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中国儒家思想启示——法治德治并存
古话说的好“棍棒底下出孝子”,自从有了这个尚方宝剑,多少父母拿起了他们的鸡毛掸子、扫帚、小板板,开始了对孩子们正义的惩罚。一边打着一边还会说,“我这都是为了你好”。一个人犯了错误,惩罚过了他,他以后就能改过自新吗?显然,不太可能。要想让一个孩子,乃至一个人改过,需要的是对他真正的教育。
【被误解的中国儒家思想】
首先,这句话被误认为是中国儒家的思想范围福乐智慧的作者是否受过儒家的教育,这样的误解至少也存在了上千年,然后有的人又把这个归结为孔子所说的,然后孔子就成了不幸家庭教育的替罪羊。
但是先要明确这句话到底来源于哪里?原话出自韩非子的名言“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南怀瑾老师:中国儒家思想启示——法治德治并存,忠臣不生圣君之下”。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法家跟儒家根本就是两回事。他的这句话,经过历史不断演变传承而形成现在的俗语。他的理论也是吸收了其老师荀子的“性本恶”理论,认为民众的本性是“恶劳而好逸”,要以法来约束民众,施刑于民,才可“禁奸于未萌”。意思差不多就是民众多半是“刁民”,不用法律约束那还得了。他认为施刑法恰恰是爱民的表现,好吧,“打你就是爱你”,果然有道理。
【儒家思想启示——法治德治并存】
那我们说说儒家思想是不是这么认为的呢?请看《论语》中的这段话: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解释如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孔子说,领导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以政治体制来领导,再用法来管理,使大家不犯法,犯法就罚他。但是用法来管理人民,一般人会逃避,钻法律的漏洞,而且他逃避了责任、法律及处罚,他还会自鸣得意,认为你奈何他不了,毫无羞耻心。这个就是类似以法治国的观念,但是同时也提出了纯粹的以法治国的弊端,人民还会“无耻”。从这里看到了启示,仅用棍棒是教育不好孩子的,他以后犯了错,让你不知道背着你,逃避了你的责罚,反而会洋洋自得,以后接着犯错,小错变大错,最终闹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假如以道德来领导,每个人都有道德的涵养,以礼教化。大家能自动自发,如果做错了事,会有惭愧的心情,这样做到人人有耻,不敢做不道德的事,不要等到法律制裁,自己就很被动难受,这就是有耻。这样就达到了为政的目的,也是咱们要说的,教育孩子要用道德的感化,要教育他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哪怕做错了自己也会主动认错或者有惭愧的心理,这样就不会闹到棍棒教育的程度。
从以上这段话看出来,为政是法治、德治并重,那我们教育孩子呢南怀瑾老师:中国儒家思想启示——法治德治并存,自然也是需要德治、法治。先要德治,实在没办法了,万不得已才用法治,而不是动不动大棒一挥,法治到底。
【怎么教育孩子——父慈子孝】
根据《论语》中的精神, “父慈子孝”是相对的,父亲对儿子付出了慈爱,儿子回过头来再爱父亲就是孝。父母从小对孩子关心爱护,这孩子也许不成器,但是也不会太没良心。如果父母从小对孩子不管不问,犯了错就棍棒教育一番,在外面受了气,回家迁怒于孩子福乐智慧的作者是否受过儒家的教育,孩子的心里从小该有多大的阴影。等到这孩子长大了又要被扣上一个“孝”的帽子,要感恩父母,试问如果自己没有被真心关爱过,你会付出真心去关爱别人吗?难怪儒家的传统文化被一些人误解和冤枉。
我们后来还有个说法,讲孝道:“你该孝,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说法有问题,天下的确有些“不是的父母”,怎么没有“不是的父母”呢?儒家里面说过,父母不对怎么办,“不违”,意思就是不要对着干,先好好劝,劝了不听也不要对着争吵。真正的教育是双向的,父母要关爱孩子,孩子也自然会理解父母。
【以德服人——付出真心】
从以上的中国文化中我们看到,不管是为政处理大事,还是小到教育子女,都要“道之以德”,先用道德感化,付出真心。棍棒只是最后万不得已的手段福乐智慧的作者是否受过儒家的教育,滥用反而会起相反的效果。“父慈子孝”,乃至人人爱我,我爱人人,这个才是真正的儒家思想,才是我们教育孩子应该奉行的主题。
随便看看
- 2024-08-10法学院党委:以党建促发展,推动学院各项工作稳步前行
- 2024-08-10第八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 21 世纪,依法治国和政治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6第六届问道玉渊潭国际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探讨
- 2024-07-2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构社会价值和信仰体系——以曲阜为例
- 2024-07-26习近平总书记: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
- 2024-07-26教育学萌芽阶段代表人物观点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解析
- 2024-07-25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深远影响
- 2024-07-24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从孔子到董仲舒再到玄学
- 2024-07-24儒家思想:孔子创立的完整思想体系及其核心价值观
- 2024-07-23朱光潜的移花接木:道家还是儒家?克罗齐美学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