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舜水为何在日本家喻户晓?他是怎么做到的?

朱舜水为何在日本家喻户晓?他是怎么做到的?

文/王凯迪

甲申之难,明清更迭,可以说是中国文人士大夫群体的一次痛彻心扉的苦难轮回。无数文人投水而死以殉国殇,无数文人奴颜屈膝谄媚新主。在这场群相百变的士林现形记中,一个名士的特殊行径总会让人在明亡清兴的岁月蹉跎中多一丝遐想与感叹,这个人就是东渡日本,到死以明朝遗民自居的朱舜水,他的一生究竟经历了怎样的离奇故事?为何在日本家喻户晓呢?

朱舜水为何在日本家喻户晓?他是怎么做到的?

01 明末志士

朱舜水出生于16、17世纪之交的1600年,名之瑜百里守约历史上是谁,字鲁屿,号舜水,是浙江余姚的高门子弟。崇祯十一年(1638年)百里守约历史上是谁,朱大才子以“文武全才第一”荐于礼部,而朱之瑜见“世道日坏、国是日非”、“官为钱得,政以贿成”,朝政紊乱,自己不能为流俗所容,就放弃仕途,专注于学问。崇祯皇帝在煤山上自缢而亡后,弘光皇帝在南京残守半壁江山,朱舜水依旧三征而不从,因而害怕官府缉捕,于是逃回了浙东老家

朱舜水为何在日本家喻户晓?他是怎么做到的?

图/崇祯皇帝

02 外联日本守浙东

1645、1646年朱舜水为何在日本家喻户晓?他是怎么做到的?,清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消灭南京弘光政权与福建的隆武政权,仅剩下广东肇庆的桂王朱由榔与寄居浙东舟山群岛、闽粤南澳岛的鲁王监国两个南明势力守望而存。此时的朱舜水终于放下了自己的清高,从自己的浙东老家出发,选取了一条不同他人的路子,向东方的日本借兵。

在他的眼中百里守约历史上是谁,东方的日本虽然在明朝中前期肆虐沿海地区,但是终其根本依旧是心向儒学的仁义之国。1646年底,朱舜水首次赴日本筹饷,想借日本援兵资助舟山守将、兵部左侍郎王栩,从而达到恢复中原的大业。可惜的是,当时的德川幕府实行海禁,不许外人停留,朱舜水的第一次努力以失败告终。

朱舜水为何在日本家喻户晓?他是怎么做到的?

图/鲁王与朱舜水敕书

1650年朱舜水再次远渡日本,却被清兵发现,他以威武不屈的大义感染了清军,又被安然送回舟山。次年,朱舜水又去日本,后由日本辗转到安南,来回各地希望借兵勤王。然而,正当他在海外联络义军之时,清军却攻陷了舟山群岛,最好师友王翊、朱永佑、吴钟峦等人先后为国殉节,无奈的朱舜水只得在安南苦守十年。

直到永历十四年(1660年),受郑成功、张煌言邀,返国抗清,本来一腔热血投身军武的朱舜水跟随大军北上南京,没想到还是遭遇败绩。朱顺水发现复明无望,又誓死不愿意剃发投降清朝,“乃次蹈海全节之志”,学鲁仲连不帝秦,再次向东航行到日本。而这一次,他再也没有回来过。

03 水户国师

朱舜水“归化”日本后被安排在长崎居住,当时的日本德川幕府朱子学者安东守约为其四处奔走,以师礼事之,将其俸禄分半于其朱舜水为何在日本家喻户晓?他是怎么做到的?,成为一时佳话。归化到日本的朱舜水依旧怀着强烈的民族气节,再仇恨满清的同时鼓励日本人坚守大中华的文化观念,并指出日本非“东夷”而是同于华夏的礼仪之邦,让日本的民族自信心得以提升。当时的南明政府在往来书信上也将日本视为徐福之子孙,而把日本作为共同传承大唐的知书达礼之国。

朱舜水为何在日本家喻户晓?他是怎么做到的?

朱舜水逐渐改变了来日伊始时迫的 “复明”心态,变为在异国土地上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朱舜水 “实理实学”的体系在给日本人灌输了实学思维的同时 ,也日本学界脱离和否定中国官方意识形态——理学,开启了先河。在日期间,朱舜水在与水户藩德川光国(家康之孙)的不断学习与交流中主导了日本著名的水户学的创立,并直接影响了日本第一部大型历史著作《大日本史》的编纂。

朱舜水为何在日本家喻户晓?他是怎么做到的?

图/德川光国

朱舜水以一种流亡高义之士的角色进入日本,得到了日本知识分子的同情与认可,他的言论与教学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日本中世纪以来的政治伦理心态,而日本的发展甚至超越了朱舜水的预期。在他人生的最后,他留下这样一番言论:“大道之行”事业“近世中国不能行,而日本为易。”这让今天的我们产生了无限深思。

朱舜水为何在日本家喻户晓?他是怎么做到的?

图/朱舜水之墓

参考文献:1.韩东育:《朱舜水在日活动新考》

2.《大日本史》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