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贤县黄河阵:上古习俗与南昌采茶戏的奇妙交融

进贤县黄河阵:上古习俗与南昌采茶戏的奇妙交融

黄河阵

进贤县

进贤县​黄河阵在南昌县蒋巷镇北望、白岸等地,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习俗,每年的正月初四到初六,在村落边的河滩沙地上,摆上据说从上古流传下来的黄河阵。灯阵由1.3长的竹竿构成,大约每间隔一米就竖着一根或红或绿的竹竿,竹竿上面则有一盏莲花底座的油灯。据当地传说,黄河阵由通天教主金箫、银箫、碧箫三姐妹所创。千百年来,三箫娘娘被视为平安、幸福的庇护神,所以黄河灯也叫幸福灯、平安灯。灯阵由99个弯,一直走完别回头进贤县黄河阵:上古习俗与南昌采茶戏的奇妙交融,象征着一帆风顺、幸福平安。还有人说,九曲黄河阵是因其路线三回九转,寓意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而得名。

南昌采茶戏

南昌采茶戏,江西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俗称“灯戏”、“三角班”,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县塔城乡凤岗村刘蜀陡等人合办岗下刘家戏班,编排大戏演出,演员行当由二旦(青衣、花旦)和小丑,增加了小生、老生、大花、小花彩旦等行当,一直沿用至今。1927年南昌采茶戏从乡村进入南昌市,1953年,被正式命名为南昌采茶戏。2008年被列为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塘南贺郎歌

塘南贺郎歌流传于南昌地区乡村,是举办婚庆礼仪、洞房花烛之夜必备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其曲目众多,歌词文采飞扬,表现形式丰富、气氛热烈。既有一人独唱部形式进贤县黄河阵:上古习俗与南昌采茶戏的奇妙交融,也有众人共同喝彩环节,是南昌县地区婚庆喜事中一种不可或缺的传统艺术表演形式。

塘南贺郎歌多为一人领歌,众人喝彩南昌历史,并有唢呐伴奏。以唱两首贺郎歌吹奏两首唢呐伴奏音乐交替进行为表演形式。贺郎歌的曲调固定,但是歌词却千变万化,丰富多彩。这些优美欢快的曲调都是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智慧财富和知识结晶,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三江抬故事

三江抬故事自唐末宋初便流传于三江镇南街村南昌历史,每年正月十三和农历八月十八是三江镇南街村蔡家举行抬故事的日子,至今已流传近千年之久。

抬故事,用故事架(一张四方的桌面南昌历史,面积约130cm*130cm,四个桌腿很短,约20cm高;四周围了一圈矮矮的铁栅栏,约10cm-15cm高;桌面中间竖有一到两根木桩,用来固定站在桌面上的演员,使其保持站立姿势不滑到;故事台左右两边套有麻绳,供扁担穿过)抬起来。抬故事的内容取材于历代传说中的神话故事、古典戏曲及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人物或情节,是当地农民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习俗表演。

南昌灯棍节

南昌灯棍节最早起源于清乾隆年间,是村里祭祀祖先、传承祖业、祈求平安的一个传统习俗。

每年的正月十二下午两点,村里的男丁纷纷聚集到村前广场,用鱼叉把直径1.5尺、长约36米的灯棍平地叉起,树立在村前广场。灯棍共分三节,顶端一节为竹子,寓意竹保平安,来年节节高;灯棍竖起后,底部四周绑上硬木棍,用木槌夯实,最后挂上灯笼。整个仪式大约十分钟。

仪式结束后,村里敲锣打鼓、燃放鞭炮,并请来戏班唱戏三天,以示庆祝。正月十六零时,放下灯棍,意思是春节已经过完,人们又要开始为一年的美好生活忙碌起来。

锣鼓十八番

锣鼓十八番是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打击乐器表现形式,南昌县八一乡胡华村、塔城乡凤岗村、冈上镇黄台村等地都有锣鼓十八番。流传至今已经有300年历史了。其曲牌众多,打法多样,气氛热烈,表现丰富,形式多样。即可单独表演,也可为民间舞蹈伴奏,是南昌县地区欢庆节日、婚庆喜事中的一种艺术表演形式。

板灯龙

南昌县塔城乡北洲村板灯龙历史源远流长,从明代以前一直流传至今已有五六百年历史,板灯龙全长800-1000m(420-500板),每板2m,4盏灯笼,演出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初七晚上,共有600多人参与演出。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