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振华:关注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就“宽窄”这个哲学命题的提出
董振华:关注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就“宽窄”这个哲学命题的提出
董振华:宽窄辩证法与生活哲学
企业家日报2018.12.01 21:24
关注
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
就“宽窄”这个哲学命题的提出来说,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全国应用哲学研究会会长董振华认为,它是立足于四川本地文化的命题,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核心命题。
对于宽窄辩证法怎么理解呢?董振华从生活的本质展开论述。“生活只有对人来讲才叫生活,生活的本质是人的生命存在方式。文化是人的生命实践和生命体验。从罗素到黑格尔都有类似的表达:要想了解一个民族,就要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而了解民族文化,就要了解它的哲学。因为哲学就是民族的智慧,就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周易》里有句话,“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就集中体现出了这个民族的智慧。“道”和“器”是什么关系呢?道器不离,道由器显,器由道生。道在器中,器以载道。道是器之灵魂和本质,器是行道之资具。这里面就蕴含丰富的宽窄辩证法,董振华认为宽窄辩证法的思想精髓董振华:关注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就“宽窄”这个哲学命题的提出,可以从《道德经》里去寻找。“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等等,这都是一种宽窄辩证法。
董振华赞同李后强书记的看法,宽窄就是心学,因为没有人的“心”,没有人的思想,就没有宽窄概念。因为宽窄实际上是一种文化存在。那么,这个文化存在,在每个民族每个国家中,它的表达方式可能不同。
“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里把人类文明分为三大文明:一个是欧洲文明,第二个是中国文明,第三个是印度文明。他认为,文明的背后是文化,而文化的灵魂是哲学。这三个文明分别对应三种文化:古希腊文化、中国先秦文化和印度文化,而这三种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也就是那三种哲学:希腊哲学,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董振华说,黑格尔用哲学家的特有角度对三种文化、三种哲学背后的思维方式、体现的智慧和逻辑特质董振华:关注确定不再关注此人吗就“宽窄”这个哲学命题的提出,做了一个非常深刻的表达。他说,西方哲学是纯粹的理性,中国哲学是实用的理性。理性就要承认真和假,但是西方的理性表现为要么真,要么假,非黑即白,这是形式逻辑。而中国的理性表现为有真亦有假,可能真,也可能假,也就是说我们在宽和窄、真和假、黑和白之间并不完全分明,这种逻辑叫辩论逻辑。印度哲学是非理性的,表现就是无节制的想象佛家哲学文化精髓,印度哲学与逻辑无关。三种逻辑不分优劣、高低,各有优点。
宽与窄二者是不分的,宽本来就是窄,窄本来就是宽,宽窄不是对立,它俩本来就是一体的。天和人不是分开的,天人是合一的。而道和器是不离的,道是宽,器是窄。凡是有形的东西都是有局限性的,而道是无局限性的,但是道和器是不离的。这就进入了中国的智慧,即东方智慧。佛教也有这样的智慧,《心经》里面讲,“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这就是指着形形色色的万事万物,实际上不离背后的本质。“有无相生”也是这个意思,“有”是存在,“无”不是没有,有和无是一个相对概念,实际上无本身就是一种存在,无是用一种无的方式而存在。“这里边有一个概念,黑格尔已经接触了这个概念,这个概念就是它在《逻辑学》中讲的实有和应有的关系问题。”
董振华认为,能够通达最高智慧的不是西方哲学,而是东方哲学。到了最高境界是一个什么境界?就是不能说,就是说不出来,只能悟。因为你说出来就是明确规定,一旦行规定就是具体的了,就是有限的了。而最高境界它是无限的,它没法行规定。所以《道德经》第一句话讲的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就是这个意思。而佛家也讲“不可说”也是这个意思。
“我没有证据证明马克思直接读了《道德经》,但是我知道《道德经》在德国非常受欢迎,它的发行量仅次于《圣经》。所以说,我可以这么说,不管马克思是有意无意,他肯定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而中国智慧是什么智慧呢?就是天人合一的智慧,将来如果要解决人类面对的一系列危机,最终必须靠中国的智慧。”董振华解释说佛家哲学文化精髓,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还用了他们西方的术语来表达了中国天人合一观念。他所设想的未来的理想社会——共产主义是什么?马克思认为,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与自然界之间、人与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与本质、对象化与自我确证、自由与必然、个体与类之间斗争的真正和解。
“天人合一,自然就是天,那么人就是人。天人合一实际上是科学和哲学的联姻,也就是工具和价值的合体,而避免工具与价值的分裂。”董振华认为佛家哲学文化精髓,这里边也充分体现了宽窄思想。《道德经》为人类继续生存发展下去,指明了一个方向。
随便看看
- 2024-08-11紫微斗数忌出解析:影响命运的关键因素及应对策略
- 2024-08-10第八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 21 世纪,依法治国和政治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 2024-08-10稻盛和夫:科学家出身的著名企业家,其管理哲学影响深远
- 2024-08-09庄子的智慧:化解人性险恶与人生困难的哲学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道家哲学的现代意义及对先秦法思想史的意义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8-05第五届大数据与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数智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现代化
- 2024-08-04北京大学:优秀学子的梦想之地,哲学系的独特魅力
- 2024-08-03深入探究三教文化:儒、佛、道的融合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 2024-08-02王颂: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其佛学辞典研究成果一览
- 2024-08-0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 2024-07-31丁耘老师带领同学研读梁漱溟著作,探讨中国问题与人生问题
- 2024-07-31风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精髓与适中原则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29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何被指伪国学?徐晋如痛呼其为毒草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