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传统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深刻剖析

儒家传统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深刻剖析

摘 要:儒家管理思想源远流长,与当代某些科学管理思想十分相近。但同时它也有不少的缺陷,对我国当代经济转轨中的企业管理工作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在简要分析儒家传统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了儒家传统管理思想对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从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角度出发,指出在对儒家传统管理思想的扬弃中,走好我国企业的科学管理之路。

关键词:儒家传统管理思想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科学管理

人类的管理活动从原始的氏族管理到封建的传统管理、近代的科学管理,走过了一个漫长的社会历程。在人类管理思想和学说的浩瀚烟海中,中国儒家传统管理思想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重道、明德、信义、崇礼,与当代某些科学管理思想十分相近。但同时它也有不少的缺陷,许多落后与陈腐的观念与当代科学管理相悖逆,从而对我国当代经济转轨中的企业管理工作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儒家传统管理思想的源与流

中国管理思想的起源和农业密不可分,早在八千年以前,随着社会发展,特别是在以农业为基础的畜牧业、手工业等社会分工之后,中国早期的管理活动和行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管理也从氏族社会的原始管理走向了以血缘为纽带,以宗法意识为土壤的传统管理。可以说,中国古代传统管理意识和行为都是以华夏文化为轴心起源、发展的。

当历史进入春秋之后,诸子百家展开了激烈的论战、争鸣和探索,儒家管理思想全面继承和发展了华夏文化,上古时代的管理意识和实践通过儒家管理思想的改造、创新而走向文明社会。

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导致管理思想上的百家争鸣,而在这场竞争中,源于上古华夏文化的儒家管理思想满足了当时农业社会的管理需要,它由孔子创立,经孟子、董仲舒、宋明理学、新儒家等一代代儒学学派的继承、改造和发展,并通过国家强制手段宣扬传播,终于促使儒家管理思想占据了社会管理行为的主导地位,并成为千百年来流传最广泛、最深入人心的管理思想。

二、儒家传统管理思想对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

儒家传统管理思想博大精深,可供现代企业管理借鉴的内容很多,这里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哲学

儒家认为, 人是宇宙的中心。《礼记・ 礼运》篇说:“ 人者,天地之心也。”这就肯定了人在宇宙中所处的中心位置。儒家重视人,认为人为万物之灵。《尚书・泰誓》篇说:“惟人为万物之灵”。以后的儒家都坚持这个观点。

儒家人本主义哲学给我们的启示是:企业管理不能见物不见人。企业的主体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具有能动的创造性。一切物的因素都是死的因素,只有通过人的能动性,才能加以开发利用,才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商品。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是企业的核心。

(二)仁爱的道德自律精神

儒家道德的核心是“仁”,《孟子・离娄下山》说:“仁者,爱人。”可见,儒家“仁”的基本意思是“爱人”。一个人首先要爱自己的父母,爱自己的兄弟姐妹,爱自己周围的同事和朋友,然后才能爱国敬业。

儒家的仁爱之心,在企业内部管理上同样是有它的重要价值的。人与人相爱可以是人类长期共同追求的价值准则,只有以仁爱之心去对待别人,社会和企业才可能有个和谐安宁的环境。企业的领导要以仁爱之心去对待你的上级和下属,同样工人也应该以仁爱之心去对待企业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只有这样企业才能产生出凝聚力。

(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周易》说:“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对中华民族刚健有为、不懈奋斗精神的高度概括。大至国家、民族,小至企业、个人都应该继承这种民族精神。在推进改革的今天,企业更应该大力提倡这种精神道家管理思想的影响,反对因循怠隋的心态,企业才有生命力。

(四)知人善用的用人之道

孔子主张“举贤才”,孟子主张“任贤使能”。一个企业要兴旺发达,必须要有一大批人才;一个优秀的企业,一定会集聚着优秀的人才。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说:“缺乏人才的组织等于亡灵。”市场经济是竞争型的经济,各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素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支柱,于是培养一流的人才成了优秀企业的重要目标。

三、儒家传统管理思想对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消极影响

管理不是一种单纯的政治或经济行为,它是一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产物。由于历史上我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长期处于统治地位,加上封建社会多年的宗法专制统治,使传统的儒家管理思想至今还深深影响着当代企业的管理意识和行为,具体表现在:

(一) 重政治而轻效益的偏向

千百年来,中国奴隶主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为了建立和维护自己的政治统治,总把本阶级的政治利益置于首位,不惜阻碍破坏经济的正常发展。久而久之,“政治中心”成为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一大特色。新中国成立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我们党没有及时地把注意力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深深渗透到社会各地区、各部门中,使得我国企业管理工作上也披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

(二) 重人情而轻法制的偏向

儒家管理思想表现在企业管理机制上,常以非理性的伦理道德观念为原动力。它过分重视人情管理,忽视企业规章制度的作用。结果导致一些企业无章可循,有章不循,违章不究的现象司空见惯。规章制度停留在嘴上、纸上,而不能见之于行动。这种“人情”虽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带来和谐,但企业毕竟不是一个家庭。作为社会的经济组织,需要一种客观公正的标准对其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加以约束和规范。

(三) 重均同而轻个性的偏向

儒家思想是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但与西方管理思想相比,恰恰又缺乏对个体地位的认同。它虽然处处讲人儒家传统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但真正重视的是人所属的团体。在“均同”思想影响下,总体是神圣的,至高无尚的;个体则是卑微的,微不足道的。这种总体对个体的排斥,构成了中国儒家管理思想的本质。在企业管理上具体表现在:

首先,在企业管理思想上,我们曾经偏重于那些重总体、轻个体的学说;其次,企业在管理制度和方法上趋于共同,缺少特点;第三,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上,“铁饭碗”、“大锅饭”至今仍是个别企业改革发展的阻碍;第四,以往在企业职工个性上,共同性胜于特殊性,群体性高于个体性,使职工个性长期处于抑制和闭锁状态,个人需要绝对服从集体的利益道家管理思想的影响,排斥任何做法的“个人主义”。其结果,使一些企业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四) 重传统而轻变革的偏向

千百年来,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管理一直占主导地位。一面是家长专制式的管理关系和纲常礼教,另一面则是“天不变,道亦不变”的传统守旧思想。尽管中国历史上,不乏一些反传统倡革新的思想家和勇士,他们的管理思想也产生过广泛影响,但最终多被儒家管理思想吞没。商鞅、王安石、谭嗣同等许多著名改革家的结局告诉人们,宁求稳健而不务革新,可能是较明智的选择。这种因循守旧、知足长乐、处事退缩、不思进取的倾向至今仍深深影响着当代企业的管理思想和行为。从反到护,反则必险,护则相安的历史教训和结局仍在一些企业的改革实践中重演。

四、在对儒家传统管理思想的扬弃中,走好我国企业的科学管理之路

历史上尽管中国儒家管理思想曾不断“演变”、“改制”儒家传统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但实际上大多属于封建管理机制的改革和调整,而不是封建管理方式整体上的质变。这种内在演变,无法摆脱历史的沉重羁绊和局限。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知识的更新和西方工业社会产生的巨大变革,已经使人们越来越渴望用一种科学的管理思想和观念来解决当代经济发展中企业管理体制、结构、经营方式等各种新问题。这种管理思想的发展趋向应是: 应变、求实、进取、创新、攀高。面对这些,谙熟于中国传统的儒家管理思想显得步履艰难,它其中的负面影响已成为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科学中的障碍,革除它们是当代企业管理者当仁不让的历史责任。但是,当我们重新认识这一问题时,也不应全面否定儒家传统管理思想,它的许多优长要素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中包含着许多被国人认为不能违背的人生价值、处世态度、理念追求……应该说,无论是主观,还是在客观上,儒家传统管理思想已渗透、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之身。因此道家管理思想的影响,只有通过对它的解析、组合和选择,扬弃、革新其中陈旧、落后的部分,将其合理成分和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科学精神相融汇,再注入马克思主义管理观的生命血液,才能创造出新的适合中国特色的科学管理思想,才能探索出中国企业科学管理和科学发展的康庄之路。◆

参考文献:

[1]郭福才.儒家人性化管理思想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 南宁: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142-143.

[2]赵亮.中国古典管理思想的现代诠释[J]. 沈阳: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8,(5):513-517.

[3]曾仕强.中国式管理[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4]龚一萍.人性化管理:理论层面的探讨[J].经济经纬,2006 (4).

[5]张丹.中外管理思想的演变对管理实践的意义[J].长春: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9,(1): 51-52.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