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代表中国思维水平的最高成就

道家思想代表中国思维水平的最高成就

道家思想代表中国思维水平的最高成就

道家思想代表中国思维水平的最高成就。《道德经》是中国思想对世界产生影响最大的经典。其对“道”的思考,可谓是道家思想的核心。

道,在某种意义上,是中国思想的最高概念,也是最基本的范畴。道家对道的思考的基本立场不是主体性的立场,或者说,不是站在人的立场上。道家的思想立场是道,或者说,道家是站在道的立场上思考、说话,其得出的结论可谓是“以道观之”的结论道家思想代表中国思维水平的最高成就,而不是“以我观之”的结论。

问题在于,站在道的立场上作出的结论,仍然要通过语言来表达。思想是通过而且只有通过语言来体现。任何思想无一例外。而语言总是通过人来言说的。因此,站在道的立场上就无法避免一个困境:道自身无法言说自身佛家思想和道家思想,而由人来言说道却使道淹隐在语言之中,从而使道打上了语言的烙印,进而道打上了人的烙印,由此导致道不可得的困境。

这个困境实际上是人类思想所面临的基本困境。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显然对此有明确的意识。他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可以通过语言说出的道,不是道本身。可以命名的道,不是道本身的命名。

佛家对此更是有专门而又精深的探讨。佛家认为,我们所使用的语言,所言说的话语,是一种摘取和执着的现象,凡落入语言中的一切,都是一种来自人的分别,是人为了用语言来指称事情本身而发生的现象佛家思想和道家思想,而不是事情本身。因此,语言的意义是我们人类理解到的相对于人而言的意义,这个意义不是事情本身的意义,即使它是事情本身的意义,我们也不知道是不是。因此,在《金刚经》中,佛家指出:凡所有相(语言言说的事情)皆为虚妄。一切有为法(语言中的事情),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既然通过语言无法得到道本身的信息,那么要达到道,就必须另辟蹊径。

在这一点上,道家和佛家的想法是一致的。这就是止息主体性。

如何止息主体性呢?道家就讲:致虚极,守静笃。

佛家就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结果是,道家得到了万物自化的道法自然的道的存在方式道家思想代表中国思维水平的最高成就,而佛家得到的是无念无住无执的无我的梵境。

无论是道家还是佛家,都觉得,只要我们止息主体性,事情本身就会留下。但是,实际上,从逻辑上看,可以肯定的只有主体性的止息。甚至是佛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主体性的止息也是得不到的。这正是禅宗六祖惠能偈子的意义所在: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虽然,止息主体性,甚至是止息主体性不可能得到证明,但道家和佛家仍然传达出重要的信息:主体有自作自受。进而,还可以推导出:自作他受。

自作自受,自作他受,这两种结果好不好呢?道家和佛家都认为不好。自作自受的结果是影响干涉了自己的本来,自作他受是影响干涉了他者的本来。

本来,才是最根本的。本来是最底层的。人的造作在本来之上。因此,道家和佛家实际上是要人们回到本来。

正是避免自作自受、自作他受这一面,和回到本来这另一面,构成了道家思想和佛家思想展开的内在逻辑。

避免自作自受、自作他受,构成了道家和佛家的批判与反省,回到本来,构成了道家和佛家的建构。

无论是批判与反省,还是建构,都是造作,前者是否定已有的造作,后者则表达了否定已有的造作之后而产生的东西。

这个否定已有造作之后而产生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们只能符合逻辑地说:它是与本来完全一致的自身同一。

与本来完全一致的自身同一,是一个人类生活的底层逻辑支点,是一个开端,这个支点蕴含着我们人类生活的所有希望和梦想。因此,它实际上表现为一个信念,或者说,一个信仰。它是我们人类对我们自身命运的一个承担。这个逻辑支点和开端是如此重要,以致于我们都要从这里出发又要能够回到这里。而我们怎样出发,也决定了我们怎样上路,也就怎样回归。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