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良芳:儒学是治疗当代人终极关怀缺失症的良药

许良芳:儒学是治疗当代人终极关怀缺失症的良药

许良芳:儒学是治疗当代人终极关怀缺失症的良药

儒学是治疗当代人终极关怀缺失症的良药

文/许良芳

许良芳:儒学是治疗当代人终极关怀缺失症的良药

为期两天的“阳明心要”公益课,让我对阳明心学乃至整个儒学有了新的认识,纠正了多年来我对儒学的偏见,增强了我对中国文化的信心,让我知道了儒学是治疗当代人终极关怀缺失症的良药。

过去,我一直认为儒家孔孟之教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认为其表述五伦关系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思想是传统的、迂腐的思想。通过本次学习,我方知自己之所以有这种错误认知,是因为:第一,以往的统治阶级多是在治国理政上运用儒家孔孟思想,而忽视了儒家的内圣工夫;第二,五四运动后,西学东渐让我们拥抱了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丢弃了我们的传统文化。

为何迷茫感、空虚感、无聊感、痛苦感、烦恼感、恐惧感等不良感受(这些感受统名曰“终极关怀缺失症”)会常困扰着多数当代人?因为我们无根,我们丢弃了精神赖以生存和成长之根——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儒佛道三家圣学为主)。我们失去了根,导致我们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往哪里去,不知自己的人生使命,容易迷失方向。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大多数人被误导去追求外在的名利,结果,物质财富越来越丰盛,但内心反而感到空虚、无聊、痛苦等,即“终极关怀缺失症”。

关于我们的人生使命,儒家经典《大学》开篇就告诉我们:“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即透彻、圆满地彰显道德或良知,儒家曰成为圣贤。阳明先生十二岁就明白人生第一等事是成圣,他于龙场悟道后,逐步成就了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儒家以立德为根本,立功、立言为枝叶。我们的终极使命就是此生成圣,实现生命(道德)的彻底觉醒。如此,终极关怀缺失症就会不治而愈。

许良芳:儒学是治疗当代人终极关怀缺失症的良药

许良芳:儒学是治疗当代人终极关怀缺失症的良药

如何才能实现生命(道德)的彻底觉醒?我们首先要了解和学好古圣心心相传的道统精义“十六字心传”。《尚书·大禹谟》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1]这十六字是我们中国文化之根,是儒家的核心与灵魂,也是我们进入儒家圣学之门径。“十六字心传”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圣贤们,从尧、舜、禹以来圣圣相传,传至孔、孟,直至阳明后中断。现在,我们学习“阳明心要”,就是在接续此道统传承。作为华夏子孙,我们不知晓、不明白古圣留给我们的中华心法久矣!每想到此处,我都感到惭愧至极。

因为我们的精神(生命)无根——儒佛道三家圣学之根,所以我们不知儒家“十六字心传”之真义,不明白“人心”指经验智慧,不明白“道心”指先验智慧;不了解基于经验智慧的认知是虫洞的、肤浅的、片面的、局限的,不了解先验智慧的自在性、自律性、自足性、自由性等属性;更不明白经验智慧能成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属于外解放,而先验智慧(先天本有的心性,佛家称之为“般若智慧”,道家称之为“玄智”,儒家称之为“德性之智”,阳明先生称之为“良知”)能成就生命科学,让我们获得生命(道德)觉醒,这属于内解放。想治愈终极关怀缺失症,我们就要获得内解放。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2]是儒家成圣的诀窍。阳明先生出生、成长在诗书世家,在儒家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下,他十二岁就立志成圣,深入学习、研究和践行孔孟思想,不断做“精一”工夫,在事上磨,在心上觉,知行合一,造就了他即使身处蛇虺遍地、瘴疠流行的极端环境贵州龙场驿,也念念不忘孔孟教导,将自己不断地认同为孔孟,最终融入孔孟的生命中,悟道成圣。

许良芳:儒学是治疗当代人终极关怀缺失症的良药

阳明先生的生平告诉我们,步入德化人生,一要先立志,因为“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教条示龙场诸生》)。立志前传统儒家生命智慧的当代价值1500字,要先学习圣贤教导以明志。二要知行合一,不断地做“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之内圣工夫。阳明先生告诉我们要不断地格除心中的不良之物,即贪嗔痴慢疑五毒,参照圣贤的教导,不断调心、炼心、觉心,不断地做“精一”工夫,不断地唤醒、彰显良知(道德),最终下学上达,学达性天,完成“成圣”这一人生使命。

许良芳:儒学是治疗当代人终极关怀缺失症的良药

《大学》给出的修学次第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传统儒家生命智慧的当代价值1500字,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我们只有先明白这一生的使命——成圣,“知止”或曰“立志”了,明白应该坚守什么、抛弃什么,这颗动荡的心才能“定”,人才不会与世沉浮。一旦于内得定,我们外在的文化、生活、人生、社会和整个天地万物,就能静(静有沉静、安稳、条理、畅达、庄严、圣洁等诸含义)下来。静下来,心才会安。安于心性之真、善、美,则能“虑”,即兴发觉悟智慧、道德智慧、艺术式的欣赏与快乐智慧。

虑而后能得。经过止、定、静、安、虑之次第(说名次第,只是言表方便,实无定然之次第相可得),心体、性体内涵之真美,尤其是内涵之良知、仁义,充而扩之许良芳:儒学是治疗当代人终极关怀缺失症的良药,渐臻于至善。援止、定、静、安、虑入于生活与人生事事物物之中,必得德化人生之圆满成就,必得人格丰沛之圆满成就,必得心性朗现之圆满成就,必得学术思想之圆满成就。得此圆满成就,则为道德圆满实现,此为德之至也,亦为得之至也。得之确义为人生与生命之意义和价值之实现。儒者通过止、定、静、安、虑这几个步骤或面向,以实现人之为人之意义和价值。意义不可虚悬,价值不能空说,必透过某种路径或某种方式以实现之,落实之。实现后的意义才是真实之意义许良芳:儒学是治疗当代人终极关怀缺失症的良药,落实后的价值才是真实之价值。如此之得,方是真得;如此之德,方为实德。[3]

儒学是最适合当代人修学、实践的成圣之学。我们无须像佛道两家那样抛家舍业、远离人群到山林中才能修行。那样修行,倘若一个人工夫不深,一旦回到现实世界,他的修行成果就容易被世俗之事摧毁。儒家是在日常的洒扫应对、齐家、治国中修行,在事上磨,借一切事调心、炼心、觉心,过德化人生。小到对父母尽孝,处理好五伦关系,大到治国、平天下,儒者皆不会空过。儒者在做七十二行的同时,身也修了,家也齐了,国也治了,也过了德化人生,也成圣了。这就是儒家圣学的魅力所在。

在当前国家倡导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随着“阳明心要”课程的普及,儒家圣学必会被大众认可和热爱。

注:

许良芳:儒学是治疗当代人终极关怀缺失症的良药

[1]“十六字心传”释义为:经过长期而持续的身心修养与实践传统儒家生命智慧的当代价值1500字,“惟危”的“人心”被切实而有效地净化、升华而回归于“惟微”的“道心”之中,完成了由人向圣的升华,彻底而圆满地实现了人生的核心价值与意义——实现终极关怀,实现生命(“道”或曰“道心”)内含之真善美的全然彰显(或曰“觉醒”),完成了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赋使命与责任。参见潘麟:《〈中庸〉心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21,第36页。

[2]此句诗文出自《诗经·大雅·文王》。“无念尔祖,聿修厥德”释义为:怎能不追思你祖父文王之德行呢?但如要追念你祖父文王之盛德伟业,你得先修持你自己的德行,来传继和表彰文王之德行。潘麟:《〈中庸〉心要》,江西人民出版社,2021,第194页。

[3]参见潘麟:《〈大学〉广义》,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第55—79页。

全国课程资讯全国课程资讯

关注“东方生命研究院”微信公众号,在公众号底部菜单栏的“新国学”——“阳明心要公益课”中查询全国各地的阳明心要公益课。儒家经典公益课——阳明心要全国课程信息

欢迎就近参加,欢迎推荐朋友参加!

标签: 终极关怀儒家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