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生思想各流派及其特点分析

中国养生思想各流派及其特点分析

中国养生思想各流派特点评价 【摘 要】文章通过对中国养生四大主要养生流派养生思想进行分析,一一探究了养生流派—道家养生派、佛家养生派、儒家养生派、医家养生派的发展渊源以及流派特点,并对其特点做出了评价。 【关键词】中医养生;养生流派;养生思想;评价 中国养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的生命现象的精心观察与深入探讨,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 中国养生思想概述 中国的养生思想是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伴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成长而逐步形成的。在传统养生文化发展的千年历史中,逐渐融合了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等诸多因素,最终集成了中华民族数千年养生文化于一身。提出有关养生思想观点的,如主静说、主动说、养性说、补益说……,并由此衍生出多家风格迥异的学术流派道家、佛家、儒家、医家、杂家等养生流派,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其中本文挑选了四个最为主要养生流派进行特点分析研究,使得能够充分掌握其特点。 2 中国养生思想各流派及其特点 2.1 道家养生派 道家养生,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他们的学术思想对养生学的形成产生过一定的影响。老子提出的“清静无为”、“守静笃”、“致虚极”的养生思想,反映出道家的处世哲学,是先秦老子、庄子学说为中心的哲学流派。

神仙家是以炼丹术和神家论为主要方法的养生流派,而后,经老子、庄子等人进一步发展,更加侧重于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延长寿命。反映了由仙人向真人的转变,区别了道家与神仙家,标志了道家养生自成流派儒家道家佛家思想核心表述,为今后其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道家养生也继承了神仙家的一个重要特点,及身体长生不死的思想,并将其论断由此延伸。由此成为道家养生派的最明显的特点,除心理调养之外,道家养生派的吐纳导引、服食丹药、见微知著等也是其重要特点。其中吐纳导引,形成了风格独特的道家养生气功。我国古代的导引术是道家所倡导的,从其产生开始就是用于健身、治病、防病的。炼丹术一直称为道家秘术,经多年的简化,工艺上的失传,加之所选药物大多毒性大,在唐朝以后逐渐走向衰落,可对人们产生的影响是比较深刻的。 2.2 佛家养生派 佛家的经典著作十分浩瀚,其>即有千部千卷之多,由于佛教传入中国的具体时间难以考定,通常认定汉明帝永平七年即公元64年,由印度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引入中国,建立白马寺。逐渐成为佛教教派和佛教文化。佛教虽有所流传,可是佛家养生却因为早期多附于道家无大发展。隋唐时期,佛家养生流派才得以独立分化并发展。与道家养生思想不同的是,佛家反对道家的“修身”,主张“无生”。

佛家认为人生生老病死都是无法避免的,人的精神却可以永存并轮回转世再生。 佛家提倡的“超脱现实”养生观念更多的则是从养性、养心方面而来。佛家的养生主要源于其佛家思想,为了达到涅盘清寂,修禅过程中“静观”在养生中强身健体,如达摩《易筋经》为极其有名的佛门养生健身功法,后发展为中医养生学中的健身术之一。在修禅的“数息法”中强调在呼气时破悟,而不强调吸气,旨在充足而不在妄取。这种意守的思想被融入养生学中,更充实了养生学中“养神”、“固精”、“节欲”等多方面内容。 另一方面,佛家虽不追求于长生不老,却在密宗中也讲究长寿。配合数息法等其他观想法是利用类似心理及气息原理,专门用来延长寿命的。佛家认为人体是由自然界中的四大元素即地、水、火、风和合而成。只有“四大调和”了,人方可行动自如,由此可见,佛家也是十分强调自然、身体的和谐统一,节制和约束,静心修禅,提高精神品质,都是佛家养生派的重要特点。 2.3 儒家养生派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孔子养生学说即建立在“仁”的基础上。孔子认为注意修养心性,搞好精神养生,才能强化人的生命,延年益寿;相反则精神萎靡,心理颓废便会遭受夭寿折亡。孔子提倡人性心理和精神文明,反对骄横霸道,放荡无度的养生方法。

儒家养生的特点主要在“中”字上,即“中和养生”,所谓的中和是儒家思维和行为的一个重要准则。儒家养生特点主要有三: 2.3.1以道德养生为主 其中著名的是孟子在孔子的基础上建立起系统的“存心养性”及“养气”学说。清代学者丁国钧在《荷香馆琐谈》中提出了养生 “五难”即名利、喜怒、声色、滋味、神虑精散,如果不能去除五方面追求,定会影响身体和精神,所以它们是养生的大敌。 2.3.2平时以起居饮食养生 西汉董仲舒说道:“寒暖无失适,饥饱无失平。”即认为应按照季节为依据来调节起居衣着,在饮食上也要有所规律。 2.3.3静坐调息为方便法门 儒家调息养气法发于孟子的“养浩然之气”的理论。强调在呼吸的同时关注身心交关的训练,儒家养生中的静坐调息是完全有别于道家佛家的。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无论静坐还是调息,始终贯穿着道德意识的主导因素。 2.4 医家养生派 翻开中国几千年的史籍,我们会发现中医学家大多都是著名的养生家。经过道家、佛家、儒家的养生思想相互渗透融合,为《内经》养生理论的形成做出了重要铺垫。而《内经》则是集先秦诸子理论及医药学实践之大成,为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秦汉时期医家养生流派代表人物王叔和他整理编写的《伤寒论》、《脉经》,就有着强调饮食的观点。

重视饮食是从《黄帝内经》开始的,历代医学养生家都有此见解,认为"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但是,王叔和在这方面有他独到的见解。他认为饮食不可过于杂乱,要适量。隋唐时期药圣孙思邈汇通了道、儒、佛的理论观点,结合自己多年丰富的医学实践经验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摄养枕中方》等养生专论。并有大量养生论述,内容丰富中国养生思想各流派及其特点分析,功法频多,使之成为医学理论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养生学方面的贡献,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3 流派特点评价 道家、佛家、儒家三大养生流派起步时间各异,风格也迥然不同,其中各有各的特点,也有所相似。不同的养生思想造就了不同的养生理论。从道家、佛家、儒家三家的养生思想来看,道家强调“敬”,佛家强调“净”,儒家强调“静”。从修为方面看道家注重的是练气中国养生思想各流派及其特点分析,佛家主要是养心,儒家更侧重修身。然而其三家流派的归宿均为养形、养气,养心合而为一,最终达到养生的最高境界。道家养生思想主张人的生命活动只有遵循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才能够令人长寿。佛家养生思想中的禅定则将此融入吐纳导引健身功之内,起到强健身体,益智醒脑,祛病延年的作用。儒家养生思想强调精神调摄养生为首,需要遵循“礼”的原则。儒家养生思想是一种生存和生活的智慧,它为当代精神养生提供极强的理论依据。

医家养生思想形成和发展,是医家和广大劳动人民通过长期的防病保健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逐步形成的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系统的养生方法。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食养、食疗,增强体质、预防疾病,药物治疗所进行的健身体,保健康的活动。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是以“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为出发点,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心理与生理的协调一致。并运用阴阳气血学说、脏腑经络理论,尤其把精、气、神作为人体之三宝,作为养生保健的核心。防微杜渐治未病,提出未病先防。孟冼《食疗本草》的成就,标志着食疗、药疗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医家养生理论体系道、佛、儒几家流派是不能比拟的。中国的养生已经加以丰富的临床经验,医学养生家为我们今天中医养生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卓越贡献,历朝历代人才辈出,寥寥几笔不足以说清楚他们的丰功伟绩。医家养生家的养生方法,现代不仅深受中国人民喜爱,而且远传世界各地,为全人类的保健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由此可见,四种流派的养生各有其特点。中国养生思想也绝非只源于单一的意识形态,只有将几种思维形式,养生特点进行恰当的融合、汇通,才能继承并发展中国养生文化。

中华民族多年来沉淀的养生文化精华,也愈发受到现代人的重视,如今,在世界的舞台上愈发瞩目并大放异彩,将永远为人类造福。 参考文献 [1]王莉.葛洪养生思想探析[J].江西中医药,1996,27(6):42-43. [2]张大成.略论传统养生世象及养生流派[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5):60-62. [3]徐大念.中医养生流派述略[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儒家道家佛家思想核心表述,252 :247. [4]李振海.《黄帝内经》养生思想窥探[J].甘肃中医,2009,22 . [5]林存奇等.道教养生思想释要[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 (6):70-71. 作者简介 吴丽娜(1955-),女儒家道家佛家思想核心表述,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中医养生。6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