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文化专题:起源、流派、经典及与儒家思想的区别
道家思想文化专题:起源、流派、经典及与儒家思想的区别
1、授课人:喻长友单位:医学院道家思想文化专题 所谓“道家”,是指以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为宗脉的学术派别的总称。是“道德家”的简称,因老子道德经而得名。是春秋战国时期兴起的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学派之一。 道家学派的主要经典是老子和庄子,另外,管子、吕氏春秋、黄老帛书、列子、淮南子等古代典籍,它们或也是道家的代表作,或保留了丰富的道家思想资料。 道家、代表人物、道家经典 道家思想的主要流派有: 老庄之学、 黄老学派、魏晋玄学和道教合流。司马谈所说道家,主要指黄老学派。之后道家思想渗透在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 魏晋玄学是道家思想最明显的复兴思潮。 道家派别 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根本区别 儒家是“入世之学”,主
2、要讲的是政治教化,其作用偏重于社会。就个人来说道家哲学思想中的以柔克刚,偏重个人的品格修养。道家是“出世之学”,主要讲的是宇宙人生道家哲学思想中的以柔克刚,其作用偏重于个人,而且偏重于个人的精神层面。 道家思想与道教的根本区别 道家思想是一种哲学学派,道家追求的是清静无为,顺应自然。道教是一种宗教流派,道教追求的是益寿延年,得道成仙。一、道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道家思想的创始阶段老子B、道德经传说中道德经的作者是春秋时期的老聃道德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道家思想的经典道德经之所以得到广泛的流传道家哲学思想中的以柔克刚,主要是因为它的篇幅很短,加上言语古朴精练。道德经的主要内涵道 老子最重要的思想是“道”。 “道”是他用以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最高范畴。1、道是构成世界的本体
3、。 2、道是创造宇宙的原动力。3、道是天地万物运转的法则 : 一是“无为”;一是“柔弱”。 道【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道家思想文化专题:起源、流派、经典及与儒家思想的区别,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 【译文】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纯任
4、自然。无为:道家是指顺应自然 之意【原文】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第三十七章)(通过无为产生有为) 【译文】道永远是顺任自然而无所作为的,却又没有什么事情不是它所作为的。侯王如果能按照“道”的原则为政治民,万事万物就会自我化育、自生自灭而得以充分发展。自生自长而产生贪欲时,我就要用“道”来镇住它。用“道”的真朴来镇服它,就不会产生贪欲之心了,万事万物没有贪欲之心了,天下便自然而然达到稳定、安宁。 无为:通过无为产生有为。 【原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
5、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第四十八章)【译文】求学的人,其情欲文饰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其情欲文饰则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又减少,到最后以至于“无为”的境地。如果能够做到无为,即不妄为,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治理国家的人,要经常以不骚扰人民为治国之本,如果经常以繁苛之政扰害民众,那就不配治理国家了。 无为:通过无为产生有为。 【原文】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第五十七章)【译文】以无为、清静之道去治理国家,以奇巧、诡秘的办法去用兵所以有道的圣人说:“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就自然富足;我无欲,
6、而人民就自然淳朴。”。 无为而治(顺其自然)【原文】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第十九章) 【译文】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就没有了。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顺应自然变化不妄为而是天下得到治理)道德经经典名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
7、亡者寿。 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 精神世界超人:庄子 十分通达 名利不动 哀乐不入 置生死于度外2、道家思想的发展阶段庄子 庄子名周, 字子休 ,宋国蒙人,曾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庄子一生不为名利所动, 淡泊名利,以清静修道为务。所著书五十二篇名庄子。大旨本于老子,也有自己独到见解,对后世哲学、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庄子的逍遥游生命的境界层次第一个层次: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
8、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第二个层次则是宋荣子: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竟,斯以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第三个层次的人是列子:夫列子欲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第四个层次则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A、庄子思想探微1、万物平等观 以道观之,何贵何贱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2、因其自然3、死生如一 生死乃自然现象,如四时如转运,昼夜之循环4、宿命论:富贵贫贱皆造化安排好3、道家思想的分化黄老之学3、道家思想的分化与流变黄老之学(君道无为、刑
9、德相辅、节欲崇俭、爱民养民 ) 所谓黄老之学,是指由老学与黄帝崇拜结合而形成的学说,其思想如司马谈所说“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可黄老之学是借黄帝之名,宗老子之学,兼取儒、法、阴阳各家而建立起来的。黄老之学实质上是道家的一种政治哲学,其宗旨是以“因性任物”、“虚静自持”,达到政治上的“无为而治”。文景之治(黄老之学“无为而治”的事例)4、道家思想的复兴魏晋玄学何晏与王弼魏晋玄学山涛与嵇康道家思想的基本精神道统万物,遵道循道的理性精神返璞归真,崇尚自然的价值理念追求自由平等,个人解放的人道主义精神不为物役,宠辱不惊的独立风骨 道家的人生哲学崇尚自然、顺应自然
10、虚幻若谷、宽容谦逊倡慈劝善、扶贫救灾少私寡欲、恬淡素朴三、道家思想与现代人的心理健康 漫长的人生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着曲折和坎坷的。当人们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建功立业的志向受阻时,当个体或家庭的各种不幸或灾难来临时,当人们为物质利益和眼前得失所困扰的时候,他们需要寻求心灵的慰籍和精神的寄托,以便从沮丧、消沉、痛苦等消极情绪中解脱出来,重新调整人生的航程。而道家的思想主张正好适应了这一需要。道家提出的顺应自然、超然物外,守朴尚俭、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和不以物迁的行为原则与道德要求,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着指导人生、净化风俗、稳定社会秩序、协调人际关系的积极作用;而且,时至今日,其中的思想精华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光彩。我们通过对道家乃至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使其与时代精神相融合,赋予其时代意义,从而引导人们超越世俗的名利地位或一时一事的成败得失道家思想文化专题:起源、流派、经典及与儒家思想的区别,“不为物累”、“安时处顺”,以“体道”、“悟道”为价值目标,在更高的精神境界中实现心理平衡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 道家思想与现代心理1、清静无为与精神安定2、绝圣弃智与心理防御3、不死不生与生死关怀
随便看看
- 2024-08-10老子的大智慧及其现代意义:儒道互补与中华文化的发展
- 2024-08-09庄子的智慧:化解人性险恶与人生困难的哲学
- 2024-08-08道家哲学的现代意义及对先秦法思想史的意义
- 2024-07-3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下社会人生的滋养与指引
- 2024-07-29企业治理新启示:从中国古典文化中汲取吏治精华
- 2024-07-28道德经第 37-40 章解读:道的力量源泉与天下自正之道
- 2024-07-25道家代表人物及作品:老子道德经与庄子南华经
- 2024-07-24老子其书:传统文化专题讲解教学培训课件,丰富汉语内涵的经典之作
- 2024-07-24道家学派思想:老子与庄子的自然无为之道
- 2024-07-24中国文化中坚道家学术思想:被忽略的幕后操持者
- 2024-07-232019/6/14 古典文字的故事:道德经、宗教典籍与人类思考阶段的演变
- 2024-07-22黄明哲正解道德经:用道家智慧指引人生,让生活更有趣
- 2024-07-21中国茶文化:道家思想的注入与长生久视观念的影响
- 2024-07-20以儒学精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挑战与路径探索
- 2024-07-19道家思想:天人合一与道的核心概念,追溯古代思想流派的智慧
- 2024-07-18儒家文化的中心思想: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 2024-07-17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的深刻内涵
- 2024-07-16基弗在中国展览引发争议,艺术家称感觉被强暴
- 2024-07-11新道家与玄学:探究中国哲学简史中的道家思想流派
- 2024-07-11学习老子道德经心得体会:领悟先天地生的混成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