以及慢就业的心理状态。因此在选科和报考中,要对自身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将高考、大学、学习、工作选择作为个人整体生涯的重要环节来进行规划,逐步探索和明确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统一。”

其次,选科与报考需要认识专业,了解人才培养的内容。选科与高考是一种博弈,具有随机性,也具有高风险。

“我们需要明确专业这一概念。比如说,不同高校相同的专业名称,它的学科体系、专业体系、课程体系可能不同;在高职、本科、研究生不同学段,对于专业的内容边界也存在不同。同时,专业名称和岗位名称相近,也并不意味着专业对口。比如说公共管理、社会工作并不代表从事公务人员或者社会工作人员职业的准入限制,所以不同专业的结合也能成为一种新的就业领域。”

然后,选科与报考需要认识学科,了解学科发展的内容。从世界范围来看,宽口径厚基础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名校的共识,而这些都植根于不同高校所拥有的科研,也就是学科的资源。

“目前国内高校大类招生大概有三种模式,主要以学科门类、实验班以及专业学院进行招生,本质都是通过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结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交叉学科,同时将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改革,出现了各个学校形式各异的人才培养路线图。所以,我们要把一校一案作为选科和报考的重要参考之一。”

最后,选科与报考需要认识职业,了解就业政策的内容。

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59.6%,高等教育的总规模已经达到了4655万。在这样的情况下,多个部门出台了大量促进就业的政策,努力实现就业优先。因此,在选科与报考过程中,要将就业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和权衡指标,家长和考生应该对就业政策做一个及时、全面的了解。

生涯规划怎么做?

认清形势,转变思维

高分数不一定等于好人生

“分数至上”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式,新高考来了,学生的生涯规划该怎么做?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助理,资深招考专家徐琳给出了三大方向。

新高考“新”在何处?到底新在哪里?

▲徐琳

首先,要想给考生做生涯规划,应该先了解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让孩子的生涯规划或者生涯发展能够顺势而为。

“就我个人的理解,我们国家比较顶尖的这批学校,未来主要是为国家培养前面这几类拔尖创新人才。那么,现实中大多数无法考入顶尖大学的孩子们,他们怎么成为人才?我认为,可能要往技能型人才的方向走,也就是我们说的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

在徐琳看来,新高考改革与其说是对高中教育的改革,不如说是对整体教育的一次改革。“近几年,国家之所以一直在强调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是因为我们国家目前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太高了。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却出现好大学与好人生划不上等号的现象,这就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开始反思,为什么?因为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很多人的思想还停留在精英化时期。”

因此,人才分类培养是未来的大势所趋。比如说,985、211、“双一流”大学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的,其他大量的普通省属公办院校、一般本科院校、专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

“所以在给孩子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我们要符合国家对于人才的基本设计。可能很多家长又要担心就业问题,这点可以放心,只要发挥孩子所长,符合孩子个人发展特点,即使是在应用型大学,他对于社会未来的贡献不见得比清华北大的学生差。”

其次,作为教育工作者,希望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值得思考。按照生涯理论来说新高考选历史吃亏吗,徐琳认为,一个人适应社会,其实有三种能力,分别是专业能力,自我管理技能和可迁移技能。

“如果从高中生角度来说,专业技能其实就是分数,但是我们恰恰忽略了什么?即自我管理技能和可迁移技能的培养,而这两种技能恰恰才是学生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非常重要的东西。具体可以理解为,人的梦想感、志向、创新克服困难的能力、心理弹性、内驱力、交际能力、情商等等。”换句话讲,生涯教育与升学率不是两张皮。

最后,关于生涯教育在中学落地,徐琳也给出了两点提醒。

其一,生涯教育理论一定要现代化、本土化和本校化,不能被西方国家的生涯教育理论捆绑。“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最有效的。”

其二,为国育才很关键,作为教育工作者新高考选历史吃亏吗,一定要加强孩子家国情怀的教育。“如果我们培养的孩子不是向善的,不是利他的,不是有家国情怀的,很有可能生涯教育会培养出更多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当他能够把家国情怀和自己的梦想结合起来的时候,这才是我们需要的生涯教育。”

红星新闻记者 沙西雪儿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