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特色的服饰美学思想——张万福(哲学社会科学版)

道教特色的服饰美学思想——张万福(哲学社会科学版)

2舶4 年第3期N o 320 0 4四川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Jo L 啪d0fSich啪uIlive商母( soci丑l scieI脱E d id 011)总第132期S mN o . 132§ 哲学・宗教学§论张万福的道教服饰美学思想李裴(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 四川成都610 0 64 )[ 摘要】 受唐代服饰文化总体倾向的影响, 以张万福为代表的道教学者开始注意到服装的审美特点,从以前对道服的纯粹宗教性规定, 转向对服装本身之美及所蕴含的伦理美学思想的研究. 并利用服装艺术的特点对道徒进行审美教育. 表现出有道教特色的服饰美学思想。【关键词]法服; 道教伦理美学; “随机设教”[ 中图分类号]髓8; 聊1. 儿[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0 6一0 7 66( 20 0 4 )0 3—0 0 55—0 5服饰, 既是人的一种文化表征, 也是社会文化的体现方式。 它所具有的鲜明的社会性,不仅反映出所处时代的人们思想感情的总趋势道教特色的服饰美学思想——张万福(哲学社会科学版),而且反映出风俗、 文化、 宗教、 经济、 科技等社会状况的各个方面。大唐盛世, 经济繁荣, 文化鼎盛, 四夷来朝。 反映在普通老百姓的服装衣饰上也是款式多样, 华美大度。

初唐女装沿袭隋代旧制, 又受胡服影响, 上着小袖短襦, 下着紧身长裙, 而进入盛唐以后, 随着国力的强盛, 随着统治者对道教的崇奉日益加强, 服装也开始追求神仙化的飘逸、 华美。 尤其是女装, 衣袖不断加宽, 裙子也极为肥大,力图表现一种雍容华贵、 飘飘欲仙的美学效果。 这种风气在中唐以后道家的服饰思想, 愈演愈烈, 不仅过犹不及, 而且在经济上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以致于到了文宗时期, 政府只好明文规定服装的尺寸: “以四方车服僭奢, 下诏准仪制令……衣曳地不过三寸, 袖不过一尺三寸。 妇人裙不过五幅, 曳地不过三寸, 襦袖不过一尺五寸。 ” …与这种繁荣背景下尚奢的风气相适应,唐代对服装色彩的选择也至为浓重、 艳丽。 周锡保在《中国古代服饰史》 中说: “道家的服色有褐、 青和绯道家的服饰思想,是指法服而言。 自唐开始赐李泌紫色之后, 宋代也有赐林灵素以紫服的。 ” 口1可见, 唐代是以紫色为贵。 唐代女子多以红、 紫为时髦的颜色, 红罗衫、 红罗襦、 紫罗衫在唐诗的描写中比比皆是。自居易《秦中吟》 就有“红缕富家女, 金缕刺罗襦” 【31的句子。由于文化上的包容性, 盛唐时期的服装形式上开放洒脱,不仅盛装艳服成为时尚道家的服饰思想, 甚至袒胸露臂的服装也普遍为社会所接受。

李白有诗云:“吴刀剪彩缝舞衣, 明妆丽服夺春晖。 ” [ 4】 ( ” ’ 还有如: “翡翠黄金缕, 绣成歌舞衣。 若无云间月 ,谁可比光辉。 ” “】 ( 。 ” 足见当时服饰审美文化的总体倾向是崇尚明艳、 华贵、 飘逸、 曼妙。 受这种文化总体倾向的影响, 道教学者这时候也开始注意到服装的审美特点, 从以前对道服的纯粹宗教性规定, 转向对服装本身之美及所蕴含的伦理美学思想的研究, 并利用服装艺术所具有的形象、直观的特点对道徒进行审美教育, 以此坚定信仰者追寻至道的理想和决心。 这方面, 最为突出的代表人物是张万福。张万福, 生卒年不详, 据史崇玄《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序》 称,张万福在玄宗时以京太清观大德的身份参加了修《一切道经音义》 的工作。 张万福辑录的道教斋仪也多自称为“三洞弟子京太清观道士张万福编录”道教特色的服饰美学思想——张万福(哲学社会科学版), 如他在《传授三洞经戒法策略说》 的末尾题记中就称“大唐先天元年( 即7 12年)岁次壬子十二月 丙申十二日丁未太清观道士张万福谨记” 。 卷下又称: “窃见金[ 收稿日期】 20 0 3一儿一18[ 作者简介】 李裴( 1卯5一), 女, 重庆人。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讲师。万方数据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