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辩证发展过程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辩证发展过程
关于自然辩证法,有必要进行深入反思。在一般的意义上来讲,自然辩证法这个概念是恩格斯创造的。为什么说是恩格斯创造的呢?因为恩格斯有一个读书笔记名叫《自然辩证法》。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我和马克思犯了一个错误,我们过去的结论都是从经济角度作出的,而忽略了基本的层面,所以被我们的敌人钻了空子。《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表明,马克思晚年写有《人类学》笔记,《自然辩证法》同样是恩格斯晚年所作。那么,他们为什么写有这两个笔记呢?实际上,恩格斯上论表明了为什么写这两个笔记的原因。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教训、并写出了一系列的著作以后呢,发现没有哲学体系是不行的,所以他们要建构新的哲学体系。那么,如何建构呢?因为马克思和思恩格斯是辩证唯物主义者,其要把解决人类所有问题的依据归属于自然本体,以自然本体为基础辩证地思考世界的发展过程和人的发展过程,是由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所决定的哲学思想理路。为此,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了分工,马克思研究人类学,恩格斯研究自然辩证法,力图以两者为基础建构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马克思深入研读了人类学方面的著作,从人类的基本存在上挖掘人的根本的问题,写成了《人类学》笔记。恩格斯研究自然科学,推定自然科学的辩证发展过程,最后形成了《自然辩证法》笔记。恩格斯以辩证法为方法研究了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并进行了哲学归纳,从而使《自然辩证法》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哲学。可见,晚年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目标是以《人类学》和《自然辩证法》的整合,力图形成新的哲学体系。但是,由于马克思的早逝和恩格斯牵身于共产主义运动,使他们最终没有完成自己哲学体系的建构。
然而,作为具有科学哲学性质的《自然辩证法》手稿,却被科学界所否定。恩格斯去世以后,伯恩斯坦收集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文稿,陆续编辑出版。1926年,伯恩斯坦考虑是否要出版《自然辩证法》,为了确定其思想价值,就把这本书稿送给科学界的巨匠、相对论的创始人爱因斯坦审阅。“在伯恩斯坦把[恩格斯这本书的]手稿送交他的时侯,爱因斯坦答到:‘无论从现代物理学的观点来看,还是从物理学的历史来看,他的内容都是没有任何特别的趣味的’”([美]悉尼·胡克《理性、社会神话和民主》,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10月第1版第222页)。爱因斯坦还说:“我坚信恩格斯本人如果能够看到,在这样长的时间之后,他所作的谦逊的努力竟被认为有如此巨大的重要性,他会觉得这是可笑的”。([美]悉尼·胡克《理性、社会神话和民主》,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10月第1版第226页)。因为爱因斯坦对《自然辩证法》的评价过低,致使前苏联和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不承认爱因斯坦儒家哲学的核心概念是什么,认为爱因斯坦是修正主义的辩护士。可见,爱因斯坦因此获罪,这不能不认为是意识形态的自以为是。虽然后来得以纠正,中国出版了《爱因斯坦选集》,但至今没有出版爱因斯坦全集,这不能不是中国学术界的遗撼。
辩证法是哲学的一种方法,这个方法表现为哲学史上的三个形态。一是古希腊的辩证法,二是黑格尔的主观辩证法,三是马克思主义的客观辩证法。在哲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辩证法是黑格尔的主观辩证法。黑格尔是辩证思想方法的集大成者,黑格尔把辩证法用以思想的辩证运动,因此是主观的思想的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辩证法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反映到人的头脑后才变成了主观辩证法,所以,主观辩证法来源于客观辩证法。在黑格尔看来,辩证法只能是人的一种思维方法。从自以为是到是其所是再到自以为是的西方哲学进路可知,主观辩证法显然是自以为是,但由于其承认辩证法的主体性,使之不失为主体的思想方法。而客观辩证法则因为客观物质世界的自我辩证而成为更大的自以为是,客观物质世界不是辩证的,而是“生生”的。客观物质世界跟谁辩证呢?客观物质世界因没有什么主客体之分而呈现为“道法自然”的“生生”, “生生”使体用中和,所以,“生生”之体用不能以辨证法进行推定。可见,辩证法从属于人的思想,是人的是其所是的自以为是。受主体性制约,离开人的辩证法是不存在的,辩证法只能是人的思维的一种方法,一种主观的思想方法。
长白山书院问学记——鞠曦先生论哲学问题与儒学复兴共有25页,您还有19页没有浏览
所以,需要一种新的思想方法对哲学进行反思,并给出新的定义。我使用的方法是中和贯通了中西哲学的思想原理之后提出的“承诺推定法”。“承诺推定法”即“本体论承诺与逻辑推定的统一、主体论承诺与形式推定的统一、价值论承诺与范畴推定的统一”,三者的中和贯通,才能称为成熟的非自以为是的哲学体系。我在《中国之科学精神》(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中对“承诺推定法”进行了一般性的论证。根据“承诺推定法”,可推定出中西哲学不同的思想理路和不同的哲学理式。所以,对哲学进行定义,首先需要明析中西哲学的思想原理和历史进路,并且,这一定义应是中西哲学的中和贯通。
西方哲学表明,哲学起源于古希腊,一般把前苏格拉底哲学称为本体论阶段,把“哲学”视为“智慧”。这一阶段的哲学逻辑起点是对“始基”问题的思考,并自以为是的建立起概念范畴,以说明事物的本质性。在这一时期中,因哲学家的不同而把本原归类于不同的存在形式,例如水、火、数及原子等等。显然,这些所谓的“智慧”是对时空效应性的自以为是,因此,苏格拉底认为应当追究“智慧”的所以然而提出认识的主体性问题,“认识你自己”的命题在本质上是对哲学自以为是的自觉与反思。因此,始于苏格拉底的“爱智慧”,实质上是对“智慧”的自以为是的自觉,是对自以为是的哲学批判。苏格拉底引导哲学对是其所是进行理论建构,最终对“是”进行了形式化“其是”的理论建构,是由苏格拉底的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完成的,其概念的范畴化、逻辑化和形式化,开辟了主在形式化和体系化的哲学进路,从而决定了西方理性的历史方向。然而,由于是其所是的主在性,使概念的范畴化、逻辑化和形式化同样没有走出自以为是。
西方哲学表明,对前期哲学家的自以为是的自觉与反思并给出是其所是,是西方哲学的理性动力。可是,后期哲学家反思批判前期哲学家的自以为是之后,在给出新的是其所是的哲学建构中又走向了自以为是,使自以为是——是其所是——自以为是的哲学怪圈贯穿了西方哲学史,最终在自以为是与是其所是的二难困境中,使哲学走向终结。可见,就西方哲学而言,自以为是是哲学的起点,也是哲学的终点。西方哲学史表明,从哲学的产生到哲学的终结,都承诺了对自以为是的自觉与反思,从而使自以为是成为哲学的根本问题。所以,西方哲学的思想理路和历史进路表明,哲学是解决自以为是问题的思想理论学说,但哲学自身却成为自以为是的思想理论形式,自以为是成为不可克服的问题使哲学终结。我的研究表明,哲学之所以不能解决自以为是的问题以及哲学成为自以为是的问题本身,是因为时间和空间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因此,时间和空间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问题表明儒家哲学的核心概念是什么,时间和空间的主体性产生了自以为是,对自以为是的自觉与反思产生了哲学,哲学因自以为是而终结。所以,解决哲学的自以为是问题首先要从时间和空间的基本问题上着手。哲学的终结表明了其乃理性自以为是的集成,自以为是表明时间和空间的主在性是哲学问题的集成,哲学从逻辑起点到问题的集成而终结,表明了时间和空间问题的基本性和集成性,由此决定了哲学自以为是问题的根本性和集成性。
对西方哲学的反思表明,由本体论承诺与逻辑推定和主体论承诺与形式推定的统一所决定,哲学是主体的理论建构,对哲学建构的本质性给出如上述的“智慧”等等哲学定义,说明了这些定义的自以为是,其中尤以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为甚。这些定义表明了哲学理路的自以为是,从而决定了所形成的哲学史是自以为是的历史。由哲学的本体论地位所决定,自以为是的哲学生成了自以为是的社会发展史及科技发展史。简而言之,从哲学的角度对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及文明的性质进行界定,人类社会的历史是自以为是的历史,人类的文明是自以为是的文明。由此可知,当自以为是成为自为的问题,也就是说,当终于发现是其所是的哲学推定失缺本体论的支持而难以走出自以为是时,哲学则必然终结,而哲学的终结必然也是历史的终结。
长白山书院问学记——鞠曦先生论哲学问题与儒学复兴共有25页,您还有23页没有浏览
首页[1][2] [3][4][5][6][7][8][9]下一页尾页页次:2/25页
根据以上对哲学进行的反思,我对哲学所作的定义如下:哲学是对自以为是的自觉与反思的思想理论学说。时空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自以为是是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史表明,这个定义与哲学的起源和要解决的问题及自身的问题一以贯之。我在十余年前发表在《周易研究》上的一篇论文中阐明了时间和空间是人类认识的生成方式,因此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我对时空的研究表明,时间和空间的主体效应性使其成为主在性,主在性使主体具有时空能动性,能动性生成了主体的自以为是,使“人”成其为人,这就是说,时空效应性与时空能动性使人具有了自以为是的主体性。但是,自为的哲学在这时还没有产生,因为其还没有足够把握时空效应性的能力而不得不把主体性依附于巫术,以求得对时空效应性的解释,从而把人的自以为是限定在巫术的时空效应中。随着主体时空能动性的提高,当足以把握主在的时空效应性时,哲学就产生了。这时,人类步出了巫术,自以为是的对世界进行理性的说明,这就是我们所读到的前苏格拉底哲学。这表明,哲学起源于自以为是。
以上是根据西方哲学对哲学应该是什么这一问题进行的分析,并对哲学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关于中国哲学,我根据儒学与道学的思想原理建构的形而中论表明,“哲学是对自以为是的自觉与反思的思想理论学说”这一定义,同样为中国哲学的思想原理所承诺,所以,这一定义同样是中国哲学的定义,由此可见,这一定义是中西哲学的中和贯通。中西哲学不同的是各自的理式,中国哲学给出的不是是其所是,而是所是其是,即和中为是,和中为是的哲学理式主要以《易》与《老子》为代表形式。和中为是的哲学原理与西方哲学是其所是的形神相分哲学原理截然不同,中国哲学是“形神中和”的形而中论的哲学原理。关于“形神中和”,我在《易道元贞》(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中进行了论证,可以参照阅读。中国哲学表明了其对自以为是的自觉与反思,从而推定了所是其是的和中为是的理论形式。所以,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不同之处有以下三点,其一,中西哲学的不同理式,中国哲学形神中和,用中道理;西方哲学形神相分,离中理道。其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辩证发展过程,西方哲学推定是其所是,中国哲学推定所是其是。其三,西方哲学因自以为是而形式化,自以为是的哲学“厮杀”产生了外化的门类众多的哲学体系,终因自以为是而终结;中国哲学因和中为是而方式化,和中为是的中国哲学内化于思想方式之中,贯通了“和中”的思想原理,终不出儒道之学。但是,中国哲学的理式和思想原理,因现代中国思想界的西化和自以为是而不被理解,不但愧对祖先,而且殆误后人。这不能不是中国哲学思想界的悲哀,中华民族的悲哀!
所以,关于哲学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可以引申出哲学的现代性问题。由哲学的终结所决定儒家哲学的核心概念是什么,人类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自以为是,而中国则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以非为是。因此,哲学在当代的任务是要明确而坚定的反思批判人类的自以为是,引导人类走向所是其是的以中为是。
长白山书院问学记——鞠曦先生论哲学问题与儒学复兴共有25页,您还有22页没有浏览
在此还要说明一点,就哲学的目的而言,西方哲学在反思批判自以为是并给出是其所是的进路中不但没有完成自身的使命,而且因为不能走出自以为是而“终结”。而中国的形而中论哲学,不但避免了自以为是,而且给出了和中为是,从而达到了“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理论目的。显然,在这个意义上,西方哲学仅在“穷理”的层次上而不逮,更弗论“尽性”了,而对于“以至于命”,则只能望而生叹,无所适从了。
另外,就哲学的性质而言,在我看来,哲学研究不能以发展和进步的概念进行其历史性推演,因为哲学不过是力图使人类的思维达到本质。所以,思维与本质中和贯通,即走出了自以为是,哲学的所是其是将自在于思维的推定之中,哲学内化为思维方式,作为学科形式的哲学将消亡自身。在这个意义上,成熟的人类哲学体系,必然承诺及内化了消亡自身的哲学理路。形而中论哲学和“承诺推定法”的自在统一性,将使哲学在历史的理路中内化,从而使哲学走向形式化的消亡。从自以为是到和中为是是人类历史之必然,而随着自以为是的结束,哲学对自以为是的反思批判也随之结束,哲学消亡于和中为是的思维方式之中。也就是说,哲学消亡于和中为是的思想形式之中,哲学以其自身的消亡结束了人类的自以为是,或者说人类步出了自以为是从而使哲学走向消亡。
奎凤:每一种新的哲学体系的建立可以说都是在以往哲学逻辑发展的中断与延续中产生,都要对以往的哲学作出判释。先生对哲学的界定是怎样从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中提出来的?或者说先生怎样批判以往人们对哲学的理解和界定?
鞠师:任何一个新的哲学体系,都不能离开历史的逻辑,应当在历史中展开自己的思想体系。这就是说,即使是新哲学,其也不能独立于历史,而应当与历史所展现的思想逻辑一以贯之,反之则与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相背离,失去了哲学逻辑的内在统一性。黑格尔把哲学史比喻为一个“厮杀的战场”,他说“全部哲学史就这样成了一个战场,堆满着死人的骨骼。它是一个死人的王国,这王国不仅充满着肉体死亡了的个人,而且充满着已经推翻了的和精神上死亡了的系统,在这里面,每一个杀死了另一个,并且埋葬了另一个”,“这样的情形当然就发生了:一种新的哲学出现了。这哲学断言所有别的哲学都是毫无价值的。诚然,每一个哲学出现时,都自诩为:有了它,前此的一切哲学不仅是被驳倒了,而且它们的缺点也被补救了,正确的哲学最后被发现了。但根据以前的许多经验,倒足以表明新约里的另一些话同样地可以用来说这样的哲学,……使徒彼德对安那尼亚说:‘看吧!将要抬你出去的人的脚,已经站在门口。’且看那要驳倒你并且代替你的哲学也不会很久不来,正如它对于其他的哲学也并不会很久下去一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21—22页。)显然,黑格尔这段话清楚的表明了“前此的一切哲学”因自以为是而被“新的哲学”的是其所是所取代,但“新的哲学”又因自以为是而被更新的哲学的是其所是所取代,而更新的哲学却仍然是自以为是……,哲学在自以为是——是其所是——自以为是的交替中往而复始,最终因无法走出自以为是而只能走向终结。由上可知,我对哲学的界定与自以为是到是其所是再到自以为是从而走向终结的哲学内在逻辑一以贯之。
我们再以西方近现代哲学为例,说明自以为是到是其所是又走向自以为是的内在逻辑。在哲学教科书中,一般把笛卡尔称为近代哲学之父。然而,在我看来,是笛卡尔最大限度的开劈了自以为是的思想进路,“我思故我在”肯定了自以为是,给出了是其所是的主体性。主体性哲学促进了自然科学的长足发展,使自然科学成为人类最大限度的是其所是,因自然科学没有走出主体性,表明了自然科学也是人类的自以为是。休谟以对因果关系的否定批判了主体性的自以为是,但所给出的经验论的是其所是,同样走向了自以为是。在西方哲学中,哲学革命是由康德完成的,他因此自称“哥白尼革命”,康德的理性批判为理性划定了界线,但界限本身一方面批判了自以为是,另一方面同样表明理性的自以为是。所以,就西方哲学进路而言,康德哲学实质上是为自以为是划定了界线,有重大的理性意义。西方哲学于现代的终结表明,康德哲学对文艺复兴之后的理性噆越进行了批判,企图重构形而上学,对自以为是作出限定,以“物本体”的不可知性警醒理性的自以为是。但是,黑格尔却不同意“物本体”对理性的限定,企图以辩证法避免自以为是,以“绝对精神”的辩证法给出了是其所是,但“绝对精神”的主体性推定,使黑格尔同样走向了自以为是,并因“绝对精神”属于最高层极的自以为是而使黑格尔哲学解体。
长白山书院问学记——鞠曦先生论哲学问题与儒学复兴共有25页,您还有21页没有浏览
西方现代哲学,更是陷在自以为是的巢穴中,如实用主义、语言哲学等等,无不是在反思批判自以为是的进路中给出是其所是,但其所给出的是其所是却仍然是自以为是。即使以现代影响较大的胡塞尔、海德格尔的“现象学”论之,其思想理论推定同样没有走出自以为是于西方哲学中的自在性,他们以“朝向事情本身”推定了无所其是,但是,因为是主体在“朝向”,所谓无所其是的任何推论仍然是主体性陈述,使“朝向事情本身”仍然没有走出自以为是。由此可知,因哲学起源于自以为是,从而陷在自以为是到是其所是再到自以为是的“怪圈”中,所以,由自以为是所决定,西方哲学不可能不终结。
黒格尔认为“(思维与存在的对立)是哲学的起点,这个起点构成哲学的全部意义”、“只有思维与存在的统一,才是哲学的起点”(《哲学史讲演录》第3卷,第292、第295页)。然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辩证发展过程,关于“思维与存在的统一”的推定,不可能不是主体的是其所是,而把“思维与存在的对立”做为逻辑起点,使任何“统一”也不可能不是自以为是。因此,自以为是不但是哲学的起点,也是哲学的终点。在这个意义上,我对哲学的定义本身即是对以往人们对哲学界定的批判。黒格尔说:“哲学的最高目的就在于确认思想与经验的一致,并达到自觉的理性与存在于事物中的理性的和解,亦即达到理性与现实的和解”(《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43页)。黒格尔的这一论断表达出思辩哲学的特点,其仍然是以理性对存在及其对现实给出是其所是的判断,因为这一“确认”的主体性、“思想”和“经验”的主在性,使其没有走出自以为是。
从批判的角度论之,按照“承诺推定法”,仅仅出于价值论承诺所进行的推定是最可怕的自以为是,这样的自以为是一旦付诸行动,其往往形成残痛恶劣的历史,如阶级斗争学说造成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的一系列斗争,如斯大林的肃反、中国的文化大革命等等,就是价值论承诺下的自以为是所造成的结果。出于价值论承诺的哲学思想不但其逻辑起点是自以为是,而且在整个思想体系及所引发的行为中无不因自以为是而导致一系列问题。如辩证法,在古希腊是用于辩论、辩护的方法,表明了辩证法的主体性,黑格尔用于主观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认为与形而上学对立的是辩证法,并且把辩证法倒置为客观辩证法即“自然辩证法”,这种以倒置进行的“唯物主义”的是其所是,不但没有走出自以为是,因为其把哲学作为世界观与方法论,由此成为自以为是的集大成者。
长白山书院问学记——鞠曦先生论哲学问题与儒学复兴共有25页,您还有20页没有浏览
随便看看
- 2024-08-11紫微斗数忌出解析:影响命运的关键因素及应对策略
- 2024-08-10稻盛和夫:科学家出身的著名企业家,其管理哲学影响深远
- 2024-08-09庄子的智慧:化解人性险恶与人生困难的哲学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道家哲学的现代意义及对先秦法思想史的意义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8-05第五届大数据与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数智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现代化
- 2024-08-04北京大学:优秀学子的梦想之地,哲学系的独特魅力
- 2024-08-03深入探究三教文化:儒、佛、道的融合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 2024-08-02王颂: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其佛学辞典研究成果一览
- 2024-08-0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 2024-07-31丁耘老师带领同学研读梁漱溟著作,探讨中国问题与人生问题
- 2024-07-31风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精髓与适中原则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29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何被指伪国学?徐晋如痛呼其为毒草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梁氏国学功底深厚,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比较,探究先秦政治思想
- 2024-07-27道家管理思想:揭示事物本质的恒道,朴散为器,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