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中西生死观研究的论文范文生死问题
关于传统中西生死观研究的论文范文生死问题
关于传统中西生死观研究的论文范文 生死问题作为人类持续关注的终极问题,不管哪种文化都对其有所考量。然而不同的地域文化造就了不同的着眼点。重生轻死的中国传统生死观,就与直面死亡本质,注重探索死亡本性,从终极问题思考人类生存的西方生死观不一样。 儒、释、道三家在生死观上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有着深刻的影响,儒家的“入世”、道家的“避世”和佛家的“出世”作为三个维度相互抵斥又相互制约,最后形成了以儒学为主流,以佛、道教为两分支而构成中国独特的文化象征。 儒家作为中国传统生死观的主干和正统,倡导从“入世”的角度以生观死。他们重视怎样“生”,如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生,焉知死?”意思是,还没想好怎么生存,想死亡做什么,说明在儒家思想里,生与死是割裂的,生排在死的前面。但他们同样也重视怎样“死”,从“仁”的道义出发,儒家有“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指称。总的来说,儒家从其中心思想仁道义出发佛家生死观的哲学思考,把着眼点放在了生的意义和死的意义上,并且更加看重生前的道德价值而非死亡,其中最本质的是“爱人”和“克己复礼”,佛家生死观的哲学思考,是不可违的天命,每个人都要将自己的价值发挥至最大限度以实现“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
然而,这种观念占主导的儒家生死观,很明显地重生轻死,偏离了对死亡本体的思索,在他们看来,“死亡似乎是一个确定的显然的众所周知的因而无须追问也不能追问的生活事件或经验事实”,这样的出发点易导致一定程度的偏见。 以老庄哲学为支柱的道家主张以“道法自然”的观点看待人类的生死问题,也就是说不施加任何外在强加的力量,既是“无为”又是“无所不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佛家生死观的哲学思考,而是顺应产生万物的“道”、按照规律自然发展和变化,不强求,与自然与宇宙和谐相处。老庄认为生与死之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所以对待死的态度要和对待生一样,是故“生而不悦,死而不祸”,人从自然而来,最后化归自然而去这是如同昼夜变化春秋替换一样合理的,这就是道家达观的生死观。 佛教的观点类似西方的基督教,认为人一生下来就要承受苦难,苦难才是人生的本质。佛教归纳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恚,求不得,五阴炽盛。佛教强调灵魂不死,但人有贪欲所以要受苦,要受六道轮回之苦来灭欲,最后的圆满状态是“寂灭(涅槃)”。佛教在传入中国几百年多后,受儒家意识形态的深刻影响关于传统中西生死观研究的论文范文生死问题,逐渐消磨“出世”的主张,强调在世俗中“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总的来说,传统中国文化是将生命看作是一种“终极真理”运生万物的自然过程,重在把握生时的作为而回避了对死亡的思考,也就是中国传统生死观将着眼点放在了把握生命本真或者以德、义来构建人生价值的问题上。 而西方最早的生死观来源于当时人们对自然极低的认识力产生的原始宗教信仰与神话。人们否认从出生开始便将走向死亡的必然性,自然而然地否认了死亡的存在,更确切地说,人们认为死亡并非一切的终结而是新生活的开始。 尔后的早期古希腊哲学才开始正式对生死本性进行思考追问。人们认为,人是属于自己的,因此需自觉、独立地去反省、探索自己生命的价值与意义,不断完善,至死方休。并且那时候还衍生出了生命的道德尺度。苏格拉底说:“追求好的生活远过于生活”,好的生活,就是所谓“是非、正邪、善恶、荣辱”,以此为准绳不断鞭策自己,才能活得有价值。其后关于传统中西生死观研究的论文范文生死问题,柏拉图提出来“灵肉分离”与“灵魂不朽”说,认为死亡便是净化灵魂与肉体的过程,“哲学是死亡的练习”而死亡是哲学真诚与否的试金石,是纯洁灵魂“离开肉体监狱而获得释放重新进入理念世界”的途径,所以人们应该坦然接受死亡甚至追求死亡。 中世纪,基督教意识形态全面支配西方世界,哲学成了神学的婢女。基督教对人类生死的看法是:人有原罪,来到世上是为了赎罪的。人们要信仰基督,为了耶稣基督奉献自己的一切,那样人的灵魂才会因信仰而重生,并可得上帝的拯救而获永生,在上帝国里承永远福祉。 中西方传统生死观发展到后来都对死亡的必然性有着清醒的认识,但不同的是中国生死观着重考量现世行
随便看看
- 2024-08-12中国传统文化之民间艺术剪纸:瑰宝与奇葩
- 2024-08-12剪纸: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瑰宝,民间艺术的镂空之美
- 2024-08-10法学院党委:以党建促发展,推动学院各项工作稳步前行
- 2024-08-10第八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 21 世纪,依法治国和政治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 2024-08-10老子的大智慧及其现代意义:儒道互补与中华文化的发展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小六壬预测术:中华传统数术文化的瑰宝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760 甲子:天干地支的独特文化与计时方法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8-05德艺文化创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审核问询函的详细内容
- 2024-08-05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 2024-08-04地方特色小吃:传承地域文化与代表当地人情风俗的美食瑰宝
- 2024-08-04书法的文化意义与社会功能:中国文化的道、礼、和
- 2024-08-04少林寺 4.52 亿郑州买地,进军房地产?真相来了
- 2024-08-03海派文化新论:梳理海派文化脉络,领略独特内涵
- 2024-08-03深入探究三教文化:儒、佛、道的融合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 2024-08-0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及对企业经营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