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题)审美标准——意境美中国园林

(每日一题)审美标准——意境美中国园林

审美标准——意境美

中国园林最根本、最核心的是意境美,造园格调是最终追求。所谓意境,即通过有限物象来实现无限意象的空间感觉,“境生于象为”,使观临者获得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从而使物象给人情感体验和理念升华。

唐代诗人孟郊有诗云:“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雷。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意境美即含蓄美或恍惚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让人在若有若无、若实若虚的恍惚之中触景生情,由“象”到“精”,去悟“道”的最高境界,得到最高的精神享受。

园林意境设计关键在于“虚”字。“致虚极,守静笃,吾以观复”,虚明而静。得“虚”之法有三。

一是实景虚构,对景物进行有机分割、延伸、交溶、流转,如分景、隔景、框景、借景,扩大丰富空间,虚幻莫测产生幻觉效应;

二是虚景罗织,把色香味声、光影、节令感受组织到景物之中深化主题,如扬州可园就是利用节令变化的典例;

三是诗文启迪,通过诗文题刻匾额使古典园林与诗文意境相映生辉,营造浓厚的诗意氛围和艺术境界。

意境的哲理是意境美的心灵升华。道家的美学思想最终追求的是“折理察全”,对于现实人生并不是完全回避消极的,不乏对人生态度、历史责任、社会理想、宇宙大化的思考。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最好的例证。总之(每日一题)审美标准——意境美中国园林,园林意境美的有无高低是成功与否的标准,与道家思想的指导和灌注是分不开的。

园林手法的八大“道术”

法无定式,园林构景手法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宗”即“阴阳之道”,“道生之,势成之”是园林艺术的总论。道者,造化之根;德者,造化之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合,前后相随”是基本法则,概括为“阴阳合德之术”。“矛盾”双方互换,但“阴阳”有质的规定,其相对性是有条件的,不能易位。如上为阳,下为阴,二者不可互换。道家更为青睐“阴”。“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辩证思维原理,也是中国园林技术处理的民族特色。

中国古代匠师在运用园林建筑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阴阳哲学观念方面,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境界。其“道术”可概括为以下八种。

一、有无相生。根据阴阳八卦原理,阴中生阳,阳中生阴,园林各局部之间,通过有无相生来演进发展,每对“有无”都是一个新天地,是一种系统循环论。如在空地上砌云墙分割空间,墙为“有”,墙上开月门,则为有中生“无”。而月门又框景于其中,为“无中生有”。框景、夹景、借景等手法均基于此理。苏州园林中此法运用很多。

二、虚实结合。虚实含义与“有无”有同理相生一面,强调其对比成趣的构思特征。建筑理论中有实空间、虚空间之说。院落、廊道、穿堂、过厅等均属半实实虚的中介过渡空间。虚实结合就是以这样的空间层次变幻而达到有机统一。阴阳学说中有太阳、少阳、少阴、太阴四象,而少阳这样的中介空间的意义,正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让人进入“游心太玄”的妙境所在。

三、隔连相随。咫尺千里,小中见大,注重空间的流动与延伸。中国风格的流动空间有两大特色:一是空间蜿蜒曲折自由,浑然连续的曲线波浪式;二是从一种意境空间到另一种意境空间是“自然而然”的诱入式,空间界定模糊互融。隔而不死,连而不乱,隔中有连,连中有隔,二者矛盾又相互作用转化,隔连相随,离合相依,交替运用,形成空间韵律、节奏和情调,互相衬托。这种流动的空间大大增强了园林的艺术生命力。

四、开合相应。在园林建设中不利于构景、不美丽之处要遮掩,关闭视觉走廊,即“合”。如“别有洞天”、“园中园”。需要借景时要“开”(每日一题)审美标准——意境美中国园林,如“日薄云天”、“纳万顷之汪洋,收四时之浪漫”。开合要有致,讲究阴阳调适道家的思想核心是哪三个,相互感应,以达到动平衡。

五、动静相承。苏州拙政园中南朝王籍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把动静之美一语破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互含为环境艺术之大要。然而“致虚极,守静笃”,动为手段,静为目的。如烟雨楼、听鹅轩、荷风四面亭,听声鸣之雅趣,体风拂之乐事,祛除烦恼,宁静致远,修身养性。

六、藏露相因。此贵在含蓄之美,欲露先藏、似藏非藏、似露非露、若隐若现。或以照壁隔断视线,或以山石遮掩主景,或以狭长引导空间酝酿情趣,最后豁然开朗,妙境顿生,出人不意。这是东方独特的审美特征,从深层的心理结构映射出老庄哲学思维模式的睿智光芒。

七、形神相宜。通过特定的具体景物形象的表现,恰当地传达出意境设计要求的神韵风采。形神统一表现在以神制形,以形传神,神为体,形为用。“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宜亭斯亭,宜榭斯榭”。皇家园林豪华气派道家的思想核心是哪三个,私家园林天然朴素。颐和园佛香阁十分壮观,拙政园远香堂给人以亲切之感。

八、情景相融。中国园林多反映士大夫阶级的思想情趣。明清时期文人写意园风格浓厚,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又受到匾额题对的文化熏陶。“片山多致,寸石生情”,“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郑板桥《题画竹石》)道家的思想核心是哪三个,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主客观统一,使人触景生情,融情于景。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