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风水堂: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风水堂: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研究背景

中文里“算命”侧重个体命运的推算,占卜侧重于事件的预测,此处两个词汇并用以对应广义的占卜()。作为文化概念分类体系中的“迷信”,算命占卜常被归入“迷信” 积习、历史流弊。我国无神论专家牙含章认为迷信包括宗教迷信、封建迷信和一般迷信;一般迷信指鬼神和命运的信仰,封建迷信包括祖先祭祀、求神问卜、驱鬼治病、择日、算命、相面、风水、阳宅、会道门 。可见算命占卜作为官方话语里的“封建迷信”,和其他迷信的区别在于,它指代那些没有被纳入制度性宗教的、以命运信仰为基础的个人实践和组织活动 。同时,算命占卜从业者也惯常被塑造出以 “江湖”伎俩愚弄民众的形象。

人类学者曾总结行业前10的算命哪里准,汉语语境里“封建迷信”关联着如下标签中国社会科学院风水堂: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经济落后、犯罪、旧社会、邪恶、缺德、不理性和女性 。一方面算命占卜作为在法规条例里被禁制的“迷信”无法完全坦然的现身,在正式场合下常需转借其他名目如“咨询服务”、“国学”来开展活动。另一方面,“迷信”活动普遍存在。根据中国科协2003年发布的《第三次“中国公众对未知现象的抽样调查”报告》 ,六成以上公众认为算命对社会有危害,然而,40%的应答者表明自己曾有算命行为,2/3的应答者认为日常行为会受到算命结果的影响。

各个方面的迹象都表明,算命占卜活动迎来新的活跃期。作为一项日常咨询服务,一些城市出现了从业集中的街区。出版物数量猛增,网络论坛讨论、网上算命交易频繁。为什么一个典型的“迷信”,被官方和主流意识裁定为落后、非理性的行为,在当今社会有如此繁荣的景象?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本文侧重从从业者群体自身的诉求和实践的角度进行阐发。

本文将“算命占卜为何存在”这个常见问题视角稍作转换,转向更注重过程分析、知识/权力关系的角度:算命占卜在当今话语中如何被再认识、再塑造。算命占卜作为一个行业如何获得自身发展的合理性,被多方承认或接受。达成承认的过程可以有多个角度,比如平行群体的交流,政权自上而下地赋予、民间自下而上的支持,以及本文所要重点讨论的,群体自身争取承认的过程--自我合理化。

关于研究对象的限定,按照占卜方法区分,当下中国最常见的占卜形式有占星、塔罗等从国外引介进来的占卜,有运用本土知识的命理分析和预测技术,还有抽签等半自助占卜,又有依靠附体通灵来获得超常能力的灵媒占卜。而依赖本土知识的占卜是国内普及性较高,也是目前各地街头营业门店中最常见的类型。本研究关注的是这种常与“本土传统”关联在一起的占卜。

方法上,作者于2011年11月-2012年6月,2013年12月对算命占卜的行业形态进行了长期访谈和参与观察,调查地点主要在北方三线城市L市。该市市区一百万人口,辖区覆盖人口基础庞大的农村乡镇。L市以前是贫穷革命老区,近十年该市的城市化和民营经济发展迅速,经济进步给该地带来巨大变化。选择该市一是因为作者在当地的人际网络提供了方便的调查条件。二是近十年算命占卜服务社常见于该市的大街小巷,巫术、庙宇等民间信仰实践的复兴也颇显著。按照经营形式分,算命占卜业可分为公司、办公室经营、街头摊点等形式。注册营业的算命占卜门市多以企业咨询、信息咨询类别向工商部门注册,也有一些在家居场所执业。作者重点甄选访谈了七位从业者,其经营方式、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各不相同,以最大程度的代表L 市的从业人员面貌。材料还包括两位执业地点在北京的占卜从业者的访谈,与L市情况互相参照。

▍从“周易研究”和“传统文化”角度出发的知识合理化

算命占卜实践虽有广泛的民众基础,依旧面临各种政策限制。曾出版风水罗盘书籍的FH说:

稿子退回来两次。有个编审委员会,卡的很严格。不科学的修辞语言必须重新做。罗盘使用无形中牵扯一些地方风俗,不让你写。比如农村下罗盘,迷信的说法,定罗盘定穴,不会让你写。罗盘本来就化煞,书上不允许写这个东西,不允许神秘化,说明白用意就行了。这些东西对出版社来说还是比较了解的。

为了避开“迷信”污名的影响,周易成为最得力的行业代名词,从业者习惯将自己称作“周易研究者”,自己的职业叫做“周易预测学”。80年代中国兴起“文化热”,周易、气功、特异功能风靡一时。文化热已经退却,周易及相关研究的近似“神圣”的地位却没有被撼动,近年周易又从国学的角度再次进入中国公众视野,从业者常强调算命占卜的知识体系是以周易为源头的传统智慧,需要作为民族财富被继承。最突出的例证是结合周易与管理学的畅销书和培训班的风行。企业管理培训项目中常见算命占卜从业者开办讲座讲授易经中的管理智慧、风水、阴阳五行常识等等。

“算命占卜的实践经千年没有消亡,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存在即说明合理”--这种观点也在占卜执业者和爱好者中普遍存在。SZ六十多岁,在L市当地的周易协会兼职:

在很早的时候,在中国的宪法上明文规定,这一类作为封建迷信,予以制止。现代的思想中还把它认为迷信。往往一涉及,就把它和巫婆神汉联系在一起。周易是一门科学,它是咱中国多少年来留下的宝贵遗产。它集中了中华民族的智慧。

八几年,国法列为封建迷信,九一年改了。最近全世界都有周易热。周易是世界上贡献最大的学问。包括计算机也是根据周易的八卦,要不然也完事。

EY是个年轻的占卜爱好者,即将开始专业的风水策划:

我们风水学的都符合物理规律。不是迷信,千年流传下来,肯定有它的价值。

曾有哲学专家和科普工作者对攀附周易的现象提出异议 ,各地相关部门也曾出台相应监管措施,基层亦有批评的声音。YZ,L市退休的地方图书馆馆长,曾参与创建地方周易协会,对打着周易的旗号来算命持批判态度:

光M庄那里,光我知道挂牌的就10多个。胡吹海捧,不正经。

他把算命作为迷信和周易作为学问,截然分开:

挂牌这些人没学问,是搞迷信的人。相信迷信的人找他,能赚钱的。但是他也有这套的本事。

同时他也将周易和民族挂靠在一起,对周易推崇备至:

周易,我们一开始从民族文化来开始的。

《易经》本身作为一本占卜书籍,其悠久历史和在经典中的显要位置,为算命占卜从业者强调其学理学术上的正当性。在古代中国知识分类体系中算命占卜称作“数术”,和中医、养生等方技一同归入“方术”,作为一种实用知识(即古代图书分类中的子部),占有一席之地 。

此外,文化民族主义为从业者增添了第二重正当性。一个流行观念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近代政治运动中受严重影响。国学各门类近年被视作为“民族”智慧,地位重新抬升。2000年以来,新一轮的传统文化热在学术圈和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国学主题的电视节目、小学生读经等社会运动、畅销书都如火如荼。很多算命占卜从业者以文化民族主义自居。

从业者FH表示了传统文化凋零的担忧:

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十七大都提出了,文化是国家的生命。

文化民族主义之所以能被从业者反复强调,不仅仅是因为算命占卜借助周易、传统文化和国学的外壳获得了生存和准入权,也由于文化民族主义目前容易被官方许可,从而赋予了算命占卜获得政治合理性的一个桥接。例如WH,一个活跃的风水姓名专家,即在L市当地政协会议上做“普及传统文化刻不容缓”的发言,建议地方政府组织传统文化讲座,普及传统文化常识。而在这项计划中,于中医、琴棋书画等种种宣讲门类中还夹着一项即是不敢在官方场所公开抛头露面的“风水”知识。

这里需要强调,除了工具性的强调对自身有益的上述话语,从业者普遍信任占卜的知识体系。例如访谈对象ZS 坦率承认算命需要综合常识和社会经验来推断,但是他依旧强调算命是学问,有高度理性的成分:

中国社会科学院风水堂: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我一直有信仰(佛教),我不迷信我要理性。那我为什么要信这个东西?首先易经不是迷信,是个综合分析社会自然规律的变化。是个高深的社会科学。

数术方技,和中国其他实用知识技能,都建立在“阴阳五行”这个高度符号化和格式化的思维模式和逻辑工具的基础上,有一定的逻辑自洽性,又不依赖神灵信仰,信奉经验总结,从而可被附着上客观、可推理的理性属性。例如下面的算命对话片段中,SU告诉顾客说“水”是有利她的五行,要多利用:

顾客:我很喜欢游泳这个也可以发展是吧?

SU: 嗯。

顾客:真管用?

SU: 嗯,这个不是迷信,是从五行上调节。

这里SU也沿用了科学vs迷信的分类法,但是却借助阴阳五行这套公理来反驳迷信的定位。科学、唯物主义的话语深刻影响了算命占卜从业者的自我认知,他们试图从认知上向科学、唯物靠拢。在国内较早流行的占卜类书籍《周易预测学》中,作者强调周易很少依附鬼神,面对“占卜强调心诚则灵,这是错误的唯心主义”诸如此类的指责,作者则从磁场、信息反应的角度来提供客观事实基础。“如果求占者,‘意念’不强,精力不集中胡思乱想,信息会受到干扰,卦象九不能正确地反应出信息,就不会测准。”

纵观当代算命占卜,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周易”“易经”几乎成了行业代称。周易的独特经典地位,及后世赋予的“玄秘”定位都给算命占卜执业者提供了知识源头上的文化庇护;另外大国崛起的背景下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潮 ,也构成了“大师”、“高人”继1980年代气功热、特异功能热之后再度集体现身的背景之一。

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节税(核定征收2.5%-3.5%),股权转让节税(3.5%),享受政府优惠政策,方案成熟,有众多成功案例,综合税率低至5.5%-7%。自然人股东减持上市公司股票政府扶持高达38%。欢迎咨询左先生,微信:;或朱女士电话/微信):;备注:减持筹划;添加后请发送“名片”认证身份。

▍“山寨专业化”:制度合理化

算命所依附的周易研究,被视作国学中的经典科目。从业者有意仿照学院样式将自己进行“学术化”的包装,笔者访谈的大陆从业者在办公营业地点多悬挂周易研究会议集体合影、行业能力认证证书,例如“周易一级预测师”证书。取得专业性的符号资本成为获取正当性和争取顾客信任的一个重要程式。

这些证书和活动都脱离不了行业组织的发育。面对合法与非法之间的模糊定位,算命占卜开始自发的组织化、专业化、标准化,希图建立行业交流和专业认证的系统。但是由于明显缺乏国家公权力的认可支持等原因,此行业难以形成统一的权威性的组织,多数组织在海外主要是香港地区注册。他们仿照专业技术评估的体系,制作出会员、能力证书、认证资格、荣誉称号等各类名目,并予以商品化--获取会员资格、取得协会自己颁发的行业技能认证证书都需要缴费。例如某周易协会在其网站上公开拿出协会内部不同等级的资格出卖认捐:

加入本会需一次性自愿赞助相应会务活动费,根据联合会会员、联合会理事、联合会常务理事、联合会副秘书长、副会长、分会会长、资格不等赞助,本会在收到申请资料后10天内颁发精制证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风水堂: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协会组织的各类周易主题的研讨会近年遍地开花行业前10的算命哪里准,会议的名目往往宏大,常与现代化、国际、东方、全球、中华等词汇挂靠。会议主办单位可以是地方政府、地方社科联下属的周易研究会、也可以是注册形式为公司的私营研究机构。为了借助场所的权威性来证明会议的档次,举办地点往往选择著名大学、甚至钓鱼台、人民大会堂等会议场所。例如某周易会议邀请函介绍本次会议地点为一个“亮点”:

参加在北京大学召开的会议,不但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化品味,更是能够提升自身的社会地位,或者说是提高自己未来发展的含金量,每位代表均颁发精致的中国易学发展北大论坛特邀出席证书。

与会者往往需要交纳两三千元的食宿费用。在费用方面的安排,我们能够看出会议对于参加者,重点在于获得展示性意义。例如某周易专家会议邀请函中写明:普通参会价格2000元,以专家学者身份出席,交纳2200元(专家席就座),以主席团领导身份出席,5000元(主席台就座)。发表易学论文后如果想将论文发表于刊物、将自己名字加入花名册、制作证书匾额还需要另外缴费。某会议说明写道:易学研究机构入编《国际易学名人录》,每个单位占一页,文字500字以内,入编费1000元。学者入编《国际易学名人录》者,本人简介200字以内,入编费200元,需要入编证书者另增加100元。应广大学者要求,会议准备制作匾式出席证书和《国际易学名人录》入编证书,每块1200元。

参加会议也是发展关系网络、扩展个人发展机会的必备条件。MF在北方小城老家开设了本地第一家以风水、姓名策划的企业咨询公司,现在每年经营额上百万。他总结说自己之所以能开当地风气之先,源于他早年去外地开会从广东同行开风水公司的经历获得了启发。

最直截的制造关系的方式莫过于“合影”。会议常将与名流合影作为会议的吸引力,如某会议特别在通知里强调: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社会贤达纷纷支持本届大会及论坛,并作为贵宾准时参加,并有多位老领导及企业领导作为列席贵宾参会,大家欢聚一堂,合影留念,开阔思路,广结贵友。

提高自己在市场中的吸引力和合理性,为日益庞大的行业营造出专业化的公共印象,也是一些算命占卜从业者由衷的愿望。一般健全制度下的专业化(),指从专业上划分领域,由具有公信力的机构设立一定的标准和认证机制,将专家同外行、业余爱好者和不合格者区分开来。专业化意味着更高的地位、更垄断的经营和更有公信度的认可。具有大专学历,既行医也开算命馆的FH期待中国的算命占卜行业能够标准化,他这样说道:

周易这个行业,中国完全没有制度的东西。现在没有纳入管理,没有考试制度。只要我说,你相信,就成交,门槛低。民间的,学问低素质差,无形中就带着欺骗色彩。

越制止越神秘化。

算命占卜行业目前政治合法性地位并不清晰,可以随时被公安或工商部门取缔,但同时又没有明确的对应职能部门管理。其专业化诉求在责任监管方面无法实现,而在自由市场中泛滥成为明码标价的商品,催生出一批缺少公信度、缺少国家权力认可的机构和项目。这些组织活动出于制造有助于塑造专业形象的经验、文书、凭据,将之当成商品售卖给任何需符号资本的从业者。围绕着算命占卜的学术和专业化的努力,已经衍生出一条“会议产业链”,产生了一种此处暂称为“山寨专业化”的经济模式,

▍“社会关系学” 和“命运心理咨询”:动机效果合理化

算命占卜从业者除了要在知识和组织上解决“正名”的问题,还要弥补行业在道德伦理上的先天缺陷。算命占卜是一种信息咨询服务,不需要成本,也没有正式的准入门槛。凭口头交流获取酬劳的行业性质,使得从业者通常会做一些夸大其词的演出,针对不同顾客特质有针对性的、有策略性的说话,以加强断言的准确度,甚至在引导顾客使用破解、改运等方法以收取额外费用。使用社交言辞的技巧对顾客的引导,是行业技艺,也被视作不正直的“江湖”门道。

上述行为对日常道德和完备人格的侵蚀,从业者的心态是复杂的。他们不但介怀抵触,甚至会承认并感到自卑。台湾的资深命理从业者梁湘润曾多处指出,“江湖”是让同行抬不起头来的主要原因 。针对这个特点,从业者需要从行业的社会意义和执业动机上来为自己辩护,以求认可。作者发现这种辩护和算命占卜的两个鲜明特点有关系,一是传统伦常经常成为主导话语,对家庭、孝敬、忍让的提倡远多于对个人需要的伸张;二是心理问题和心理干预在现代社会得到广泛认可。

在L市最红火的一处算命占卜摊由ZH打理,高峰期每天都有十多个人排队等待。ZH笑容可掬,易与人熟络。但当顾客对长辈不够恭敬或对家人抱怨太多时,他的态度会明显改变。一次ZH以近乎训斥的口吻对一个抱怨父母唠叨的年轻女性说:

那样可不行!老的无过天无过!哪能那样对老的说话。你回去告诉他们我之前算的,过几个月形势转好。他们心里舒服了,就好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风水堂: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从业者非但喜强调长幼尊卑,还易遵循另一个原则,即对于身陷婚姻危机的顾客,均劝合不劝离,家庭稳定是主流意见。针对这个事实,从业者LU说:

有些人现在还是对这个行业有些贬低。实际在社会上有调和作用,是个社会关系学。想离婚的来,但你不能跟他破婚,都得说合。为了小孩为了家庭。单亲家庭的孩子都不好,缺爹少娘。

台湾的一些研究发现,算命先生惯常从传统伦理观念里父母子女间及夫妻间的相处之道出发,要求当事人先反省自身,通过忍让以达到解决关系问题的目标。这些判断并非算命的技术性建议,主要是算命的人本人所信奉并表达出的价值 。人类学者 也发现,中国内在精神体验的表达机制呈现如下特征:社会关系的和谐,高于潜在的、破坏性的以及自我中心的内在精神体验的表达,对于家庭范围外公开表达个人苦痛持强烈的负评价 。

造成算命占卜有传统伦理倾向的原因有多种。比较重要的一个原因来自文本。本土算命占卜的典籍自古代流传下来,其编纂者多是信奉儒家伦理的知识分子。儒家价值观渗透于其逻辑体系和基本伦理取向中。此外L市从业者以中老年男性居多,更容易被汉族社会传统文化价值体系所濡化 。

L市算命占卜店面的招牌上,也常见将“心理咨询”、“人生指导”列入服务项目,与八字风水等并置。在一个网络论坛上,有新入门的行业新手甚至向同行请教,他应该投资做心理咨询还是做算命占卜。“算命就是心理咨询”,是我在调研过程中常听到的一种从旁观者角度发出的对算命占卜的议论。

算命占卜上,其心理层面的作用笔者认为至少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定心。茫然徘徊左右为难时,算命先生能在顾客内心已有权衡的基础上帮顾客拿一个主意;二是宽心。不管测算的实际情况如何糟糕,算命先生一般以正面话语作结,给人以希望,不泼人冷水。顾客对算命先生的言语倾诉,根据董向慧的研究,也具有:宣泄、归因、换位思考、抽身反观、合理化事件等多重功能 。

算命占卜从业者对心理咨询的了解和认可程度并不均等。对“心理咨询”没有概念的算命占卜从业者对算命占卜的心理调节效果有朴素的认识。他们明白顾客上门并不单纯是为了知晓命运。从业者LU说:

有些人没事也老来我这坐着。说往这坐一回说一会儿,就感觉舒坦。他们就是想跟我拉呱(方言,即闲聊)。

有些人则明确地将算命占卜定位为以命运为中介的心理咨询,以求融入现代分工体系获得社会认可。中医医生FU利用业余时间做风水、起名等业务,还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他很看重心理咨询对于“周易事业”的意义。他认为心理咨询为周易提供一个合法的平台,使其被法制所接纳:

首先是合法性。合法性非常重要,现在是法制国家,如果不合法,从事什么行业都不行。开车有驾驶证,行医有行医资格证,心理咨询也有证。唯独周易没有。如何引导,是不是加强管理,这是很重要的。得有个考试制度,像会计师、物流师、心理咨询师。这个产业,大街小巷都有。涉及图书、音像、宣传发行,愈演愈烈。换了政策,可能又全撤销。

其次,FU看到算命占卜和心理咨询处理的问题往往是重叠的:

什么是精神病和神经病?我读了大量的书。精神这方面,人往往抑郁,重了自杀。出现妄想,情绪暴躁,精神分裂,喋喋不休,把自己的事情想得十分美好。但这个在农村,又搀和巫术、魔怔、附体。在民间有治疗这个疾病的,专门治疗这个疑难杂症,却越治越厉害。心理咨询和周易,能引导病人。

再次,算命占卜和心理咨询处理问题的有效机制也是类似的:

前段时间我对我周易学习班的学员说能不能和心理学心理咨询师挂上钩。把心理咨询读透了,不管谁来找你,算命就是心理咨询的一个范畴。周易也好巫术也好,罗列出来就是俩字,沟通。一旦沟通成功了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信任比”准“重要。为什么走到心理学范畴来?很有效果。X区有个青年社会名流。婚姻家庭出现问题。调理风水后喜事连连。第二天两口子不吵闹了女的身体疾病自愈。我自己说,到底风水还是什么作用?我自己觉得风水不是主要,心理上的,或者周易促进人心里能量的释放。

中国社会科学院风水堂: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最后他将算命占卜的落脚点也放置在心理的层面:

我非常喜欢这个行业。因为你能洞察到人的心理。喜悦的来给新生儿起名,我给他一个信息他很满意,觉得完成一个大事,他无形中很顺。咨询师,实在讲行业前10的算命哪里准,就是喜悦。

也有算命占卜从业者对自身行业相对心理咨询的优越性表示出自信,认为心理咨询一时还不能取代算命。在北京一家佛学书店里经营算命占卜摊位的ZH说:

一个调查说30%的中国人口有心理问题。但是心理医生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很低,可能是十万个人里有一个?远远跟不上需求。咱们国家的心理咨询不是很有前景,现在刚刚起步,离标准化还很远。算命就成替代了。

ZH的总结只陈述了一个方面即心理咨询业的不成熟,没有涉及到心理咨询的认可程度上的劣势。一是顾客容易遭受污名化的待遇,而算命的日常性可以完全排除这种担忧。二是心理咨询往往价格不菲,进展慢,耗费精力大。“心理咨询”在中国是一个新兴却有科学和官方支持的“合法”行业,算命和心理咨询并置的本质是传统行业和现代社会行业之间的竞争和前者对后者的依附关系。二者兴起的共同背景和前提是精神健康概念在中国的普及。二者在行业准入和考核机制上都欠完善,算命占卜借助理咨询机制发育不全、心理疾病污名化的客观现实,将心理问题明确纳入到自己的业务领域内。

一个网络算命的从业者,网名“朱算子”,写有一篇网络日志广为流传。日志主要倡导人们不要对算命的准确度抱以不切实际的过高的期望。他承认算命无法完全切中实际,但是作者强调:

算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让人们正确地认识命运,理解命运,从而调节好一些不积极、不健康的心理和生活态度,让自己更加理性而平和地面对生活和接受生活。如果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对于顾客和命师双方来说,才是真正成功的。

与前面两种态度不同,这篇广受赞誉的网络文章给出的“命运心理咨询师”的说法,既没有将算命占卜融入心理咨询的保护伞下,也没有划清界限,而是取二者的共性锻造出自成一体的新身份:

一个真正成功的和有责任感的命师,既要给人正确预测将来的命运,并教给人改运的方法,又要传递给人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既要做高水平的预测师中国社会科学院风水堂: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更要做有责任的命运心理咨询师和指导师,让悲伤的人变得快乐,让颓废的人变得积极,让极端的人变得平和,这才是一个命师的真正责任。

▍结论

从业者的合理化,是算命占卜实践职业群体为获得国家准许和社会认可,去建构自身合法性的过程,也是从地下、边缘试图重新楔入大众生活、现代体制的过程。

知识层面的合理化过程浸染着文化民族主义的色彩。从业者和拥护者将算命占卜的实践,追根溯源,转换成算命占卜的古代典籍《周易》及其研究,并把算命占卜的知识提升到更高类属的“传统文化”层面,将社会赋予古代哲学和传统的正面价值,嫁接到算命占卜上来。

在制度组织层面,算命占卜行业以商业化和专业化来谋求自身生存空间过程。现代社会仰赖“专家系统”,除了传统的口口相传、熟人介绍之外,算命占卜为笼络顾客也越发依赖匿名性的信息交流和有公信力的证书、文凭等佐证,依赖仿照标准化认证体系,学术体系来“山寨”出的专家资格。

在效果动机层面,个人心理的疏导成为算命占卜在个体化时期新的招牌。顾客的需求和新兴的心理咨询、心理干预这类参照体系,要求从业者拾取 “心理疾病”这个视角,来为现代人对命运的不安“诊脉”。同时,算命占卜有强烈的传统和保守倾向,常常从命运评判演变出关系导向的伦理说教和关怀。民间算命占卜从业者,不光看到了个体是社会关系中的个体,针对顾客个人具体情况进行“拉家常式”的劝说,也会援引儒道佛理,要求顾客进行自我审查和修持。

算命占卜在中国当代的流行,印证着各个文化里遭遇的一个经典命题:市场、理性、全球化和国家-民族主义的崛起背景之下,所谓神秘、不科学的活动及信念并不随之消退。本研究想要强调占卜在急剧变动的社会如当代中国大陆,内部也有演变更新过程。其自我赋权受制于当时当地的社会文化,例如对主流话语的紧密攀附,对现代专家体系效用的借用。算命占卜等民间实践灵活地重建与体制的关系,亦扩大了主流社会反照自身的想象空间。

“行长高参”综合自:金错刀;金融投资报等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