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硕士学位:王维隐居终南期间佛教思想的主要依据?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王维隐居终南期间佛教思想的主要依据?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王维隐居终南期间佛教思想研究姓名: 张丽娟申请学位级别: 硕士专业: 专门史指导教师: 李利安中文摘要・王维既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也是一位朝廷高官和佛教居士。 他因清新超然的诗作而在中国文学史上据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又因其诗富含禅趣而有“诗佛"之誉。 以往的研究多注重于王维的文学, 而对他的佛教思想很少完整的论述。 其实, 只有把握其思想, 才能理解他的文学创作与其他一切活动。 而对于中国佛教史来说, 不应该只是佛教僧人的佛教史, 还应该是佛教居士的佛教史; 不应该只是佛教的义理发展史与寺院修行史, 还应该是俗世信众的佛教信仰史和佛教生活史。 王维就属于俗世中文化精英和政治精英一类的佛教居士,他的佛教思想不但是理解其一生所有活动与成就的关键王维诗作中与佛家思想有关的作品, 也是把握那个时代中国佛教文化的一个重要依据。王维生活的盛唐时代, 儒、 释、 道三教全面发展, 相互融合, 佛教尤盛。 盛唐的文化气象既赋予了王维积极进取的精神, 也塑造了王维清净超然的形象。 他在锐意进取的同时, 学习和实践佛教,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仰型和生活化的佛教思想, 这种思想不但造就了他清净无住的人生观, 而且直接改变了他的现实生活作风, 并对中国佛教的实践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尤其是他出仕后在终南山的半官半隐生活, 最集中地体现了王维的佛教实践和佛教思想, 而他在这一时期的诗作和其他类型的作品, 禅意浓郁, 静幽超脱,自由自在, 成为我们探寻其佛教思想的主要依据。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 以历史学和宗教学的方法为主, 借鉴文学和哲学的方法, 探讨王维隐居终南期间的佛教思想。 文章从王维时代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家世、 个人经历及其与当时佛教诸派人物的交往等各方面因素入手, 揭示王维逐步走向隐居终南的道路, 探析他为何在隐居终南期间将佛教信仰作为他人生的最高追求以及由此所展现的佛教思想的基本特征。 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即: 禅悟性,这是王维佛教思想的核心; 圆融性, 这是王维佛教思想的来源, 主要体现为儒释道三教圆融; 生活性, 这是王维佛教思想的现实运用; 地域性, 这是王维佛教思想与环境的关系, 体现为亲近终南山水与长安地域文化特色; 审美性, 这是王维佛教思想的传递方式和运用途径, 主要体现为文学性与艺术化。 本文认为, 王维隐居终南期间的佛教思想既是当时社会与文化的一种历史呈现, 也是他个人生涯及其融会三教思想并努力领悟与实践的结果。

关键词: 王维隐居佛教思想终南山A b str a c tW a n gW e i is n o t o n lyae x tr a o r d in a r y p o e to fT a n g D y n a sty , b u ta lso a c o u r tie r a n dB u d d h istk u la p a ti. H eh a s av e r yv ita lpo sitio ninth eh isto ryo fC h in e se litera tu re b e c a u seo fh is雠sh a n d d e ta c h e dpo etry sty le , a lsoh e e a r n e da ” p o em B u d d h a ” r e p u ta tio nsin c e ac o n c e p to fZ e nw h ic ha p p e a r sin h isp o e tr ie s f req u en tly . M o sto ff o r m e r r esea r chf o cu se d o nW a n gW ei’ Slitera tu re, bu t v er yf e wo fth e md iscu ssed th e B u d d h istth o u g h tw h ic h w e r ein clu d eda lso . A ctu a lly ,th elitera ti sh o u ld n o to n lyc o n c e r na b o u th islitera ry w o r k s, e x p lo r esu bjectivity th o u g h tsw ill b em o r eim po rta ntly . Ab e stso lu tio n f o ru n d e r sta n d in gh is litera tu rea n d a ll o th er a ctiv ities is tog r a sph is id ea s. T h eh isto ryo fC h in e se B u d d h ismsh o u ld n o tju stb e ta k e n in to a cco u n tb yth e B u d d h ist m o n k s, b u t a lso sh o u ld b e f o cu se db yB u d d h istk u la p a tis e sp e c ia llyw h oh a s acerta in cu ltu ra lq u a litya n d so cia l sta tu s, itsh o u ld n o t b eth eh isto ryo fm o r a lp r in c ip le so f B u d d h ismd e v e lo p m e n ta n dh isto ryo fth em o n a ste r y ,b u ta lsosh o u ld b e th e筋t11h isto rya n d lif eh isto ryo fa ll b eliev ers o f B u d d h ism . T h eh isto ryo fth eB u d d h ist筋tll a n d lif eh isto ry ,n o t o n lyc o n stitu te db yth e m o n k s a n dm o n a steries, b u ta lso isco m p o sedo fp e o p le liv in gin th e secu la rw o r ld . W a n gW e i W a s o n e o fth e cu ltu r a l elite a n dsecu la rp o litica lelite cla ss o fB u d d h istpo et, a ndh is id e ao fB u d d h ismis n o to n lyth ek e yis tou n d e r sta n d a ll th e a ctiv ities o fW a n gW ei’ S lif e a n da ch iev em en ts, b u ta lso is a llim p o rta n te v id e n c e w h ic hw a sb e in gu se dtog r a spC h in e se B u d d h istc u ltu r eo fth a ttim e.D u r in gth ep e r io do fth eT a n gD y n a styw h ic hW a n gW e iliv ed , C o n f u cia n ism , B u d d h ism ,a n d T a o ism a ll th e th r e er e lig io n sw e r eh ig h ly d e v e lo p e d , B u d d h ismw a s inp a rticu la r. A na tm o sp h e r ew h ic ha p p e a r e din th e c u ltu r e o fT a n gd y n a sty g a v eth een trep ren eu ria l sp irito fW a n gW ei, a lso sh a p e dth e im a g eo fth e n e t d e ta c h m e n t f o r h im . H e lea r n t a n dp r a c tic e dB u d d h ismin th ep r o c e sso ff o 哂n gh im se lfsim u lta n eo u sly ,a n dc r e a te dau niqu e筋t11一ba seda n dtr u e lyB u d d h istthou g ht, thisid e ah a s n o to n lyco n tr ib u tedtoP h ilo so p h yw h ic hh eu sedtoth in k o flif e, bu ta lsoc h a n g e dlifesty leo fh ima t th e s a r n etim e, a n de x e na n in f lu e n c e f o rd e v e lo p m e n to f C h in e se B u d d h ism to so m eex ten t. E sp ecia lly ,th e sem i- im p licita n dsem i—o f f icia l life w h ic h c o n c e r n e d th e tim e f o r h im to fill a n o f f ice in th eZ h o n gN a nm o u n ta in , ex p ressedth e B u d d h istp r a c tic ea n d B u d d h istth o u g h to fh imp a rticu la rly ,a n dh ispo etrya n d o th erty p e so fw o r k sd u r in gth isp erio dw h ic hw e r e f u ll o f th ec o n c e p to fZ en ,q u ie tseclu d ed d e ta ch e d a n df ree, th ese a ll ch a ra cteristics w h ic hb u ilt th e m a in b a sis o fh isid e aa b o u t B u d d h ism .碌卵唧cd s: W a n gW e iS eclu sio nB u d d h istth o u g h tZ h o n gN a nM o u n ta in‘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本人完全了解西北大学关于收集、 保存、 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王维隐居终南期间佛教思想的主要依据?

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本人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西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 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机构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或其它相关数据库。保密论文待解密后适用本声明。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邀匦昌指导教沙卜年‘月, _ )日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 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张而硝砂『D 年Z 月 J7日西北大学硕士论文选题思路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选题旨趣王维既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也是中国佛教历史上文人居士和官宦居士的代表。作为诗人, 他的作品清雅俊逸, 令人惊叹, 生前即有“当代诗匠’ ’ 之赞誉, 死后又被皇帝谥为“天下文宗", 后世则为历代文人赞叹称颂, 可谓名垂千秋的文坛大家; 作为佛门居士, 他以“维摩"自居, 努力学习和实践佛教义理, 与各种僧人建立了广泛而深刻的交往关系, 并在佛、 儒、 道三教思想的圆融会通中, 形成独具特色的佛教思想, 被后世人称为“诗佛"。

可见, 王维的文化身份是文学与佛教兼而备之。 由于其社会身份是朝廷高官, 世称“王右丞", 所以, 王维的多重身份体现了佛教与文化、 佛教与政治、佛教与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关系。过去, 学术界的王维研究主要集中在王维的文学研究方面, 偶尔会有一些零散的王维思想与王维政治生涯等方面的研究。 而这些零散的研究也都与王维文学研究密切相关, 甚至是王维文学研究的附属。 其实, 王维在当时的贡献不仅仅是诗歌, 还有他的佛教思想, 王维留给后世的文化遗产, 也不只是诗歌的风采, 还有他的佛教情趣。 任何文学作品, 都只不过是作者对自己内心的某种思想观念和情绪境界的宣泄和表达, 所以,不深入研究王维的思想, 就不可能准确地理解王维的文学作品, 也不可能理解王维一生的政治生涯与生活轨迹, 特别是隐居终南之后的人生归宿。 而在王维的思想中, 尽管也有佛家的重要影响, 但起决定性作用还是儒家思想, 基本上是一种内儒外佛。 王维的佛教思想主要体现在他隐居终南期间。 本文以王维隐居终南期间的佛教思想为研究对象,就是试图以这个特定时空为范围, 揭示王维佛教思想的形成与特征。第一章绪论= 、 选题意义研究王维隐居终南期间的佛教思想,既具有学术和理论的意义西北大学硕士学位:王维隐居终南期间佛教思想的主要依据?, 也具有现实的借鉴价值。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王维隐居终南期间佛教思想的主要依据?

这些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研究隐居终南期间王维的佛教思想, 对于准确理解王维文学创作和文学特色及文学价值与文学贡献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代伟大的文学家, 王维的文学创作尤其是隐居终南期间的文学创作, 均与佛教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可以说, 正是王维的佛教思想, 激发了王维诗歌创作的灵感, 并赋予了王维诗歌深刻的隽永的内涵。 不理解王维的佛教思想, 就无法理解王维的诗。第二, 研究王维隐居终南期间的佛教思想, 对于认识唐代居士佛教与僧尼佛教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中国的佛教不仅仅是僧人的佛教, 也是居士的佛教。 理解中国佛教发展史和中国佛教思想特征, 不能仅仅局限于高僧或寺院的佛教,而应该拓展到更加广阔的社会领域。 王维作为佛教信仰者的一员西北大学硕士学位:王维隐居终南期间佛教思想的主要依据?, 他的佛教思想代表了唐代中国文人居士的佛教追求和佛教情趣。 通过对王维佛教思想的研究, 有助于我们理解唐代居士尤其是文化精英类佛教居士的佛教思想。第三, 研究王维隐居终南期间的佛教思想, 对于我们认识佛教义理的现实运用、 把握佛教的生活化从而全面把握中国佛教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王维不是专职的佛教信徒, 而是一位将佛教思想运用于自己的生活实践的俗世信徒, 所以与僧人在寺院的佛教修行不同, 王维的修行其实就是日常的生活, 而诠释这种修行的就是他的诗歌和其他类型的作品。

西北大学硕士学位:王维隐居终南期间佛教思想的主要依据?

王维的生活不论是政治生活还是纵情山水的休闲生活, 都有佛教思想的渗透和指导。 只有通过研究王维的佛教思想才能揭示王维的生活轨迹和生活追求。第四,研究王维隐居终南期间的佛教思想王维诗作中与佛家思想有关的作品, 对于理解唐代佛教与政治的关系具有一定的作用。 唐代佛教与政治的关系表现在很多方面。 朝廷高官的佛教信仰与实践也是体现这种关系的重要方面。 从挖掘王维佛教思想的角度探讨佛教与政治的关系, 具有更加生活化和真实性的特色, 所以, 这种研究可以弥补以往佛教与政治关系研究领域的诸多薄弱。第五, 研究王维隐居终南期间的佛教思想有助于进一步挖掘终南山的文化资源, 从而为重塑终南山世界文化名山地位提供历史的依据。 终南山文化资源体现在宗教、 哲学、文学、 民俗、 医学、 军事等很多方面。 通过对王维佛教思想的研究可以认识终南山文化在佛教与文学等方面的体现, 为当代陕西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现实的借鉴。2西北大学硕上论文.第六, 研究王维隐居终南期间的佛教思想, 对于认识和引导当代中国居士佛教的思想与实践具有借鉴作用。 当代中国佛教信仰者不断增加, 其中绝大多数为在家居士, 这种信仰形态及其所代表的佛教力量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中的一种重要现象。

未来这种佛教如何发展, 它和寺院及僧尼之间的关系、 它和社会经济及政治的关系, 它与当代文化及精神文明的关系等都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王维佛教思想研究可以为这些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第二节研究现状国内学术界对王维的深入研究大体上是从上个世纪8 0 年代开始的。 此后, 各种形式的研究成果连续不断地出现, 至今蔚为大观。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佛教对王维生活方式的影响、 佛教对王维文学创作手法与内涵的影响、 王维诗表现的禅趣禅意和佛理等几个方面。 对王维的佛教思想及其特征、 王维佛教思想影响下的政治态度及人生价值观等方面研究甚少。一、 王维佛教思想研究高慎涛先生对20 世纪学术界的王维研究作了很好的概括。 他认为, 20 世纪王维与佛教关系研究主要集中在王维禅诗研究、 佛教对王维诗歌影响研究、 以及王维禅佛思想研究等六个领域∞。 其中关于王维禅佛思想研究方面的文章主要是在近年来才开始不断出现的。 当然, 早在8 0 年代初, 陈允吉先生就发表了《论王维山水诗中的禅宗思想》 一文圆, 认为王维早期主要受过禅宗北宗的影响, 后来随着禅宗日益广泛的传播, 在中年以后终于完全接受禅宗的教义。 陈贻掀在《王维的政治生活和他的思想》 一文中强调, 评价佛教对王维的影响, 不应只看到消极的影响, 学佛也应该是他个人思想中妥协一面发展的结果。

孙昌武先生在《王维的佛教信仰与诗歌创作》 @ 也是较早研究王维佛教思想及其对文学创作之影响的力作。 严国荣先生的《居士信仰: 王维文化心态的动态分析》 )一文回勾勒了王维信仰佛教的经过, 认为王维的佛教信仰是在入世与出世之间艰难选择①高慎涛: ‘二十世纪王维佛禅研究述评》 , ‘天中学刊》 , 20 0 6年第4 期。圆陈允吉: 《论王维山水诗中的禅宗思想》 , ‘文艺论丛》 第10 辑, 19 8 0 年4 月 版。@ 孙昌武: ‘王维的佛教信仰与诗歌创作》 , ‘文学遗产》 , 19 8 1年第2期。o 严国荣: ‘居士信仰: 王维文化心态的动态分析》 , ‘王维研究》 第2辑, 三秦出版社, 19 9 6 年。第一章绪论的结果, 而王维后来由忏悔到“身心相离, 理事俱如” 则更彻底地体现了他的佛教信仰。方守金先生的《略论佛教禅宗对王维其人其诗的影响》 ④认为, 王维的亦官亦隐并非逃遁人生, 而是在禅宗思想指导下, 用独特的方式玩味人生。学术界一般都认为王维是一位佛教信徒, 但贾晋华认为, 有的学者把王维之后才出现的讲求直觉暗示的公案禅法用来印证王维的诗歌艺术, 有违于禅宗发展的实际历史。

他认为, 在“平常心是道” 的洪州禅兴起之前,王维已采取了自然任用的态度及直觉观照的体悟方式王维诗作中与佛家思想有关的作品, 应该是王维对洪州禅禅悟方式、 表达手段产生了影响圆。 马欣来先生认为, 尽管王维堪称盛唐诗人中受佛学影响的代表人物, 但佛教只是他理想破灭后的归宿@ 。 而姜光斗先生在《论王维的禅宗思想》 一文中认为, 王维并无严格的宗派观念, 他既可超越慧能、 神会的某些思想, 又可信仰净土宗等其他佛教宗派, 如《赞佛文》 、 《西文变画赞》 、 《西方弥陀变赞》 等多篇赞文就体现了净土的思想④。 刘晓林先生也认为王维并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徙, 而是更多地受到道家思想的影响。二、 王维禅宗美学思想研究禅美学思想与佛教思想密切相关, 可以看成王维佛教思想的必然延伸。 高慎涛先生认为, 这是20 世纪学术界的王维与禅佛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 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⑤。 例如, 陶文鹏的《论王维的美学思想》 一文比...

标签: 佛教王维文学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