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美多杰佛教的智慧与慈悲(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
久美多杰佛教的智慧与慈悲(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
久美多杰堪布主讲
日期丨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
地点丨四川阿坝州马尔康·昌列寺
丨阅读前发心丨
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要好好学习佛法。
第二讲
佛教的智慧与慈悲
上次说的是,关于我们对佛教、佛法的认知,然后分为佛教的智慧、知识、文化这三方面。
通常,因为我们把佛教文化当作了佛教,多数人没有体会到佛教的智慧,佛教知识也没有学得那么好。
佛教对于我们对治烦恼来说,其作用不是很大的原因,也许是我们对佛教的认知不够清楚,同时在佛教的修行上没有那么正确而导致的。
今天说说“佛教是什么?”。
智慧和慈悲
佛教本身就是智慧和慈悲。佛教是什么?佛教就是佛学,学习佛陀教我们如何解脱成佛的一种方法。也可以说,佛教是智慧和慈悲的综合体,这是佛教的精髓。
学佛,是学习智慧和慈悲。既然是如此,我们应该大概了解一下佛教里面所说的智慧和慈悲是什么?我想多数的人都知道,也许有些人可能不够清楚。
智慧:辨别正常与不正常的心
先说智慧是什么。有个大师说过:“智慧是完全明白万物的本质,是正确的认知。明白万物的真理实相,这叫智慧。”这样说好像有点抽象,还有另外一种解释:完全正常的心,就叫做智慧。
什么叫完全正常呢?难道我们都不正常吗?其实,我认为我们真的都不正常。为什么不正常呢?因为我们被贪、嗔、痴、慢、疑这些染污了我们的心,所以我们的心就变成不正常了。
刚刚所说的,完全正常的心是智慧、究竟的智慧、佛陀的智慧。稍微正常一点,可能就是佛教里面说的“加行道”;然后到了“见道”的时候,就比较正常了;然后就是“无学道”、成佛的时候,是完全正常了,类似这样的说法。
所以,这里所说的完全正常的心,就叫智慧。但是,什么叫正常?在这些认知上面,还需要有很多很多的知识,还有我们所讲的福报,才有办法理解和体会这个“完全正常”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
虽然我们自己没有拥有,但是可以先能欣赏稍微正常或者是比较正常的修行者,这也是不容易的。所以先要欣赏,然后自己慢慢学习。
慈悲:
不是世俗有差别待遇的同情心
另外一个,就叫慈悲。慈悲心是什么呢?我们佛教徒,尤其是汉地的居士们,口头禅里面都是佛教的名词——“慈悲心啊!”、“随喜啊!”等等之类的。
慈悲,从字面上的解说:“愿所有众生得到快乐和快乐的因的心”叫做慈心;“愿所有的众生远离痛苦和痛苦的因的心”叫悲心。
这是“四无量心”里面的慈心和悲心的解说。因为是大乘,所以这里加了“无量”和“愿所有”这两个词。
无量
什么叫“无量”呢?我们所想的、得到快乐的对象和远离痛苦的对象是没有办法计数的,所以称作对象无量,是所有众生。
而我们的发心也是无量的,并不是某一个众生、某一部分的人类,而是所有的,所以我们的发心是无量的。
究竟得到的“果”也是无量的,也就是佛的境界,这是无量的。因此称它为无量。四种无量,慈、悲、喜、舍。今天“四无量心”就不说了。这次只认知一下慈心和悲心这两个。
我们大部分的人,一般会认为同情心就是慈悲心。其实佛教,尤其是大乘佛教里面的慈悲,并不是这样子。
因为我们所认为的同情心,是针对比我们没有钱的、比我们没有权力的、比我们穷的、不健康的,我们对他们产生的这种慈悲心;而跟我们一样的,甚至比我们条件更好的,健康、美丽、权力、名声等等一切一切都比我们好的,我们就不会产生慈悲心。
在社会上,我们普通人对企业家不会产生慈悲心,对国家领袖也不会产生慈悲心,这是一般世间的角度,这个称它为同情心。而佛教里面所说的并不是类似这样的慈悲心。
慈悲:平等对待所有烦恼的众生
佛教里面修行比较好的人,他所慈悲的对象,从街上最底层的清洁工到最高层的企业家、国家领袖也好佛家的智慧,对他们的那种慈悲心是一样的。
为什么呢?因为最底层的清洁工也好,最高层的国家领袖也好,他们对真理的迷茫是一样的。只要对真理迷茫,那肯定会有痛苦、烦恼的。
所以这些修行人,他们所慈悲的对象,并不是因为对象的地位大小、富裕的程度,也不是因为他们身份的高低,而是对真理的迷茫、不认识真理实相而产生的那种慈悲心。
因为对真理没有了解,对实相没有了解,就会有痛苦。所以,修行人慈悲的对象是这样。
菩提心
慈悲心更进一步解说,可以分为大悲心佛家的智慧,大悲心慢慢就变成菩提心,然后,分成“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又分为“造作的菩提心”和“不造作的菩提心”。
造作与不造作的
世俗菩提心
什么叫世俗菩提心呢?——“愿所有的众生远离所有的痛苦而得到究竟的快乐”有这个想法,叫菩提心。
这种思想不是那么容易产生的,所以我们要刻意地、造作地去想。这是刻意造作的世俗菩提心。
然后这样训练久了之后,慢慢地,也就不用造作、也不用刻意,自然产生了。如同妈妈对小孩的照顾是不用刻意地而自然产生的,类似这样。
如果我们能够自然产生对所有众生的造作菩提心,就是不造作的菩提心。不造作的菩提心升级之后,变成胜义菩提心。
胜义菩提心
胜义菩提心,是刚刚所说的空性智慧,也可以说是完全正常的心。或者是完全体会真理实相的心,这叫做智慧。
菩提心的升级、慈悲心的升级,就是智慧,这两个本来是无二。智慧和慈悲的综合体就是佛教的真理,是真正的佛法。
智慧和善巧
另外,我想要说的一个内容就是,佛教里面有智慧和善巧这两个说法。
曾经有个居士朋友问我,他说:“智慧和善巧的差别怎么分?应该说,因为有智慧,所以有善巧;有善巧,是因为有智慧。
如果这样理解,怎样区分呢?“他这样问我,但是当时的我还不是很了解。
后来,我稍微体会了一下,智慧和佛教里面说的善巧,这两个怎么理解呢?我来分享一下。
智慧和善巧可以分四种人:
1、有智慧而没有善巧的。
2、有善巧而没有智慧的。
3、善巧智慧两个都有的。
4、两个都不具备的。
可以分这样四类。
第一个,
有智慧而没有善巧的人,
是在偏僻地方的修行者。
为什么说他没有善巧呢?因为来见他的人,例如有权力的、没有权力的,有身份地位、没有身份地位的来拜见他的时候,他一律平等地对待,没有高低贵贱的区别。
所以,可能有些人就会失望的。所以佛家的智慧,他没有善巧,但是他有智慧。为什么有智慧呢?因为他没有烦恼和苦恼,所以有智慧,这是第一种人。
第二个,
也就是有善巧而没有智慧的人。
我认为是在社会上 久美多杰佛教的智慧与慈悲(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我们所认为非常成功的企业家、政治人物或者能干的人,他们是很有善巧的。
也就是说,他们非常了解对方,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类似这样子。所以,他们就能让别人满意和满足,所以他有善巧。但是他自己有压力、有苦恼,所以他没有智慧 久美多杰佛教的智慧与慈悲(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这是第二种人。
第三个,
智慧和善巧两个都具备的人,
像优秀的大师一样。
他们既能够满足不同的人,让不同的人满意,他有善巧;同时他也没有压力、没有苦恼,所以他有智慧,类似像这样优秀的人,就是两个都具备。
第四个,
没有智慧也没有善巧的人,
那就是我们讲的傻瓜、傻子。
他既没有办法让人满意和满足,因为他是傻瓜;同时他也有自己很多的苦恼和烦恼。所以也没有智慧也没有善巧。智慧和善巧,在我的理解,就是分这四种人。
佛教里面所说的智慧,并不是说这个人很会做事情、很会处理事情,了解别人怎么想,也知道怎么做事情。并不是用这个来衡量有没有智慧。而是看有没有苦恼和烦恼来衡量、来认知有没有智慧。
随便看看
- 2024-08-12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的传奇人生
- 2024-08-11探究僧官系统的世俗化:从机构建制到任官模式的演变
- 2024-08-09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及制度的影响:冲突与融合
- 2024-08-08探究中国佛教在越南的传播历史及中华文明的影响
- 2024-08-04北京大学:优秀学子的梦想之地,哲学系的独特魅力
- 2024-08-03深入探究三教文化:儒、佛、道的融合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 2024-08-02王颂: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其佛学辞典研究成果一览
- 2024-07-31丁耘老师带领同学研读梁漱溟著作,探讨中国问题与人生问题
- 2024-07-22佛教思想的核心戒定慧,其起源与释迦牟尼的生平及影响
- 2024-07-22佛教思想主张众生平等,业报轮回劝人弃恶从善
- 2024-07-21佛教思想的核心内容及教义角度的归纳
- 2024-07-20敦煌莫高窟画中有话系列赏析:领略千年佛教艺术的魅力
- 2024-07-20红木家具与工艺品:北宋大才子苏东坡的佛教渊源
- 2024-07-18佛教文化中的因果定律:善良是否有回报?
- 2024-07-17七步莲花:佛陀的诞生与佛教的起源,探寻古印度的宗教奥秘
- 2024-07-17因果报应真的存在吗?心理学研究揭示行善能延长寿命
- 2024-07-17慈悲为怀与因果报应:探索佛家思想中的人生哲学
- 2024-07-15儒教、佛教、道教:三教传统宗教的特点与影响
- 2024-07-12人生迷茫时,佛教智慧能否带来解脱与快乐?
- 2024-07-05佛教养生理念与方法:修心养性,从心开始,追求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