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两学一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与运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典范,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鲜明的哲学特色,体现了追求真理与实现价值的统一、立足现实与守望理想的统一、推进变革与把握方向的统一、坚定自信与坚守底线的统一。
1.追求真理与实现价值的统一
从追求真理方面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聚焦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全局性战略问题,以及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针对一段时期内党的建设宽松软等现象,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针对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对比,顺应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在回应世界怎么了、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等重大关切的过程中,提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等重大倡议,提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的目标,为解决人类共同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等。
从实现价值方面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博大的人民情怀。在思想认识上,这一科学理论将人民放在治国理政的最高位置。在战略布局上,这一科学理论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根本立场。在实施路径上,这一科学理论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力量,既在于它的真理性,也在于它的价值性,是真理性与价值性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秉持这一可贵品质,既注重探究治国理政的规律性认识,又注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了追求真理和实现价值的有机统一,在实践中检验与发展真理,在实践中坚守与实现价值,在实践中促进二者转化。追求真理、探寻规律,使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真理的力量;追求崇高价值、坚持人民立场,使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道义的力量;而立基于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聆听时代声音、解决时代问题,则使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站在了引领时代的最前沿和时代发展的制高点,从而成为具有强大时代引领力的科学思想理论。
2.立足现实与守望理想的统一
从立足现实来看,通达社会现实的道路乃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命线,只有立足于现实实践,才能不断揭示、切中社会现实,进而把握社会现实的本质性内容。
立足现实,就是立足当代中国发展实际,科学把握阶段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当代中国发展必须始终立足而不能脱离这个实际(两学一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刻把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是我国当前最基础的现实国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当前我国最紧迫的现实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
从守望理想来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身之主宰便是心”,“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立根固本,就是要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
守望理想体现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坚信共产主义必然实现,通过努力奋斗、不懈奋斗一步一个脚印实现阶段性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国梦体现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进而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我们党安身立命的根本。我们现在做的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情,但不能忘记初衷,不能忘记我们的最高奋斗目标,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认为那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矢志不移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
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这个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共产主义是一个现实运动过程,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目的、手段(条件)和结果的统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强调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谋划各项工作,又坚定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不动摇,并在实际工作中将二者有机结合统一起来。这一科学理论把对未来发展的全新谋划展望与立足于新时代的客观实际有机统一起来,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刻把握。
3.推进变革与把握方向的统一
从推进变革的方面看,变革是突破桎梏与束缚,超越常规与平庸的不二法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体现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规定着社会结构的性质和功能,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来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来完善上层建筑,不断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来推进社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把创新引领作为第一动力,把党的自我革命作为推动社会革命的前提和基础,着力推进中国社会深度变革。关于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关于创新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关于自我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兴党强党,就必须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只有努力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实现自身跨越(两学一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才能不断给党和人民事业注入生机活力。”
同时,我们党推动的当代中国深刻变革,是有方向有原则有目标的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立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无论改什么、改到哪一步,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不能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能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不能变。
客观世界是处于不断运动、变化与发展之中的,发展是事物由低级状态向高级状态的飞跃,是新事物的不断产生和旧事物的不断消失;但是,变化中一定有不变的东西,发展中始终有恒定的东西。而这种哲学思维特征,见之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科学理论既坚持推进变革,又注重把握方向,并在实际工作中将二者统一起来。
4.坚定自信与坚守底线的统一
从坚定自信方面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充满革命者的信心与定力,闪耀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从总体上说,中国共产党人的自信来自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来自伟大实践成就的支撑,来自人民群众衷心支持与拥护,来自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所要坚定的自信是有充实的内容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从坚守底线方面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只有把困难和挑战估计得充分一些,把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意外情况的预案做得周密一些,积极寻求规避系统性风险、化解复杂矛盾、谋求创新发展的路径和方法,才能遇事不慌、临危不乱,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征途上少走弯路,确保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实现发展目标。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包括知识、情感、意志三个方面,某种特定的精神状态就是其中的重要因素。马克思主义者是理想主义者,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始终坚信只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统一起来,就一定能够不断取得革命事业的胜利。同时,马克思主义者也是务实的理性主义者,坚持实事求是看问题、办事情,凡事往好处想,从坏处准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秉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种特质,既强调要充满自信,又强调要坚守底线,并在实践中将二者统一起来。如果说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自我认可、自我激励、自我鼓舞的话,那么坚守底线则源自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两者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作者:中央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郝永平、黄相怀、毛强)
随便看看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 2024-07-26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
- 2024-07-1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守正创新,引领新时代文化建设之路
- 2024-07-07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重要论断
- 2024-07-03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的重要论断
- 2024-06-20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推进宗教中国化行稳致远
- 2024-03-29东北地区民俗文化传承的重要功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提出
- 2024-01-26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论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体会
- 2024-01-22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促成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 2024-01-17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
- 2024-01-01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华思想文化术语
- 2023-12-19把学好用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 2023-12-11(学习中国)习近平:天人合一、尊重自然、热爱自然
- 2023-12-02全院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丛书研究
- 2023-11-02习近平总书记深入田间地头看产业发展走进社区家庭
- 2023-07-20《求是》将发表习近平重要文章《党的伟大精神永远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 2023-06-30陶渊明佛家般若思想的是 习近平亲自陪同老先生出门,待遇特别优厚
- 2023-06-25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2023-06-01用心体味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