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不仅仅是一本占噬用书

:《易经》不仅仅是一本占噬用书

《易经》不仅仅是一本占噬用书,而且还是一本哲学名著。是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谐和辩证思想的哲学是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握自然运行的规律,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下面跟小编一起来看一下易经与人生智慧的联系吧,欢迎阅读。

易经与人生智慧

周易》作为一部古代占筮之书,古人创造它是为预知社会人事的吉凶祸福变化,但它通过两个最基本的符号“一一”(阴)“一”(阳)以及看似离奇的卦辞、爻辞,从哲学层次上深刻地剖析世界、解释世界,揭示世界的创造与宇宙的组构变化规律。《周易》经文记有许多殷周历史故事,传文多反映儒家政治、哲学、伦理思想。它以八卦形式推测自然界和社会变化现象,富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体现了东方智慧与哲学思想的光辉。它对象、辞、言、意、神、妙、文、变的阐述,对动静、开合、聚散、盈虚、刚柔等对立因素的把握,对后世的哲学、美学及艺术创造都有很大影响。《周易》不仅被用于占筮以预测未来,而且被广泛地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人们道德修养的指南。

《易经》还同时包含着许多的做人智慧以及处世的智慧。我们通过研读易经,学习更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可以让我们在这个世界生活的更好。

《易经》不但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而且是自古以来,就被推崇备至,尊为“群经之首”。 《周易》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万物之情;就天人之际,探索宇宙、人生必变、所变、不变的大原理;通古今之变,阐明人生知变、应变、适变的大法则,以人为类行为的规范。这一天理即人道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称作“天人之学”,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一切学术思想的根源。

《易经》的做人智慧。《易经》强调变化,给人指方向,指道路,但道路、方向本身不是成功,一切都在时空中,路还是得靠自己走,走快走慢,和谁一起走,怎么走,况且路也有岔道,取舍即有吉凶成败,易不能告诉人所有,全在自己把握。

所以,应当这样说,阴阳交错变化,数字错综复杂,正如世事如棋,人心似海,这就是变化。知道变化,便可读易经,便可用易经,也便知人事,亦可于此世界,安身立命。

天地鬼神都说谦逊好

原文:有大着不可以衣,故受之以《谦》。

译文:《序挂》的说法更加单刀直截:“有大着不可以衣,故受之以《谦》。”—“天”有大而亏其盈,益其谦;“地”有大而变其盈,流其谦;“鬼神”有大而害其盈,福其谦;人类有大而恶其盈,好其谦。君子有大,天下安危系于一身,所以他理应把天、地、鬼神浩然之谦统统都包括在自身里,以期吉祥利达。

活学活用:作为一种政治投资,既然“谦”道能够给人们赢得这么大的回报,那就不妨“牵着胡子过河”—先谦虚(牵须)一把再说!

人的第一大美德,就是第一大本事。翻遍《易经》六十四卦,如果说一点瑕疵也没有的,只有谦挂。即使是乾、坤两大卦,都是有他不好的地方,唯有谦虚和谦逊连鬼都喜欢。《易经》说,谦逊,通行无阻。因为天的法则,是阳气下降,救济万物,而且光明,普照天下;地的法则,是阴气上升,使阴阳沟通,所以亨通。

天的法则,使满盈亏损,使谦虚增益;地的法则,改变满盈,使其流入谦卑;鬼神的法则,加害满盈,降幅谦卑;人的法则,厌恶满盈,喜好谦卑。这些,并非杜撰。它的原文是“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如果你是一座山,你不畏惧,不怕一切。好!风来吹你,雨来淋你,终有一天,要把你损为平地。

如果你是一座山,你把山隐藏起来,说你是平地,甚至是洼地,这样,风会刮来许多 尘土,雨会流来许多泥沙,终有一天,你要出人头地。

谦逊,是最大的本事。

有伟大成就的人,不可自满,必须谦虚;想成就伟业的人,必须谦虚,不可自满。

古人有一句名言:“卑让,德之甚。”所谓卑让是压低自己的地位去屈就对方,这就是“处世”的根本。刘备本身所具备的德就是这种卑让的态度,其中又可分为两个方面,即谦虚和信赖。

《三国演义》中,曹操为什么将能力远不如自己的刘备视为最强的对手呢?根本原因在于刘备拥有一种足以弥补跟人能力不足的秘密武器。这种武器不是别的,是用人,如果把“善于”作为一种“德”,那么,刘备便是靠这仅有的一德而显其贤能。

事业成功需要好人缘。人缘哪里来?安定的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哪里来?应该说,全都从谦虚中来。《易经》的谦卦里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对于谦虚,连鬼神都喜欢,何况人呢?”谦虚是成功的聚宝盆。

谦虚,或者说谦让,还是认识最锐利的武器。

善恶到头终有报

原文: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译文:“余庆”、“余殃”的“余”字,余是剩下来的,余是有变化的,并不是一定本身就报,这是中国人对因果报应的定理,中国文化一切都建立在这因果报应上。

活学活用:佛教的精神是无我利他,利于众生的一种精神。佛教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前世有善因,今生有善果;前世有恶因,今生有恶果。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古老的箴言,仔细品味,的确能咀嚼出于今人生活实践有益的营养。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表达了善良人们的强烈心理期待。拉法格在《思想的起源》一书中向人们描述了原始人对善恶有报的深切渴望。其实,文明人有何尝不是如此?正义的理念无论怎样千变万化,报复的公正,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始终是正义一成不变的内涵之一,文明人类早已把善恶有报嵌入正义的深层结构之中。也许正是对善恶有报的渴望,才有对善无善报,恶无恶报的一些现象的控诉,及古代社会对清官的期盼与向往和宗教对来世报应的虚设。因此,顺乎民心,自然包括尽可能地满足老百姓善恶有报的愿望。

善恶有报是健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他意味着社会的正义,一个好人没有好报,坏人受不到社会惩罚的社会,无论如何与公平正义相去甚远。它意味着社会的效率,社会发展各项事业的繁荣,从根本上仰赖人的积极性的充分调动,而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就必须对有益于社会的行为给予奖赏,对危害社会的行为给予惩罚;他意味着社会秩序,因为社会秩序的诸多要素,诸如人心的顺畅,社会凝聚力的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营造,害群之马的铲除均与善恶有报有着因果关联。

善恶有报也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途径之一。经验表明,社会赏罚与人的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以善恶有报为基准的社会赏罚机制无疑是美德赖以生长的肥壤沃土。

徜使人们的善行得不到应有的奖赏,甚至不得不付出高昂的代价,比如见义勇为不但流血还要流泪,诚实经商并未因其诚实而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反倒被人讥为傻子,那么,还能有多少人经受得起如此严峻的考验而义无反顾?同理,如果恶行受不到应有的惩罚,甚至还会得到奖赏,其后果必然是造成挡不住的诱惑,使作恶者更加有恃无恐,使原本善良的人受到侵蚀。

易经经典名言

1、君子学以聚之易经的人生智慧5,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2、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埋,其道光明。

3、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4、君子以俭德避难,不可荣以禄。

5、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6、巩用黄牛,不可以有为也。

7、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8、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9、君子道长。小人道消。

10、慢藏诲盗,冶容诲淫。

11、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坤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12、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13、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14、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15、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16、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17、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18、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

19、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20、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21、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

22、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23、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24、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

25、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

26、知至至之,可与言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27、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8、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9、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

30、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31、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32、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33、君子以惩忿窒欲。可损之善,莫善忿欲也。

34、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35、夫妻反目,不能正室。

36、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37、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

38、书不尽言:《易经》不仅仅是一本占噬用书,言不尽意。

39、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40、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事而不伐,德博而化。

41、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

42、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43、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44、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45、闲有家,悔亡。

46、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47、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48、其行次且,位不当也。闻言不信,聪不明也。

49、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

50、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51、夫妻反目,不能正室也。

52、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53、危者使平,易者使倾。

54、天地不交,否。君子以俭德避难,不可荣以禄。

55、师出以律,失律凶也。

56、损上益下,民说无疆。自上下下,其道大光。

57、天道亏盈益谦,地道变盈流谦,鬼神害盈福谦,人道恶盈好谦。

5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59、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60、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61、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易经》不仅仅是一本占噬用书

62、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

63、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64、饮酒濡首,亦不知节矣。

65、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贞吝。

66、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67、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68、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69、眇能视,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

70、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71、君子好遁,小人否也。

72、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73、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

74、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75、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76、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77、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78、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

79、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80、见机而作,不俟终日。

8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82、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83、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84、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合义,贞固足以干事。

85、庸言之行,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

86、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87、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88、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89、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90、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之大,民劝矣哉。

91、不远复,无祗悔,元吉。

92、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93、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94、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95、劳谦,君子有终。

96、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

97、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

98、无妄之药,不可试也。

99、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100、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周易是哪个朝代的易经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1]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2]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易经》不仅仅是一本占噬用书,《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势力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3]

《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2]

《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

成书背景

中国早期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先民们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因而产生了对神的崇拜,认为在事物背后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的存在,支配着世间一切。当人们屡遭天灾人祸,就萌发出借助神意预知突如其来的横祸和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的欲望,以达到趋利避害。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其中最能体现神意的《周易》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5]

成书时间

成于西周

顾颉刚关于《周易》卦爻辞制作年代的考证结论,认为周初作。李学勤也认为顾颉刚此文“推定经文卦爻辞‘著作年代当在西周初叶’”,“为学者所遵信,可以说基本确定了《周易》卦爻辞年代的范围,是极有贡献的”。[6]

成于战国

大多学者认为《易传》成书于战国。易传的成书问题,自欧阳修《易童子问》与苏轼之后,数百年来已经罕有人再信是孔子所做了,钱穆、顾颉刚、冯友兰、郭沫若、李镜池等等海内外的学者名家均断定司马迁《史记》的说法不足信。其称易传为孔子所做,若非司马迁之误,就必是汉儒刘歆所伪窜。根据《易传》的内容来看,应是在孟子、荀子的性命天道之学出现以后的作品,有明显的黄老道家与阴阳家色彩。[7]

成于西汉

顾颉刚根据箕子和康侯两条卦爻辞,指出《周易》卦爻辞为文王所作的传统说法不可信[8] 。顾颉刚继《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之后作《论易系辞传中观象制器的'故事》,是对其所说《周易》卦爻辞所无的观象制器故事的专门考论,意在证明《系辞传》观象制器章讲到古史帝系人物的话是西汉后期人的说法。[9]

关于《系辞传》与《世本》的关系,胡适指出,“《世本》所据传说,必有一部分是很古的,但《世本》是很晚的书,《系辞》不会在其后”[10] ,“《世本》不采《系辞》,也许是因为《系辞》所说制作器物太略了,不够过瘾。《系辞》那一章所说,只重在制器尚象,并不重在假造古帝王之名。若其时已有苍颉沮诵作书契之传说,又何必不引用而仅泛称‘后世圣人’呢?[11] ”郭店战国简本《老子》的面世,证明胡适对顾颉刚的批评是正确的。

周易作者

《汉书·艺文志》在描述《周易》的成书过程时,称“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三圣,即伏羲,文王和孔子。

否定孔子作《易经》的大学问家很多,如欧阳修、龚自珍。当代学者钱玄同精心考据后认为“孔丘无删或制作‘六经’之事。”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断言:“谁为作者殊难确指,归功一圣亦凭臆之说”。清儒家学者几乎一边倒认为“孔子以前不得有经”,康有为则认为:“凡‘六经’皆孔子所作”。

根据现代学界研究,一般认为,《周易》(64卦及卦爻辞)为周初周人所作,重卦出自文王之手,卦爻辞为周公所作。[12]

名称由来

《周易》又称《易经》,分为经部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而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5]

“周易”一词的解释,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二种:一种认为《周易》是周代占筮之书;一种认为《周易》是讲变化的书,英文中The Book of 的译文就是取此义。

:《易经》不仅仅是一本占噬用书

春秋时易经的人生智慧5,就有《周易》提法,在《春秋左传》这部史书当中,多次提到“周易”,但从当时人们运用的《周易》看,只包括六十四卦的卦画(符号)卦爻辞。

战国时,以解释《周易》为宗旨的《易传》成书。《周易》和《易传》并称为《易》,如《庄子》所谓“易以道阴阳”、《荀子》所谓“善为易者不占”之“易”包含了《易传》。

西汉以降,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采纳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效仿先秦与汉景帝把道家黄帝与老子的著作称经的做法,也把孔子儒家的著作称为“经”。《周易》和《易传》被称为《易经》,或直接称为《易》。自此以后,《周易》、《易经》、《易》混合使用,有称《周易》,有称《易经》,有称《易》,其实含义一致,均指六十四卦及《易传》,一直沿用到今天,仍然没有严格区分。有的学者为了区分《周易》经传之不同,称六十四卦及卦爻辞为《周易古经》,称注释《周易古经》的十篇著作(易传)为《周易大传》。[5]

“周”之涵义

具体地说,“周”字,有二义:

①:指周普、普遍,即易道广大,无所不包。东汉郑玄《易论》,认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13]

②:指代号,即周朝,古代常称周朝的书为周书,如《周礼》、《周语》等。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认为“周”是指岐阳地名,是周朝的代称。也有人认为《易经》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亦有人依据《史记》的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认同《易经》因周文王得名。[13]

“易”之涵义

①易由蜥蜴而得名,为一象形字,此说出自许慎《说文解字》;而蜥蜴能够变色,俗称“变色龙”,所以“易”的变易义易经的人生智慧5,为蜥蜴的引申义。[14]

②理解西周之“易”,理当以西周礼乐制度的变革为条件。

③日月为易,象征阴阳。从文字学看,“易”字的构成是“日”、“月”。“易”上为“日”。

④日出为易。“干”的本义。

⑤易是占卜之名。

⑥变易、变化的意思,指天下万物是常变的,故此《周易》是教导人面对变易的书。

⑦交易,亦即阴消阳长、阳长阴消的相互变化。如一般太极图所示。有说“易”的甲骨文为象征将一器皿水(或酒)倒入另一器皿之中,以示变换、交易。

⑧易’即是“道”,恒常的真理,即使事物随着时空变幻,恒常的道不变。《系辞传》:“生生之谓易”。

⑨指古代卜筮之书的代名词。《周礼》“太卜”的记载中,有《连山》、《归藏》、《周易》三部筮书称为“三易”,故易是筮书专有名词。[15]

东汉郑玄的著作《易论》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这句话总括了易的三种意思:“简易”、“变易”和“恒常不变”。即是说宇宙的事物存在状能的是:

1.顺乎自然的,表现出易和简两种性质;

2.时时在变易之中;

3.又保持一种恒常。

日月的运行表现出一种非人为的自然,这是简易;其位置、形状却又时时变化,这是变易;然而总是东方出、西方落这是“不易”。

【易经与人生智慧】相关文章:

易经的智慧之《易经》与命运10-11

易经思想与人生智慧11-15

《易经》的智慧与养生08-24

关于易经思想与人生智慧09-07

《易经》的智慧11-03

曾仕强 易经的智慧09-03

易经的智慧 曾仕强09-02

曾仕强《易经的智慧》10-10

易经给我们的64个人生智慧10-22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