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者侧重的方向不同,但是在最后却能合流
三者侧重的方向不同,但是在最后却能合流
中国人的人生哲学总是在儒释道中相互穿梭,指导自己的人生道路。三者侧重的方向不同,修行法门各有不同,但是在最后却能合流,最终植根到民间的文化和信仰,不能不说是一件有趣的现象。
图:中国人的天地七十二全神图,有佛有道,也有孔子、颜回
儒释道都是在教导一种人生的态度,佛家教人不畏死,道家教人珍惜生,而儒家则教人怎样用一种刚毅的态度度过生与死之间这既漫长又短暂的一生。
知其因果,放下执念,不惧死亡是佛家看透人生的大智慧。“空”是佛家常讲的概念,《心经》讲空,《金刚经》也讲空。
图:《金刚经》的四句偈
有些人认为空是虚空一场,其实“空”在佛家那里却不是虚空或者虚无,空应该是一种状态,是诸事无常中所蕴含的一种无定所、无定式的永恒变化。万物在变,执其一端难道不是虚妄的吗?同样生死也是如此,畏惧死亡就进入到了我执,只有放弃执念,才能参生死,达涅槃。但是不畏死亡并非是让人轻视死亡,随意处置自己或他人的生命,这样就又有违世间的因果,堕入魔道。因此,佛教徒修行的法门讲求“六度”佛家生死观的哲学思考佛家生死观的哲学思考,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图:佛家六度
但是这些就够了吗?如果诸事无常,要放下执念,那是不是要逆来顺受、随波逐流,又太消极了呢?佛家好像没有很好的说明这个问题。
道家则从另一方面解读人生,道家的本质是“贵生”。虽然佛教中“戒杀生”也体现了“贵生”的理念,但是佛教没有对如何珍惜自己的生命说的很透,因为一不小心就会回到“执念”上去,而是交给每个修行的人自己去开悟。道家则不同,道家毫不避讳珍惜自己身体的理念,道家讲“贵生”首先就是贵自己的“生”,因此道教中最讲究养生,修真也好,求丹也好,都是为了得长生、证仙道。道家的修行法门讲究“精、气、神”,即“炼谷化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需合道”,人食五谷,与“道”相去甚远,只有通过精气神反推修炼回去,才能证得大道,羽化成仙。当然贵生也不能进入过于执迷,盛世归隐、寻方证道,珍惜自己的身体的同时三者侧重的方向不同,但是在最后却能合流,也要乱世下山、降妖除魔,拯救他人的生命,方得平衡。这一点又与佛家的理念暗暗契合了。
图:精气神被称为道家三宝
不畏死、珍惜生,是佛道两家关于生命与死亡问题极高的智慧,值得我们好好思考。但是生与死之间的人生呢?佛道两家好像又没有很好的回答这个问题,所以佛道之学常让人觉得消极避世。
儒家则与他们相反,儒家好像并不怎么考虑生死的问题,或者说不主要考虑这些。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还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 儒家教人更多的是如何在生与死的区间内佛家生死观的哲学思考,不断地完善自己,追求自己学问中的道三者侧重的方向不同,但是在最后却能合流,达到“与天地参”的圣人境界。因此儒家要将自己的学问用于人生的实践(“学而时习之”),坚定心中的信念和理想,即使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甚至可以“杀身成仁”、“舍生取义”。那么问题来了,那要如何达到这种境界呢?如佛家“六度”,道家“精气神”,儒家修行的法门是什么呢?我以前觉得应该是《大学》中所讲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当然的确是汉代以来儒生修身、治学、处事的人生指南。但后来知道《大学》是秦汉经帝王改造后的儒家作品,“八条目”可能并不一定就是孔子或者说早期儒家的想法。孔子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子贡看到原宪贫却非病、穷困潦倒而矢志不移,想起老师的教导而惭愧不已。儒家虽然也有“平天下”的理想,但是它毕竟不是一种成功学,孔子的主张也并非要求所有的儒家弟子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目的。儒家是有教无类,是一种育人的学问,将人教育成为能守住仁心的君子、贤人乃至圣人,达到“止于至善”的状态。所以儒家的修行除了“八条目”,也许更接近孔子想法的是孟子所说的,要善养浩然之气,不断促进自身的完善,实现个人的圆满。
图:儒家的三纲八目
儒释道是中国文化精神的核心,对生、对死、从生到死的哲学思考都在这里。三者的目的不同,修行的道路不同,却存在着天然的相互补充,以至构成了我们中国人完整的人生观念和健全的民族性格。
随便看看
- 2024-08-10庄子:战国中期的智者,用化应对险恶人性与困难人生
- 2024-08-10老子的大智慧及其现代意义:儒道互补与中华文化的发展
- 2024-08-09庄子的智慧:化解人性险恶与人生困难的哲学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道家哲学的现代意义及对先秦法思想史的意义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7政治问题与权力制约原则:现代民主理论的基础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下社会人生的滋养与指引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
- 2024-07-29企业治理新启示:从中国古典文化中汲取吏治精华
- 2024-07-29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何被指伪国学?徐晋如痛呼其为毒草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8梁氏国学功底深厚,将西方近代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思想比较,探究先秦政治思想
- 2024-07-28道德经第 37-40 章解读:道的力量源泉与天下自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