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第17讲: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

《中国文化概论》第17讲: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

(17 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礼乐瓦解引发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最底层贵族的文人阶层从沉重的宗法桎梏中解放出来,获得了独立的社会身份地位。诸侯求贤若渴,进一步助推了士大夫阶层的气势。学者的兴起,意味着形成了一个以“工心”为己任《中国文化概论》第17讲: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从事精神创造的专业文化阶层。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注定会受到他们的深刻影响。

戴念、方可礼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2: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

案例一:汉文帝开车到中卫桥时墨家和道家在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有什么特点,突然有人从桥下跳了出来,让皇帝的马尖叫着跳了起来。为了惩罚。经审讯,发现男子在桥下躲避皇上的车,误以为车已经过去,急着回家。没想到,皇马被吓坏了。张世智认为此人有过错墨家和道家在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有什么特点,只是违反了“清关令”,被处以罚款后被释放。

案例2:汉武帝实行货币制度,但掌管财政的严毅反对《中国文化概论》第17讲: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武帝不悦。后来有人在颜奕面前批评政府,颜奕没有反驳,只是冷笑一声。廷尉张唐弹劾:作为九清的重要大臣,他没有公开发表意见,而是在肚子里诬蔑皇帝。这叫“腹诽”,是“大不敬”!严毅被囚禁,死在狱中。资料三:钟书答:“……春秋大同,天地经常,古今交情。今时,师道各异,人各异,百态百态。各家各有方墨家和道家在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有什么特点,各有各的意思,保持统一,法制多变,不知何去何从。 ”待答完,皇帝立钟书为江都大臣。 ——《韩书·董仲舒传》

材料4:就世间的道理而言,一定是微妙的、微妙的,各有千秋;从古到今,不可改变,唯有古圣人才能做到;他们所做的和所说的可以为世界的子孙后代服务。不容易的大法。 ——朱熹《行官殿召见》

材料5:我不关心前三代;后三代是汉、唐、宋。一千多年中间,没有对错,怎么可能没有对错?贤把孔子的对错看成是对错,他不知道是非。 ——李智的藏书

(1)根据资料1,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春秋战国士大夫阶层兴起的历史条件。(4分)举个例子说明“士大夫”的崛起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2分)

(2)张世之和张唐对得罪皇帝的判断大相径庭,排除其他因素,立法指导思想有何不同?(2分)

(3)总结材料3的观点。(2分)分析董仲舒提出这些观点的主要原因。(1分)

(4)根据资料四、5,指出朱熹和李治对孔子思想的态度有何不同?(2分)并分析原因。(2分)

(5)根据以上材料,总结指出儒学自汉代以来长期被视为正统思想的主要原因。(2分)

标签: 是非阶层原因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