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儒家到底算不算宗教?冯友兰:你的宗教信仰是什么?
身在泰国教汉语的10个月中,我无数次被问起:“你的宗教信仰是什么?”而出国前,国内老师们给予的指导是:我信儒教,我信孔子。但这就牵扯出一系列的问题,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儒家到底算不算宗教?
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一书中给出了定义:每种大宗教就是一种哲学加上一定的上层建筑,包括迷信、教条、仪式和组织。若照这种含义来理解,那么儒家就不能算做是宗教。
而千年来的儒家士子,其实并不是教徒。这就意味着,中国人并没有一个官方的、被大多数人认可的、占主流势力的宗教信仰。
这样的结论在人人皆有宗教信仰的西方社会和东南亚社会都是很难被接受的。人们总要从佛教、基督教或伊斯兰教这世界三大宗教中或花样繁多的神明中择一而栖心。人们普遍认为没有宗教信仰的灵魂仿佛是被抛弃的、没有底线的、不安全的(虽然这个世界上正在延续的战火就是由于某些极端宗教带来的)。
没有宗教信仰,仿佛成为另类和中国人的代号。这就让我产生了这样两个大问题:其一,对于超乎现世的追求,宗教信仰成为大多数民族人民生活中最重要、最迷人的部分,为何中国人是一个例外?其二,没有主流宗教的支撑,那中国人千年来的精神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由什么力量来庇佑和安慰?在深重的人生苦难和国家灾难面前,我们是否只剩下“我们熬、我们熬”?
1 儒释道三家学说非宗教
有些人会说,我们有宗教啊!儒、释、道三家,不就是我们的宗教吗?这里就要简单阐述一下对中式哲学影响最深的三家学说,即:儒释道三家学说,它们的杂糅和互补,在不同人生阶段和不同境遇中给予中国人以指导和安慰。
儒家学说是社会组织的哲学佛家生死观的哲学思考,所以也是日常生活的哲学,很多人说儒家是“入世的哲学”。儒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当人从“穷”走向“达”的时候,他就要从“独善其身”的小我转到“兼济天下”的大情怀。
但道家强调人的内部自然而发的东西。道家是“出世”的哲学。从老子与庄子开始,他们就崇尚一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界,他们是“避世的哲学”。可这样的精神安慰是与宗教信仰有着明确界限的。 对于宗教而言,最大的问题莫过于生与死,生命的去向这样深刻宏大的问题,儒家和道家却都没有很好的回答。
基督教认为,人生来就是有原罪的。不论是偷吃禁果的亚当和夏娃还是出卖耶稣基督的犹大,他们都因不听耶稣的劝告和引导到走向羞耻的罪恶。所以,人类一出生就是为了还清与生俱来的罪恶。
《圣经-诗篇》中说:我是在罪孽里生的。在我母胎的时候,就有了罪。由于这种原罪的负担身在|儒家到底算不算宗教?冯友兰:你的宗教信仰是什么?,基督教指引信众向善,因为只有还清了这些原罪,死后才可以上天堂,否则只有无边的地狱。《圣经-提后》中说:主必救我脱离诸般的凶恶,也必救我进他的天国。所以,在基督教看来,生命是痛苦的赎罪过程佛家生死观的哲学思考,重要的是死后的结果。还有佛教思想中的“生死轮回”思想、“因果报应”思想都是宗教思想的显著表现。
而这种“生死问题”在中国儒道二家哲学思想中是未被提及的。因为儒家所有经典中并未涉及“天堂”、“地域”和“创世纪”。而解决人从何来、将去何处的神秘问题正是宗教尝试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孔子的弟子曾问死的意义,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孔子处于神巫气息浓厚的春秋时期,他崇尚恢复礼制,他讲究祭祀,但偏偏孔子以“不事鬼神”出名。他说“敬鬼神而远之”,对于未知的、神秘的力量,儒家一直表示出不甚关心的暧昧态度。他们更注重于解决现世人生的诸多问题。这就更说明了,儒家并不能被看做宗教。
佛教在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渐渐地产生了许多分支。某些宗派始终坚守印度佛教的宗教传统,和中国本土的思想并无关联,如“法相宗”,他们对中国思想的影响也是很微弱的;而某些宗派与中国哲学思想相互作用,产生了“中国佛学”。如,“中道宗”与中国道家思想结合而产生了“禅宗”,它对中国哲学、文学、艺术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而今天与儒家、道家相提并论的“释”我认为则主要是禅宗思想世俗化的佛学理论。而在后期,“中国的佛学”已经与中国思想相结合,它是联系着中国的哲学传统发展起来的。佛教的中道宗与道家哲学相互作用,产生了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禅宗。禅宗能很好的融入中国人的哲学,跟它的理念与道家学说的某些相似性是分不开的。“禅”是梵文的音译,它原意是沉思、静虑。禅宗认为最好的修行方法便是“以无心做事”,即自然地做事,自然地生活,主张不修之修,毫无滞着。一切修行都是为了某一刻到来的“顿悟”做准备,而抛开仪式,行动坐卧又皆是修行。
虽然道家的“自然”指代的是宇宙的“一”,与禅宗的“自然而然”不是完全相同,但道与佛的演化就这样产生了,而且借着道家的“自然观”,禅宗受到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文人士子的欢迎。而“禅宗”思想其实弱化了宗教思想中“生死”的大问题,并且简化了修行的道路。禅宗追求“行事为人,无所用心”的“不修之修”,崇尚“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顿悟。在一衣一饭中的自然修行,将目光关注在现世,禅宗的思想更接近中国式哲学,而离佛教的原始教义和修行方法则比较远。
由此观之,影响中国人世界观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以及禅宗都回答的是哲学思考而非生死问题,那是否可以说,中国人就是没有宗教信仰呢?我认为并非如此。
2 中式信仰即哲学
首先我认为宗教与信仰是可以分离的。关于宗教的定义在前文已经有所阐述。而现代汉语对信仰的定义则为:对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或某人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或榜样,并把它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宗教只是人类信仰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往往伴随着某些神秘的仪式和供奉的对象。而中国人的信仰则超越了宗教,体现在中国人对中式哲学的信奉。在中国古代,孩童入学识字,启蒙的第一句话便是《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就是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的基本哲学观点之一。这不能说明我们信奉“儒教”,但儒家思想却是中国人人生信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人的人生信仰就是哲学。 如果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是:哲学。那中国人的哲学又是什么?它不来自于某一本固定的经典,它不局限于某个人的学说,而是集大成中求得一种平衡。你不能说它是出世的还是入世的,因为它既出世又入世。它“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前”。它很实用但又并不肤浅。虽然中国哲学各家不同,但他们的思想、形而上学、伦理学、逻辑学的内容都以各种方式同政治思想联系着。哲学家们都是在想办法解决实际政治问题和现实人生苦难的基础上,写出了一篇篇文章和发表了很多言论,那既是他们的治国理念又是哲学思想。
这就是虽然中国古代鲜有哲学专著,但哲学思想一直璀璨发光的绵延至今的原因。而那些简短的名言隽语、比喻论证,就深深根植在中国人心中,成为中式哲学。 那为何中国人普遍不关注宗教而转向接受哲学呢?首先这里需要明确两个概念即“道德价值”和“超道德的价值”。
冯友兰先生认为: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可以叫做“超道德的”价值。爱人,是道德价值;爱上帝佛家生死观的哲学思考,是超道德价值。但严格来说基督教的爱上帝不能算做超道德价值。因为他们是把上帝当作父亲来爱的,是一种道德价值。而由于中国人多受儒家思想影响,有人认为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因而他们认为中国人并不关心超道德价值。
冯友兰先生认为,对于现世的追求是人类先天的欲望之一,中国人并不是这条规律的例外。他们不大关心宗教,是因为他们极其关心哲学。他们不是宗教的,因为他们都是哲学的。他们在哲学里满足了他们对超乎现世的追求。他们也在哲学里表达了、欣赏了超道德的价值,而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体验了这些超道德价值。所以,是哲学的世界观让中国人不依托宗教而直接关注于宇宙的超道德价值。人不一定应当是宗教的,但是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他一旦是哲学的,也就有了正是宗教的洪福。
3 中国式信仰的具体表现
不可否认的是,在禅宗出祖达摩来到中国之前,中国人心中儒释道合流的哲学观已然在形成。在民间,体现在“地狱、天堂”“转世轮回”思想的流行。在文人的诗文作品当中,亦看出三教合流的人生哲学。这里以陶渊明的人生与诗为例进行简单的说明。
靖节先生的五次入官场又五次归田园的故事,众人皆知。除了面对黑暗的官场,表现出“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之外身在|儒家到底算不算宗教?冯友兰:你的宗教信仰是什么?,多次的往返官场实际上也是陶渊明人生哲学不断形成、蜕变的过程。陶?Y明是中国文人的一个典型,除了为后世文人建造了一座心灵避难所――“桃花源”之外,在他身上也表现出中国人尤其是文人的三教合流的哲学观。
他在《饮酒》诗中说: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这是儒家用仕思想地体现。官场黑暗,他秉持着“浩然之气”终归田园,又说“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他“种豆南山”、“采菊东篱”、“不戚戚于贫贱”,这是道家避世隐遁思想地作用。关于陶渊明思想究竟是否受佛教思想影响,学界多有争论,但考量魏晋佛学玄学大盛的时代风气和他本人的诗文作品,我认为靖节先生还是受到了佛教思想地影响的。
比如,在《归园田居》中就有:人生如幻化,终当归空无。在《形影神》中有: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这样的“幻”、“化”以及“空”的思想,应该是来自于佛教思想。回到上文所说,中式的哲学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境遇中给予中国人以指导和安慰。它无形无相,却处处菩提。
4 小结
本文想探寻的主题是中国人究竟凭何安身立命?在没有统一的、强制的宗教要求下,我们安然度过千年,走过深重的苦难也创造新的辉煌。可海外华人,每每遇到文化冲突会有些气短,因为被问及宗教信仰时,我们无从回答。本文试图从中国古代思想史中找到答案,即我们是有信仰的民族,我们的信仰是中国的哲学。这个哲学是儒释道三家思想的融合,它不需要宗教作为载体,它直接关照超道德的价值,它与科学的发展不相违背。它不是“伊甸园”也不是“极乐”,它存在于箪食瓢饮之中、行动坐卧之间,它是中国人自己的“桃花源”。
随便看看
- 2024-08-11紫微斗数忌出解析:影响命运的关键因素及应对策略
- 2024-08-10稻盛和夫:科学家出身的著名企业家,其管理哲学影响深远
- 2024-08-09庄子的智慧:化解人性险恶与人生困难的哲学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道家哲学的现代意义及对先秦法思想史的意义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8-05第五届大数据与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数智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现代化
- 2024-08-04北京大学:优秀学子的梦想之地,哲学系的独特魅力
- 2024-08-03深入探究三教文化:儒、佛、道的融合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 2024-08-02王颂: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其佛学辞典研究成果一览
- 2024-08-0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 2024-07-31丁耘老师带领同学研读梁漱溟著作,探讨中国问题与人生问题
- 2024-07-31风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精髓与适中原则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29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何被指伪国学?徐晋如痛呼其为毒草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梁氏国学功底深厚,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比较,探究先秦政治思想
- 2024-07-27道家管理思想:揭示事物本质的恒道,朴散为器,道法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