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以德治国方略之为核心价值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以德治国方略之为核心价值
一、儒家思想与今天的“以德治国”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以德治天下”的思想传统,历经三代。周公之后,孔子首先明确提出“以德治国”的思想,这是儒家第一次以德治国。强调道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把道德作为治国理政、协调人际关系、提高个人道德素养和境界的基础和出发点。后来,通过孟子、荀子的系统发展,“大学”和“中庸”理论得到升华,形成了一套严密而系统的治国方略,成为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后世的儒家,无论是董仲舒的宇宙观,还是宋明理学的本体论,都只是在理论层面论证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在当今社会,虽然古代的德治思想不能直接作为治国之道,但其思想本质和理性核心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为实施治国方略提供必要的思想资源。今天的美德。 (一)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儒家道德的根本。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承认人民和人民在国家的重要地位。如果统治者偏离了民意,没有民意,国家政权就无法巩固,甚至会被民以武力推翻。孟子的“仁政”理论是以民为基础的。看,人是宝贵的,人民的利益和痛苦是不可忽视的。荀子引用一句古话:“君子是舟,百姓是水。”水可以载舟,也可以倾舟。
以民为本思想为核心价值的儒家“以德治国”思想显示了其伟大的进步性和人民性。民本虽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首先要树立人民当家作主的神圣观念,把它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最本质特征和要求。要使人民真正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主人和核心,人民必须主宰权力,而不是权力主宰甚至主宰人民。中国共产党处于执政地位,必须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心处理党政事务,以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治国理政,积极组织领导人民行使权力,使人民逐步掌握管理自己和管理国家事务的能力,实现权力制度的民主化。同时,背靠背是决定一个政党和一个政权兴衰的根本因素。真正赢得民心,即赢得人民的真诚拥护和拥护,必须时刻牢记人民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人民服务。而这些绝不能只是浮于表面的空话和陈词滥调,不能只是口号、口号,而应该而且必须转化为实际行动,体现我们党、我们中国政府和我们的领导干部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所以他们诚实平易近人。 (二)仁者爱人“仁者爱人”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孔子说:“仁者也爱人,仁者爱人。
”(颜渊)明确了仁的本质是爱人。人不仅要爱父母和孩子,还要爱普通人。四海为兄弟”(《论语·颜渊》),并特别关注那些处于社会弱势或困难境地的人,如寡妇、孤寡、孤独、残疾人等。这一优良传统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儒家人生哲学与教师修养心得体会,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人民群众,始终把群众的安全牢记在心,做到权利为民、情为民、利益为民。尤其要关心生产生活困难群众,深入贫困地区、困难企业,深入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城市贫困群众,并尽一切可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真正为群众谋福利,带领群众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胡锦涛:“坚持发扬艰苦奋斗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三)以德治国从“以德治国”之道来看,儒家强调当权者在道德上应起表率作用,尤其主张君王应以德治天下。孔子的名言是:“以德治国,如北辰,众星同居。”(《论语·治国》)今日我们把“以德治国”作为社会正义现代化进程的基本原则,是治国理政方略之一,要求以德治国作为社会正义现代化进程的主要方面。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当然,今天的德治最重要的应该而且必须是弘扬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精神,但也需要吸收历史文化传统的精髓。两者之间没有矛盾。例如,儒家强调“天下为公”、“治国为德”,考虑到这一优良传统资源的现实,要求执政的共产党“立党为公,治党治国”。为人民服务”,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正确树立权力观念,真正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做公仆为根本宗旨。这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7月1日”重要讲话中所说:党员和领导干部要“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加强道德素质修养” ,牢记“两个必须”,真正做到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整合改造主观世界儒家人生哲学与教师修养心得体会,用改造客观世界的结果二、儒家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追求文明繁荣的漫漫征途中,我们越来越意识到一个道理,那就是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如此大的变化,势必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习惯和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儒家人生哲学与教师修养心得体会,也让人感到有必要重新认识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 (一)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增强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同时,它也进一步强化了人类的控制、转化和支配欲。
这种欲望的过度膨胀导致了20世纪全球生态危机的出现,如土地荒漠化、环境污染、能源短缺、森林急剧减少、某些物种灭绝等,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为了解决全球生态危机,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定位是强调两者的平衡与和谐。事实上,类似的概念在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已经表达过。儒家认为,整个宇宙是由“天”、“地”、“人”组成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宇宙的和谐,任何一个人的毁灭都会毁灭宇宙的生命,破坏宇宙的完美。宇宙。儒家的理论资源蕴含着独特的生态伦理,即人类的进步不仅要向自然寻求、为人类谋求自然的利益,而且要热爱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善待自然。作为一个善良的朋友。 . 《孟子·梁惠王》曰:“不违农时,粮不可食。鱼鳖不入池不可食。木头不能用。”宋儒朱熹评论道:“鱼不足足,市不许粥,百姓不食,山林江湖与百姓共享,但有严禁,草木散去,然后斧头进入……,瓶节也是关爱之事。”这里的瓶节关爱,就是关爱和保护自然,顺应万物生长的规律,以求取之不竭,指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以保持可持续发展。原因。儒家不以征服自然为己任,而是将人与自然中的万物一视同仁,视之为血肉相连的身体;他们没有将自然界的万物视为人类的资源库,而是将人类的仁慈和情感倾注于其中。天地万物。
这就是所谓的“知亲仁义,仁义仁义”。由于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符合现代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其价值越来越受到当代思想家的重视。 (二)儒家“和而不同”的思想促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多样性。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对可持续经济发展有自己的解释,这是由不同的历史、制度、宗教和文化所决定的。全球化的推进,经济似乎越来越没有国界,利益和文化的冲突也随之而来,各国应正确认识这种差异,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注重经济合作。求同存异,求同存异,求同存异,求发展。儒家在历史上多次遇到过如何处理异质文化的问题。也不是儒家的单一家族,而是C之间的“多元融合”中国文化与周边少数民族文化,儒、释、道并存。 ”。儒家从对社会现实的观察出发,认为人在世间生活中的需要是多层次的、多方面的,不能由一种文化来满足。因此,不同的多元文化有其自身的地位和作用。文化格局以儒家为主,多方互补。即使在儒家内部,各派之间也存在纷争。儒家具有这种多元共存的开放包容,以“和而不同”的理论为基础。儒家文化说话“和而不同”,即尊重差异,崇尚和谐,反对单一同质化,反对不同事物的冲突和对抗。
将这样的理念应用到当今人类文化的发展中,就是要承认差异,尊重多样性,既要认同自己民族的文化,也要以博大包容的精神对待其他民族的文化,用“文明对话”不是“文明冲突”,而是在对话中出现共识和认识分歧,逐步走向人类文明多元统一的和谐。只有“和而不同”,才能促进人类文化的繁荣发展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以德治国方略之为核心价值,这就是“和”。如果搞某一种文化的霸权,或者不同文化之间发生冲突或对抗,那就是“同为不善”。我们认为,“和而不同”就是要先认清“差异”,在“差异”的基础上形成的“和”才能使事情发展。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相同”,事情不仅不会发展,而且会腐烂。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借鉴儒家“和而不同”的思想处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消除所谓的“文明冲突”。 (三)儒家“以义取利”的思想,有利于化解人与人、人与人、群体之间的矛盾。不可否认,在追求经济发展、创造巨额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制造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冲突。冷漠。因为面对巨大的物质财富,人们往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望拥有这些物质财富,结果我们越来越觉得世界在变坏,人不老,很多人都在变老。为了满足自己,贪婪而损害他人和群体的利益,越来越成为一个冷漠的人,对他人和群体没有感情。这就需要倡导超越物质利益、追求道德境界、超越自我的价值取向,追求群体乃至人类的利益。
毫无疑问,儒家在这方面是有益的。因为儒家认为,当自己、他人、群体的利益发生冲突时,只有通过制衡正义,即道德,才能化解冲突。儒家“以义制利”是调整义利关系的价值标准,是协调人类社会价值取向的普遍原则。强调“正”和“有趣”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两种行为和两种价值取向。儒家义利观的核心是:以义为先,以利见义,以义控制利。这或许会成为新世纪构建共同价值观和公共道德的基础。因为儒家所讲的义往往与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联系在一起,而利益往往指的是个人利益。相应地,儒家提倡“君子大人之美”(《论语·颜渊》),在社会生活中“朋友来来去去,守望相助,病中相助”。 ”(《孟子滕文公》)。这也有利于消除私利,形成团结互助的社会氛围。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市场经济高度发达。随着社会分工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加剧,人们追求经济利益的工作也越来越忙碌。但对人来说更重要的是,它是一种精神存在。在儒家看来,后者更能体现人的特点。如果物质利益是唯一的追求目标,那就等于把自己降到了动物的水平。因此,我们应该视不义的物质利益为浮云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以德治国方略之为核心价值,追求贡献社会、服务他人的道德境界。作为社会存在,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在于,人具有理性、道德和社会规范。因此,有必要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内在精神,改善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
在现代社会,只有每个人都关心他人,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才能实现合理分配,共同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当然,我们现在的儒学甚至孔子的再现,并不意味着孔子应该回到原来的祭坛上。相反,“要以科学的态度,用科学的方法,着力加强对儒家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儒家研究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使过去为现在服务,为现实服务。”
随便看看
- 2024-08-12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的传奇人生
- 2024-08-11中国逻辑和印度逻辑:东方逻辑思想的两大源泉及特质研究
- 2024-08-11探究僧官系统的世俗化:从机构建制到任官模式的演变
- 2024-08-10庄子:战国中期的智者,用化应对险恶人性与困难人生
- 2024-08-10老子的大智慧及其现代意义:儒道互补与中华文化的发展
- 2024-08-10稻盛和夫:科学家出身的著名企业家,其管理哲学影响深远
- 2024-08-09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及制度的影响:冲突与融合
- 2024-08-09庄子的智慧:化解人性险恶与人生困难的哲学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道家哲学的现代意义及对先秦法思想史的意义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8探究中国佛教在越南的传播历史及中华文明的影响
- 2024-08-07政治问题与权力制约原则:现代民主理论的基础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8-0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下社会人生的滋养与指引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