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墨家的社会整合方案——浅析治民思想的异同及现实意义
儒、道、墨家的社会整合方案——浅析治民思想的异同及现实意义
儒、道、墨家的社会整合方案——浅析治民思想的异同及现实意义纵观中国历史,不论是儒家、道家、墨家,都有自己的一套社会思想、处世方案、社会整合方案,其目的一方面是用以稳固统治者的权利,一方面更是调节社会矛盾、创造和谐的社会秩序。其中,社会整合的方案显得尤为重要,它包含着统治者如何制定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如何管理国家政府和军队以及如何治理广大民众。下面,我们就单从治民思想来看儒、道、墨三家的社会整合方案。首先,道家的治民思想主要围绕一个“道”和一个“无为”。道家认为世上万物都有一定之规,都是以“道”运行的,人类也必须依“道”而行。他们把社会规范的出现和发展看做是人类破坏了自然之道以后难以为继的产物。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到,老子的治民思想中一是要自愚并愚民,即“镇之以无名之朴”;二是要无为,“以无事取天下”;三是要少思寡欲而常知足,即“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让民众保持一种淳朴、无忧无虑的状态,自然不会趋利附势、追求虚名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异同及现实意义,社会也就太平安定了。道家另一代表庄子也本着“无为而治”“任其自然之道”的思想,把用于整合社会人群的智谋、约束、道德、交接等都看做是累赘无用之物,应舍弃,人么各得自由,顺其自然,保佑自己的天性,则社会不求治而无不治。
接着,儒家的治民思想则不同,它以“仁道”为指导思想,主张以“以人为本”、为民求利为出发点,制定一定得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以“信”为标准,调节人与人的关系,维系良好的社会秩序。孟子的治民思想中最能体现“仁道”,他主张的“与民同乐”论和“与民制产”论都是从民众出发,一个是提倡上者有仁义之心,知民的苦乐,通工易事,同忧同乐;一个是要统治者为广大群体谋福利,使民有恒产,制民之产,使民生活有保障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异同及现实意义,才能施以教化,使之乐于遵从社会规范并有向善之心。孔子则着重强调“信”,强调人际关系上的自信、互信、守信,社会是一人与人的相互信赖为基础的,认为“信”是维系社会群体生活秩序和谐运行的关键所在,由此才出现了儒家经典的“礼治”和“仁”的思想。最后,道家的治民思想不如说是治理社会问题的思想,它是伴随着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的现实而产生的。它主张“兼爱”“非攻”,提倡“爱无差等”,不论是统治者还是普通民众都要爱他人、行仁道、关心爱护他人。墨子认为战祸源于人们彼此不兼爱,要停止争执和战乱,维持国家的长久治安,必须把“兼爱”作为人彼此交往的准则,他以恻隐之心为仁之端,主张把人所本有的孝悌之心、恻隐之心扩充放大为普遍的爱他心,这才是彻底的“爱”。
经过上述的概括,我们能够看到儒、道、墨家的治民思想中存在着许多相同的地方,他们有着相互继承并充分发展的方面。第一,治民宗旨相通。他们都是以民为本,先从民众的利益出发,以仁、义之道为基础,做到安定民众,使之生活有保障,使之心理存安慰,从而逐渐消除向恶之心、产生向善之心。第二,治民的目的一致。三家的思想都是本着为国家谋求稳定和谐的运行秩序来确立中心思想的,他们都把治民作为社会整合方案的根本,只有治民之道适应社会现实和国情,得到很好的运用和发展,社会秩序方能稳定,国家方能昌盛。然而,由于三家处于不同的社会时期、面对着各自的社会现状和特征,对于社会整合的方案也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自然就有着他们独特的不同之处。第一,三家的主导思想不同。道家以“无为而治”为主导思想,不能违背自然之“道”,主张放任各方,令各自有为,调和使之顺其自然。而儒、墨二家则以“信”“仁”“义”为依据,主张促使民众自信、他信,爱他人,同忧同乐,减少矛盾冲突。第二,对象不同。儒家主要是针对民众,要民众懂得“礼”“义”“信”的准则和规范,遵守并广泛传播,要提高自身的礼仪和修养,而道家和墨家则着重在统治者一方,主要是为统治者出谋划策,从整个国家的运行出发,提出了治理民众的无为或有为的方案。
第三,主张贯彻的方式不同。道家“无为而治”,摈弃儒、墨家主张的整合人群的智谋、约束、道德、交接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认为那些事累赘、引起祸端的根源,以不求治而无不治;而儒、墨家则主张确立一系列的符合民众利益的规章制度,便于统治者对于国家上下的管制,也使民众有明确的行为规范和制度作指导,从而能对民众施以教化,普及向善之心。虽然,儒、道、墨的社会整合方案是针对他们当时的国情和社会状况提出的,但是,他们的思想和主张,仍然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社会改革有着深远而突出的现实意义。如今,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异同及现实意义,以人为本,就是我国一直以来坚持的宗旨,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利,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邓小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代表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在我国领导人从国情出发,站在人民的角度,为民谋福利的表现;科学发展观,以以人为本作为核心,坚持以可持续可发展的理念,带领全民重视环境、减少污染、杜绝浪费,创造我们共同生活的美好地球;近年来的三农政策出台,开展补助种地农民儒、道、墨家的社会整合方案——浅析治民思想的异同及现实意义,提高粮食收购价格,鼓励大学生、高技术人才下乡支农,新型电器下乡等等活动,是“制民之产”,通过直接或间接地补助儒、道、墨家的社会整合方案——浅析治民思想的异同及现实意义,为农村贫困地区提供物质基础,为城乡差距的缩小打下扎实基础,更是“与民同乐”,这也体现了国家不再过分重视发展城市地区,逐步体会到农村的现实和农民的难处;西部大开发蓬勃发展,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高知识人才注入边缘地区,国家鼓励边远地区自主发展,提倡发达地区积极支持帮助,以此缩小贫富差距,实现“民同乐”„„近年来提出的八荣八耻,提倡人们仁义、守信、道德、约束,不正是儒、道、墨家“仁道”“兼爱”的体现吗?它形成了一股知荣辱之风,为全国民众提供了遵守和传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使人们逐渐自觉地养成诚实、守信、忠义、自信的良好品德。那些令人尊敬的学者们留给我们这么多,他们教会了我们仁、爱、义,教会了我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应对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着无法比拟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我们将继续继承和发扬下去,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安定,国家逐渐繁荣昌盛。
随便看看
- 2024-08-11中国逻辑和印度逻辑:东方逻辑思想的两大源泉及特质研究
- 2024-08-10法学院党委:以党建促发展,推动学院各项工作稳步前行
- 2024-08-10第八章: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 21 世纪,依法治国和政治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8-05第五届大数据与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数智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现代化
- 2024-08-04书法的文化意义与社会功能:中国文化的道、礼、和
- 2024-08-0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及对企业经营的启示
- 2024-08-0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 2024-07-3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下社会人生的滋养与指引
- 2024-07-2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构社会价值和信仰体系——以曲阜为例
- 2024-07-25儒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深远影响
- 2024-07-25道家代表人物及作品:老子道德经与庄子南华经
- 2024-07-24道家学派思想:老子与庄子的自然无为之道
- 2024-07-23朱光潜的移花接木:道家还是儒家?克罗齐美学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对接
- 2024-07-22佛教思想主张众生平等,业报轮回劝人弃恶从善
- 2024-07-20以儒学精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挑战与路径探索
- 2024-07-19米德的文化决定论:社会条件与文化机制对个体和两性人格的影响
- 2024-07-19解析技术决定论:技术自主变迁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2024-07-12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民族危机下的中国社会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