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历史性变革背后的“中国密码”-国内
破解历史性变革背后的“中国密码”-国内
从1949年到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了70年的风风雨雨破解历史性变革背后的“中国密码”-国内,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一切仁人志士梦寐以求的社会理想。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来自哪里?世界充满好奇,时代不断追问。
人民网重磅推出“70年70问”大型全媒体系列报道,寻找历史性成就蕴含的“中国基因”破解历史性变革背后的“中国密码”-国内,破解历史性变革背后的“中国密码”。
暑期到来,大批游客来到故宫参观游览,景区内游人如织。卞正锋摄(人民图片)
七月的北京骄阳似火,但即便接近40℃的高温也阻挡不了游客的热情。
“以前暑假到博物馆,会被同学们说老土;现在故宫门票是‘尖儿货’,逛故宫洋气着呢!”来自湖南的大学生小严边抹汗边跟记者说,自从看了《国家宝藏》,他就一直想来故宫,今年终于如愿以偿。
近年来,像小严这样愿意走进故宫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尤其进入暑期,每天售罄8万张门票已成为故宫的“日常”。天南海北的游客中,有觉得用手机看故宫不过瘾,想眼见为实的;有想来看自己买的文创产品原型的;有看过《我在故宫修文物》,希望能在御花园“偶遇”王津师傅的;也有单纯想来故宫“撸猫”的……
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近年来,故宫锐意进取、推陈出新,持续为公众带来“还有这种操作”的惊喜,一个有温度、有亲和力的故宫一夜“出圈”。这个有着近600年历史的“超级古董”成为新晋“网红”,赢得了这个时代的热情接纳。
人类遗产、文明窗口,“人民的故宫”人气儿旺
自建成之日起,故宫就以其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和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闻名于世。不仅如此,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故宫对促进中国和世界各国友好往来、增强文明互鉴有着独特的意义。可以说,这些是故宫能成为“网红”的“硬通货”。
故宫,是我国古代皇家建筑的“集大成者”。
据统计,故宫城墙以内的面积达72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16.7万平方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内有殿宇宫室9000余间,被称为“殿宇之海”。像故宫这样雄伟、庄严、和谐的建筑群举世罕见。
故宫,是我国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
自1925年成立至今,故宫博物院已有件珍贵馆藏。从新石器时代的刀耕火种,到近现代的民国遗韵,游客总能在180余万件(套)独一无二的藏品中,感受到中华文明的鲜活与厚重。当宏伟的古建筑与珍藏其间的文物精品融合在一起,故宫也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中华文明的文化符号。1987年,故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故宫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
故宫,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中国风貌的重要窗口。
2017年5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邀请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外方团长配偶参观故宫。多年来,故宫见证了多个中国主场外交的重大时刻。“在传播中华文化、展示国家形象、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方面,故宫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故宫博物院原院长、故宫学院院长单霁翔说。
可就是这么美的故宫,在本世纪初,大多数人能够踏足观赏的区域尚不足整个宫城面积的1/3。直到2012年,这种情况才有了明显改善。
2012年以来,故宫新开放区域及总开放比例。
资料来源: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人民日报、北京日报、新京报等 制图:韦衍行
2012年起,故宫几乎每年都有新开放的区域。2012年4月25日,皇极殿重新向公众开放;2013年4月29日,文华殿区域文渊阁以原状陈列方式对公众开放;2016年9月29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新开放西部断虹桥至慈宁宫区域,并将二者的南北通道打开;2019年元宵节前夕,故宫宣布节日期间开放夜场,这在故宫博物院成立94年来还是首次……
2012年到2018年,故宫的开放比例从30%提高到了80%,故宫每一次开放新领域都会引发新一轮的舆论热议和参观热潮。2018年,故宫以年接待游客超过1750万人次稳居当今全球所有博物馆和世界文化遗产之首。随着开放面积的不断扩大,紫禁城的人气儿越来越旺,也几乎从此时起,“人民的故宫”开启了自己的“网红”之路。
搞文创、上综艺,“年轻化”的故宫火速“出圈”
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故宫、走进故宫,是故宫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要想向普通观众,尤其是年轻人打开尘封的历史、解读经典的文化,就需要用一种生动的、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加以表达。”单霁翔一针见血地点明了破题的关隘。
在“年轻化”的道路上,故宫文创一马当先。
2013年,“故宫淘宝”进行了改版,加强了页面设计和故宫文化元素的利用,整体设计、文辞用语更加贴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需求。2014年,故宫淘宝微信公众号刊登了《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一文,风趣幽默的语言、活泼可爱的表情包改变了年轻人对故宫的刻板印象。“画风”的转变,带来的效果立竿见影。
“朝珠耳机”获得2014年“中国最具人气的十大文创产品”第一名,《故宫日历》成为越来越多人家中的必备年货,今年年初故宫口红引发抢购热潮……在保持实用性的同时,故宫独具匠心的文创产品,将文化底蕴与时尚潮流完美融合。迄今为止,故宫已推出万余款文创产品,成为年轻人心目中“格调”的代名词。
故宫文创产品。人民网实习生 杨祎珺摄
“年轻化”的故宫甚至进军了“影视圈”。
《上新了·故宫》既有新意、又有新知,文化底蕴和美学积淀让人眼前一亮。在第一期节目中,年轻演员邓伦和周一围组成常驻的“故宫兄弟”,再加上“皇后娘娘”蔡少芬,共同实景探索“皇帝的秘密花园”。观众在“看热闹”的同时,也不耽误涨知识。在专业领域,故宫博物院影视研究所所长祝勇和工作人员张介鸣便受邀为大家讲解文物知识、科普文物保护。节目讲古而不泥古,让观众大呼过瘾。北京电视台卫视节目中心副主任程军说:“《上新了·故宫》是要告诉大家,其实600年的故宫有一颗年轻的心。”
从一系列“故宫萌物”文创产品,到《上新了·故宫》等影视节目,故宫一改过去正襟危坐的形象,紧扣年轻人的笑点、泪点、兴趣点推陈出新,赢得了青年群体广泛的“点赞”。近日,故宫博物院又新推出连环漫画作品《故宫·回声》,通过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开展动漫创新大赛,直接向年轻网民征集创意,把最具青年人特色的智慧纳入创作。
回顾故宫的“年轻化”道路,故宫确实是在“投年轻人所好”,但这种“投其所好”瞄准的不是眼前的经济效益,而是吸引青年一代更多地参与进来,一系列“操作”让“故宫活了”、让“文物活了”,“逆生长”的故宫自然能吸引更多年轻人。故宫官方数据显示,2018年,80后、90后已成为故宫博物院游客的主力,30岁以下的游客占到了40%。只有更多的青年人关注并参与进来,文博和文创事业才能有新的源头活水。这样的故宫,想不红都难。
文物获“新生”、自己会“说话”,科技范儿让故宫红得更久
不论是扩大开放面积、增加展出文物,还是推出周边文创产品和影视作品,这些终归是“外力”。激活故宫馆藏文物的生命力,让文物自己“动起来”,让文物自己会“说话”,这一切都离不开新科技的赋能。
2016年末,故宫文物医院正式挂牌。在文物医院,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先进的仪器设备让文物修复工作如虎添翼。文物修复师们借助小分子结构设备、热性能设备、应用文物CT机等先进设备为养心殿佛堂内原已黯淡的唐卡做了“全身检查”。在先进设备的支持下,放大100倍后的唐卡,每一根金丝银线都看得清清楚楚,确保了每一处细节修复都尽可能不走样。
2019年2月19日,对故宫而言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次举办“灯会”。“这种大型灯光活动,会不会对建筑和文物造成损坏?”兴奋之余,不少人都表示了这样的担忧。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次“灯光秀”在方案制定阶段,就考虑到要避免因照明对古建筑产生损害。因此,通过设定不同的灯光强度产生光影对比,使其在夜间自然产生立体感,从而达到“见光不见灯”的布光效果,既能让观众充分感受到紫禁城的夜间风采,也不会对文物造成损坏。
故宫博物院建院94年来首次举办“灯会”。人民网记者 翁奇羽摄
科技的进步,不仅为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带来了便利,也不断创新、丰富故宫的“表达方式”。近年来,故宫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在虚拟的时空中建立起一座和真实紫禁城同样辉煌的“数字故宫”。当故宫文物以数字化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被公众所触碰,古老的文明也随之被科技赋予了新的生命力。
2019年7月,“融古铄今 无界未来——数字故宫发布会”举行,故宫推出数款数字产品。其中“数字文物库”在公布186万余件(套)藏品基本信息的基础上,首批精选了5万件文物的高清影像进行公开;“故宫名画记”以数十亿级像素的超高清影像和流畅的缩放查看体验,让观众可以更加便利地一览故宫名画;“数字多宝阁”利用高精度的三维数据全方位地展示文物的细节和全貌北京故宫的历史故事,观众可以零距离“触摸”文物并与之互动。
在《如果国宝会说话》节目中,通过运用三维扫描全息数字采集技术、全息存拓技术等,故宫博物院馆藏文物凌家滩玉版玉龟也“动”了起来,新技术、新手段的运用,消除了“横亘”在文物与观众之间的隔阂,让观众与文物更贴近。
科技的力量,不仅可以让年久失修、“蓬头垢面”的文物光彩焕发,还能在大型活动中为故宫提供更多的呵护;科技的创新,带来更多元化的呈现方式和表达手段,让人们近距离聆听文物的故事。600岁的故宫,从未与科技靠得如此之近,当国宝插上科技的翅膀,尘封的过去也变得清晰,遥远的未来也变得触手可及,搭上科技“便车”的故宫,将“红”得更长久。
发挥“网红”效应,故宫承担文明互鉴重要使命
如今,故宫的“红”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故宫的公共服务也越来越人性化。对此最有发言权的,当然是游客。“我以前也来过故宫,我觉得现在故宫的服务更完善、更人性化了。”采访过程中,一位游客介绍,故宫内标识牌的内容介绍越来越详细,即便没有专人讲解也能比以前更深入地了解故宫。
实现从重管理到重服务的转变,在单霁翔看来,最重要的就是一切工作要以方便观众为中心。“我曾经用诚心、清心、安心、匠心、称心、开心、舒心、热心这八个词,来总结故宫博物院应如何服务观众这一问题,其本质是要求故宫博物院要采用人性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目的是让故宫文化资源走进人们的现实生活。”单霁翔说。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故宫的“红火”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文博事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也为新时代文博事业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近年来,故宫率先趟出了路子,积极发挥“网红效应”,带动了一大批国内文博机构积极创新、推陈出新。
荒漠与戈壁中的敦煌莫高窟,是丝路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敦煌研究院利用数字化的手段建立壁画保护的科学技术体系和数字档案,及时对壁画进行对照,监测受损情况,并同时建立“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30个洞窟的高清图像实现了全球分享,为学术研究和多元利用提供无限可能。
2018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外界合作开启“国宝耀中华”系列活动,通过手机互动操作活化再现馆藏《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中鳌山灯会、燃放烟花等场景。今年,国博又推出“福禄寿喜财”棒棒糖、“吉金之飨”浮雕巧克力等文创食品,并与商务时装品牌开展授权合作,以当代视角诠释国风,让“国博文创”持续升温。以故宫为代表的博物馆文创,连点成线,由线及面,如火如荼。
对内,故宫是“先行者”“领头羊”;对外,故宫更是承担着与不同国家友好往来和文明互鉴的重要使命。正如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所强调的那样,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从197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开始,故宫博物院共组织实施了200余项重大文物对外展览交流项目,展品足迹遍布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观众人数超过1亿人次。此外,故宫还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者。2015年10月,故宫博物院主办了“紫禁城论坛”,国内外著名博物馆馆长及来宾相聚紫禁城;2016年10月,故宫博物院邀请来自中国、埃及、希腊等文明古国的政府官员、文化学者,共同举办“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通过了旨在传承人类古老文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太和宣言》。
故宫,不仅是朱红高墙内的宫阙亭台北京故宫的历史故事,更是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世界文明互鉴的“排头兵”。如今,曾经不知庭院深几许的故宫,已成为寻常百姓和国内外游客可以自由出入的“网红”打卡地,那些“藏在深宫人未识”的文物也依靠创新完成华丽转身,成为男女老幼茶余饭后能聊、爱聊的话题。
今天,当我们站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历史节点下,回望600岁故宫的“网红”之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这既是一条从“活起来”到“火起来”的“网红”之路,也是一条自我革新、科技创新、推陈出新的文化自信之路。以故宫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发展中不断自我调整,与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和现代社会相协调,以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走近老百姓,让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活起来”北京故宫的历史故事,让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新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走出去”。
故宫博物院的老院长郑欣淼曾说:“故宫是有生命的,因为文化是活的生命。”我们希望留给后人的,是一个涌动着鲜活生命力的文化存在,而不仅是雄伟的房屋和冰冷的文物。这需要更多的博物馆主动靠近群众,不断拓展公众感知文化的渠道测八字518,吸引更多人尤其是青年群体走进博物馆、走近文物、走近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我们期待,故宫之后能有更多的“网红”博物馆,成为满足公众文化需求,汲取文化营养的精神家园。
随便看看
- 2024-04-05有生之年!金沙遗址博物馆出土金面具!
- 2024-02-17甘肃省博物馆馆藏宋代《报父母恩重经变》
- 2024-02-05小艺文艺气息,足够惊艳的苏州博物馆,你去过几个?
- 2024-01-29六项系列活动推动文化润疆工程进校园入心田
- 2024-01-19孔子博物馆藏竹雕荷蟹摆件圣者仁心
- 2024-01-11世界读书日宝藏邀请3位艺术家分享阅读故事
- 2024-01-10国美2019年“文博综合”考研真题,探寻奥秘与逻辑框架
- 2023-12-26法门寺博物馆开展“我们的节日-重阳节民风民俗”文化活动
- 2023-12-07民俗博物馆 阆中市五龙村:千年古法榨油香飘十里
- 2023-12-07常州博物馆要预约吗?最新更新来啦!赶紧收藏!
- 2023-12-07广州民俗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和建设:民间民俗风情
- 2023-12-03思越木结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最新扩建项目
- 2023-11-29金坛城市形象馆金坛博物馆纪念馆展示介绍
- 2023-11-25高密红高粱抗战馆集群新打造的非遗民俗馆开馆
- 2023-08-07海宇会同——元代瓷器文化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
- 2023-08-07陕西历史博物馆讲解员张楠为游客讲述《乐舞图》
- 2023-07-04太平路19号天后宫举办民俗活动
- 2023-07-03中国海军博物馆: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故事
- 2023-06-24中国工业博物馆铸造馆穿越时空隧道-国内
- 2023-05-26孔子博物馆与《大哉孔子》展览在曲阜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