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浅谈庄子学说和佛家学说的同与异

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浅谈庄子学说和佛家学说的同与异

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浅谈庄子学说和佛家学说的同与异

浅谈庄子学说和佛家学说的同与异

课程: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

班级:物联网41班

姓名:李姝洁

学号:

1/5

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浅谈庄子学说和佛家学说的同与异

佛家学说和庄子学说是中国文化思想灿烂的篇章,各成体系,影响深远。庄

子学说在中国土生土长,佛家学说经历了由泊来品到逐渐本土化过程,佛道两家

彼此互相影响,成为许多中国士人的思想皈依。如果摒除外在枝节的遮蔽深入去

探讨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关系时,我们会发现他们内在其实有很多相同相通但也有

差异不同的地方。

(一)引文

之所以我们会说庄子学说和佛教学说有相通之处,这和佛教传入中国后的传

播形式密不可分。佛教传入中国之初,正值中国文化处于神学化时代,谶纬思想

道教法术极为盛行。为迎合时代的需要,当时的高僧们不得不寻求佛教与中国

文化上的契合性。事实上,在传播之初,只能是形式层面上的一定契合,所以,

鉴于当时道教方术的盛行,佛教高僧们不得不也从神异之术上来吸引信众。而这

种方术化的传教形式,既打破了人们心理上的戒心,即佛教仅仅是一种方术而已,

也适合了时代的需要,满足了上层贵族求福求寿的心理,从而推动了佛教的传播。

但是,在当时,这种外在道术化的传播形式,并没有得到上层知识分子的青

睐,甚至还产生出了一定的鄙薄之心,因为,从佛教的展示现象来看,那不过是

一种粗浅的方术而已,与当时其它方术没有本质的差别,一样缺乏思想内涵佛家哲学经典书籍,故

学人弃而毁之。事实上,这种方术化的传播形式,也不是当时高僧们的真正意旨,

甚至可以说,连佛教的皮毛都没有触及到。因为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浅谈庄子学说和佛家学说的同与异,神通只不过是高僧们为赢得信

众而采取的一种应机方便手段而已,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另择新路。

随着信众的增加和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的加深,高僧们就开始着手译经工作。

但他们发现印度梵语与中国汉语,在概念术语以及思维范式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

异,为了适合中国人的需要,高僧们在译经之初就采取了“义”化的方法,即用

中国传统思想术语来阐释佛教经典思想,而佛教就选用了当时盛行的玄学思想,

也就是用老庄之思想术语和思维方式来阐释佛教的经典思想。

虽然很多人认为,在“义”的过程中,高僧们仅仅是借用了老庄之术语来阐

释佛教之思想而已,而非佛教完全等同于老庄思想。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格

义”行之前,就已经隐含了一个重要前提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浅谈庄子学说和佛家学说的同与异,即佛教与老庄思想具有内在的一致

性,否则“义”也难以进行。

及思

同时佛家哲学经典书籍,译经中也强化了对神话故事与神异之术的描述,致使汤用彤先生认为,

早期佛教译经中出现的一些神异之术是受道教“生久视”思想影响的结果。然而,

从深层次上看,这些神异故事的描述佛家哲学经典书籍,与其说是与道教有契合之处,还不如说是

与《庄子》中的“至人”、“神人”“圣人”想有相通之处。因为,一方面,《庄子》

是道教的重要经典之一;另一方面,从佛教自身的长远发展来说,是不愿走向与

道教相同的神通化道路,因为那样将抹杀佛教独特的内质精神,无法把自身与道

教区别开来,故在《理惑论》中就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