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经典:《庄子》,接着分享内篇的第二篇《齐物论》
大家好,我是小博读书。今天我们将继续分享经典的道家思想:《庄子》,然后分享内章的第二部分,《论物均等》。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分享了庄子提出的“形如树,如死灰”的状态。接下来,今天我们来谈谈庄子在这篇文章中是如何讨论什么是“平等论”?
在老子的《道德经》中,对事物的相对性有很多解释。比如《道德经》第二章说:“世人皆知美即美,亦即恶。善即善,善则恶。”世间的美与丑、善与恶、难、难、长、优,都是相对的。深入细致的讨论。下面这段很重要,是道家哲学的精髓。我们来看看原文。
庄子说:无他者,物无他者。你从另一边看不到它,当你知道它时你就知道它。故曰:此因是,故亦因故。方盛是这么说的。虽然,唯一的方法就是死,而死的方法就是活着;能够成为的唯一方式,能够成为的唯一方式;所以,圣人不由得照天照耀,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也是,他也是。那也是对与错,这也是对与错,如果还有另一个对与错呢?如果没有这样的事情?他无与伦比,被称为道术。枢轴开始在其环中,因此它应该是无限的。它也是无限的,它也是无限的。所以说:别上当了。
这段话很诙谐,有点像绕口令,大概意思是:事物本身和this没有区别,但我们总能看到彼此或this的一面。但我们不知道彼此是相互依存的,不知道对方由此而生,而这又取决于那。这是相互共存的理论。即便如此,生的同时有死,死的时候也有生。是的道家哲学思想精髓,不是的,不是的,是的。因此,圣人不以是否相为来判断事物,而只是客观地反映自然之道,消除彼此的对立,这才是道之关键。
了解道的关键,就像抓住了圆环的中心,可以应对无穷的变化。是的,变化是无限的,不变的也是无限的。因此,最好以清静的心态去观察事物的本质或本质。
我们先来看看庄子在这篇文章中提出的“物均等”的四种状态,分别是:均等、均等是非、均等物我、均等生死。这里的“气”也可以理解为辩证统一的意思。
第一:为了对齐,庄子说:“物无非是,物无非是众生。你在,你就看不见,知道了,你就知道了。所以说,是从何而来,也是因为如此。”庄子认为,事物本身并无彼与彼之分,但我们总是只能看到彼岸或此岸的一面。但我们不知道彼此是相互依存的,不知道对方由此而生,不知道这取决于那,彼此是一体的。
第二:气是对是错。庄子说:“有对有错道家思想经典:《庄子》,接着分享内篇的第二篇《齐物论》,无有无有”道家哲学思想精髓,“对错”也存在于他者面前,有“有”,就有“无”;相反,因为有“不”,所以才有“是”;没有“是”就没有“否”,没有“否”就没有“是”,两者相互依存,是非相同。
第三:生与死。庄子说:“生则死,死则生。”死与生也是相互依存的。从“道”的角度来看,死就是生道家思想经典:《庄子》,接着分享内篇的第二篇《齐物论》,生就是死。生就是死,死就是生。生与死只是一种转变,从人类的角度来看可能很难理解。例如,春天和冬天的到来是一种自然现象。如果说春天是新生,那么就意味着冬天的死亡。但一年中的季节是周期性的。道家轻生死,从自然的角度来看。比如,枯木变成泥土,意味着树的死亡,但也意味着树苗的新生。从自然的角度来看,生死并没有特别的定义。
第四:万物皆我。庄子说:“不是他没有我,也不是我没有什么可取的。近在咫尺,只是不知道它在做什么。如果真有屠戮,它就不能摆脱它。”,这意味着没有外在的一切,我无法显示我的存在;没有我的存在,就不可能肯定外面的一切。这类似于存在哲学中的“存在先于本质”。在人类存在之前,世间万物皆有其意义和意义。自然。庄子说物与我是对立的统一体道家哲学思想精髓,它们密切相关,但不知道是谁造成了这样的对立状态。似乎有一个“真正的主人”,就像万物的主人一样,但没有任何迹象。而这里的“真宰”,就是道家思想中的“道”。
因此,庄子说:“从道的角度来看,没有贵贱之分。”无论是对是错,彼此,生死,还是自我,在“道”的视角下,一切都是一样的,没有区别。总之,“道”超越了万物的分别,最终达到了万物的统一。庄子称其为“道为一”,这也是《论物均等》的核心思想。
如何实现“均等化”?最后一句话也很重要。庄子曰:“枢始在其环中,故应无量。亦无量,亦无量。故曰:勿思。”其中,《摩若依命》中的“义”字与“有”同,“明”字指智慧。这就是庄子说“墨若一鸣”的意思,意思是人要摒弃常人的认知方式,不要用智慧,从自我的角度来辨别是非和对方,分辨是非。从事物的角度来看彼此是错误的。不同的方式认识对方。也就是说,不要站在人的角度去判断和理解所有的事情。这是一种摒弃人类“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回避透视主义的影响。 2000多年前,庄子能够领悟到这样的智慧,显然已经很了不起了。
在现代西方哲学中,以胡塞尔为代表的现象学也提出了“回归事物本身”。我之前也分享了胡塞尔和梅洛-庞蒂的哲学思想。什么是“回归事物本身”?当然,胡塞尔是按照西方哲学中理性思辨的逻辑进行推理和论证的。
胡塞尔运用本质还原和先验还原的方法,摒弃了主客观二元的思维,摒弃了现象与本质的二元思维,回到了纯粹意识或先验意识认识事物的领域。胡塞尔的思想很抽象,但现象学的出发点是摒弃对主观性、经验性和个体性的固有认知,以更纯粹的方式观察和理解事物。明”其实是一个类似的境界。
好的,我就在这里和大家分享这首著名的《事物平等论》。这部作品是《庄子》中最具哲理和思辨性的作品。事实上,有许多精彩的寓言和推测的故事。内容不再一一展开。建议您阅读更详细的解释和历史资料,您一定会有所收获。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此为止。如果喜欢我的内容,请关注“小博阅读”。我们将在下一篇文章中讨论“庄子”。下一篇文章见。
随便看看
- 2024-08-10庄子:战国中期的智者,用化应对险恶人性与困难人生
- 2024-08-10老子的大智慧及其现代意义:儒道互补与中华文化的发展
- 2024-08-09庄子的智慧:化解人性险恶与人生困难的哲学
- 2024-08-08道家哲学的现代意义及对先秦法思想史的意义
- 2024-07-3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下社会人生的滋养与指引
- 2024-07-29企业治理新启示:从中国古典文化中汲取吏治精华
- 2024-07-25道家代表人物及作品:老子道德经与庄子南华经
- 2024-07-24老子其书:传统文化专题讲解教学培训课件,丰富汉语内涵的经典之作
- 2024-07-24道家学派思想:老子与庄子的自然无为之道
- 2024-07-24中国文化中坚道家学术思想:被忽略的幕后操持者
- 2024-07-232019/6/14 古典文字的故事:道德经、宗教典籍与人类思考阶段的演变
- 2024-07-21中国茶文化:道家思想的注入与长生久视观念的影响
- 2024-07-20以儒学精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挑战与路径探索
- 2024-07-19道家思想:天人合一与道的核心概念,追溯古代思想流派的智慧
- 2024-07-18儒家文化的中心思想: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 2024-07-17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的深刻内涵
- 2024-07-16基弗在中国展览引发争议,艺术家称感觉被强暴
- 2024-07-12道家圣人与儒家君子的本质区别:智慧与德行的不同追求
- 2024-07-11庄子的思想主张:哲学、政治、认识论的独特见解与处世哲学
- 2024-07-11新道家与玄学:探究中国哲学简史中的道家思想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