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题)中国哲学史习题集

(每日一题)中国哲学史习题集

中国哲学史习题集1、如何理解中国哲学思想史的特点?你觉得怎样概括中国哲学史的特点才比较客观?(中国传统哲学有哪些特点)。2、你是怎样认识学习中国哲学史的意义的?3、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中可以使用哪些新的方法?4、如何看待原始宗教与神话的关系?5、从神话中可以看出早期中国先民的什么思维特点?6、古代神话思维与易学有关系吗?如果有关系道家与中国哲学全六册,这是一种什么关系?具体表现何在?7、神话传说对与后来的那家学说关系更紧密,这说明了什么问题?8、绝地天通。9、殷周之际发生了怎样的社会文化变革(如何认识殷周宗教变革在中国哲学史中的意义)?10、西周与殷商相比,在观念形态上出现了哪些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如何在《尚书》与《易传》中集中表现出来的?这种观念的变化对于中国哲学的发生有什么意义?11、以德配天。12、六府三事。13、《国语周语上》反映出的西周衰落的原因是什么?其中包含怎样的历史经验与教训。14、《史伯论五材》和《晏婴论和同》中的“和”思想及其现代价值。15、《礼记》。16、《洪范》。17、《尚书》。18、《易经》。19、八卦。20、你对八卦的形成问题有什么新的解释?21、“《周易》是一部占卜之书,因此其中所说的都是迷信。

”你觉得这种说法正确吗?22、试探《周易》基本原理对于现实社会管理与生活的意义。23、你学习了《周易》之后,感触最深的是什么?24、五行。25、贏缩转化。26、天道远,人道迩。27、伯阳父论地震。28、物生有两。29、“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一语是怎样体现孔子的哲学思想的?30、孔子讲的“仁”具有怎样的哲学内涵?在中国哲学史上有何贡献?31、有人说“儒家是一种宗教”。你的看法如何?32、如何认识先秦儒家“仁”的精神?33、孔子“仁道”观与“德政”思想及其相互关系。34、六经。35、诸子百家。36、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一思想可以作怎样的哲学阐释。这一思想有什么现代价值。37、“克己复礼”简释。38、正名。39、绝四。40、忠恕。41、什么是“中庸”,如何评价中庸的思想?42、试说明孝道的历史作用与现实意义。43、“天下为公”在今天还有现实价值吗?44、有人说“《孝经》的伦理出于封建社会,因此具有封建性,我们应该彻底抛弃。”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45、试比较一下道家之“公”论与儒家“天下为公”思想的异同。46、墨子的“兼爱”与儒家的“仁爱”有何同与异?47、《道德经》。

48、如何看待道家学派的思想渊源?49、《道德经》辩证法思想有哪些主要内容?50、《道德经》养生与治国是否具有一致性?如果有一致性,其表现何在?51、从老子《道德经》的言辞可以发现他的什么思维特点?52、《老子》的“道”具有怎样的形上意义?在中国哲学史上有何贡献?53、《老子》的“反者道之动”的含义何在?54、有人说道家是没落奴隶主阶级思想的反映,其特点是消极避世。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55、《道德经》基本概念训诂:常道、上德、下德、玄德、玄牝、冲气、谷神、无极、有名、无名、常名、神器、众甫、天门、天网、虚极、静笃、弱者道之用、柔弱胜刚强、贵柔守雌、反者道之动、归根、复命、知常、习常、袭常、袭明、微明、玄同、道纪、玄通、神器、铸鼎象物、四大、自然、道法自然、有无相生、有生于无、有为、无为、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不行而知、前识、静观、玄览、绝圣弃智、福祸相倚、正言若反、物极必反、图难于易,为大于细、大音、大象、大巧、负阴而抱阳、不为而成、静为躁君、三宝、以德报怨、见素抱朴、知足常足、知足不辱、损有余而补不足、小国寡民、无欲、少私寡欲、绝仁弃义。56、庄子对“道”作了怎样的理解?与《老子》讲的“道”有何同与异?他的这一思想的意义何在?57、简述庄子“齐万物以为一”的思想。

58、坐忘。59、庄子相对主义的认识论。60、庄子的人生观。61、庄子对道与物、心与物、物与物关系的看法。62、试说明庄子是怎样继承老子的修养方法的。63、庄子“自然”“无为”思想评述64、稷下黄老学派的思想与老庄学派思想之异同。65、物化。66、两行。67、莫若以明。68、墨子的兼爱与儒家的仁爱有什么区别?69、墨家为什么崇尚大禹?从墨家对大禹的赞赏言论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精神?70、墨子所谓的“三表”指的是什么?71、墨子是如何讲“天志”的?72、墨子的“兼爱”的基本内涵是什么?73、后期墨家对墨子兼爱学说的发展述评。74、墨子的兼爱思想有什么现代价值。75、墨子是如何批评命定论的。76、后墨的逻辑理论(实予名、察类明故、兼以易别、以名举实、以说出故、以辞抒意、无故从有故、异类不比、大故小故、或、假、效、辟、侔、援、推等等)77、郭店竹简的发现及其意义。78、仁内义外。79、天爵。80、浩然之气。81、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比较。82、告子和孟子人性论的差别。83、四端。84、求放心。85、《易传》与《易经》的关系是怎样的?它阐发了哪些辩证法思想?86、《易传》关于道的看法。

87、十翼。90、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91、《黄帝内经》中的阴阳五行思想。92、邹衍的五德终始学说的历史地位。93、荀子对天人关系问题作了怎样的说明?94、天官。95、天养。96、天情。97、天政。98、荀子天人相分思想所体现出来的基本精神。99、能参。100、荀子对礼义和人性的看法。101、简述荀子的逻辑及其对当时流行的三大逻辑谬误的批判。102、参伍之验。103、性伪之分(道德论方面)。104、性伪之分(认识论方面)。105、性伪之分(生成论方面)。106、虚一静因。107、稽实定数。108、虚一而静。109、惠施的“合同异”与公孙龙的“离坚白”在思维方式上有何同与异?110、合同异。111、惠施十事。112、标点以下内容:物莫非指,而指非指。天下无指,物无可以谓物。非指者天下,而物可谓指乎?指也者,天下之所无也;物也者,天下之所有也。以天下之所有,为天下之所无,未可。天下无指,而物不可谓指也。不可谓指者,非指也?非指者,物莫非指也。114、离坚白。115、公孙龙是如何证明白马非马、离坚白的?116、法家与道家学派有何关系?117、从法家先驱人物的活动中可以看出法家什么思想特点?118、有一种观点认为(每日一题)中国哲学史习题集,“法家”都是改革派,因此是进步的?你认为这是正确的吗?119、如何评价法家在历史上的作用?120、为什么早期法家侧重谈论变法,而韩非子却大谈黄老之学“深根固柢”之说?121、“法”“术”、“势”。

122、韩非子对以法治国的哲学论说。123、韩非子《五蠹》的哲学价值。124、矛盾。125、韩非的进化史观。126、兵家与道家两者之关系如何?为什么?127、有人将孙子兵法应用于企业管理,你在阅览了有关文献之后有何感想?128、试阐述孙武与孙膑军事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129、孙武能够提出一套深邃的军事思想,是因为他有天才?这种认识正确吗?为什么?130、“孙膑后来能够打败庞涓,是因为他以往受到庞涓的迫害”。你对这种观点是何看法? 131、《管子》在天人关系上的观点是什么? 132、《管子》是如何证明“水是万物之本原”的? 133、《管子》的阴阳五行说结构是怎样的? 134、《管子》的精气说包括那些内容? 135、《吕氏春秋》“是法天地”与“因则无敌”思想的主要内容与现实意义。 136、儒道墨价值观之比较。 137、先秦天人学说及其哲学、与实践价值。 138、后期墨家对墨翟思想的扬弃。 139.荀子对先秦哲学思想的批判总结。 140.标点下文: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才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生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也故曰 莫若以明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141、将下列文字译成语体文并说明其中的哲学思想。

天行有常(每日一题)中国哲学史习题集,不为尧存道家与中国哲学全六册,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亡。强体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戴,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道家与中国哲学全六册,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妖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也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谓天职,如是者,虽深,其人不加虑焉;虽大,不加能焉;虽精,不加察焉;夫是之谓不与天争职。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 142、物偶自生。 143、自性自度。 144、即物穷理。 145、知难行易。 146、人副天数。 147、形神相即。 148、凡象皆气。 149、宙轮于宇。 150、比较罗钦顺、王挺相、王夫之、颜元的人性论。 151、庄子“自然”“无为”思想评述。 152、评述僧肇“不真空”论与“本无”“即色”论的不同。 153、简述王夫之对王守仁“知行合一”论的批评。 155、人副天数。156、得意忘象。 157、太虚即气。

158、论述王守仁的“知行合一”的思想。 159、四法界。 160、德性之知。 161、俱分进化。 162、慧能“本性是佛”说。 163、王夫之能所关系的论述。 164、严复的认识论。 165、六家七宗。 166、心统性情。 168、评述并分析贵无论与崇有论在理论及其方法上的分歧。169、朱熹与王阳明的知行观的差异。 170、独化。 171、物竞天择。 172、简述王充对先秦西汉人性论的评议。 173、僧肇“物不迁论”述评。 174、王守仁“知行合一”学说述评。 175、试分析谭嗣同“仁学”体系的理论特点。 176、崇本息末。 177、淮南格物。 178、俱分进化。 179、僧肇对三家义的批评及其不真空理论。 180、张载关于气的学说。 181、三理。 182、三张伪法。 183、三世说。 184、圆实成性。 185、韩愈对儒家仁义道德的新解释。 186、程颐对道与阴阳的论述。 187、王夫之对知行关系的看法及其对朱熹、王阳明的知行观的批评。 188、以理杀人。 189、肇论。 190、重玄学。 191、邹衍的五德终始说。 192、程颐对“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解释。 193、罗钦顺论“理一分殊”。

194、谶纬。 195、习与性成。 196、体用一源。 197、郭象与支遁逍遥义的比较。 198、华严宗的“四法界”说。 199、戴震论理和欲的关系。 200、王阳明与朱熹格物学说的比较。 201、以心原物。 202、圣人体无。 204、把下面一段文字标点今译并给以分析评论:求向物于向未尝无责向物于今于今未尝有于今未尝有以明物不来于向未尝无故知物不去复而求今今亦不往是谓昔物自在昔不从今以至昔今物自在今不从昔以至今。205、小故与大故。 208、“通几”。209、白虎通中的五行相生相克理论。 210、春秋繁露。 211、西铭。 212、坛经。 213、六经注我。 214、致良知。 215、孔子改制考。 216、天演论。 217、朱陆之争的内容及其意义。 218、论述 中国哲学中,“天人和一”论有哪几种理论形态?请分别予以评述。 219、形质神用。 220、越名教而任自然。 221、一物两体。 222、论王船山的历史观。 223、孙中山知行观评介。 224、评玄学的名教与自然之辩。 225、论朱熹、陆九渊“无极”“太极”之争。 226、简述中国近代哲学由变易观向进化论的发展。 227、论儒家思想与现代化的关系。 228、微生灭。 229、三世说。 230、生元。 231、对胡适方法论的评价。 232、简论冯有兰的人生境界说。 233、意欲。 234、性智。 235、架构。 236、简评科学与玄学之争。 237、理一分殊。 238、和实生物。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