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密切相关
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密切相关
研究中医学的发展,必然与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密切相关。中国古代哲学绚丽多彩,记录了中华民族传统思维的发展历程,为中医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营养。古代哲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六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哲学思想对中医学均有很大影响。
先秦时代:这一时期是古代哲学思想开始兴起的时代,原有的宗教思想不断动摇,许多学派先后诞生,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人们开始用崭新的科学观念认识世界,使自然科学迅速发展,逐渐与哲学分化道家哲学思想对中医的影响论文,形成独立的专门学科。传统中医学就是在这一变革时期初具理论体系的,中医基础理论中的精气学说,阴阳学说等均来自这一时期盛行的哲学思想。古代医生以这些内容作为中医的思维体系,以此解释人体的生理病理,总结当时的医疗经验,不仅作为中医的哲学思想,贯穿于整个中医理论体系之中,而且也已经成为中医的学术术语,如心阴、脾气、肾精等,既是中医学术语,又指实体事物。先秦时期主要是形成了以脏象学说为核心的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
魏晋时期:这一时代的哲学特点是以《易经》、《老子》、《庄子》等著名经典为依据道家哲学思想对中医的影响论文,儒家与道家的哲学思想相融合,形成了新的意识观念——玄学。玄学主要讨论了“有与无”、“本与末”、“言与意”、“体与用”、“名教与自然”等命题。通过对这些观点的讨论,丰富了哲学内容,活跃了学术思想,使古代哲学条理清晰、更讲究逻辑推理,提高了哲学的思辨能力,也使中华民族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魏晋玄学使中医学的天道自然观更加完善,思辨水平大大发展,学术范畴越来越广泛丰富,理论思辨能力空前发扬。在养生康复方面,强调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重视人的内心世界。
, 百拇医药
隋唐时代:佛教虽是东汉时期传入我国,兴盛则始于隋唐时代。佛教哲学主要论述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对精神现象的分析尤为细致,反省人类理性,注重洞察宇宙人生,认为人与自然界均蕴藏着高超的智慧。佛教在隋唐时代进一步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形成儒、道、释(佛教)鼎立。佛教主张慈悲救世,佛教中的僧人如同其它宗教一样。在从事宗教活动的同时,均研究医学,采用气功等医疗措施为百姓防治疾病,以济世救人。当时佛教中的高僧,很多人均以医术高明而闻名于天下。佛家的目的是“超度众生脱离苦海”,疾病是人类最痛苦的,僧侣们也注意掌握一定的医药技术以自护或救人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密切相关,佛门弟子要求坐禅(气功中的静修),或习武(动功),主张戒荤食素,这些均有利于人体健康。佛教在传播佛学的过程中,也普及了中医学知识。隋唐时代佛教盛行于社会,一些著名医生,如陶弘景、葛洪、孙思邈、王冰等均是佛门中的弟子。佛教学说使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辩证水平进一步提高,也促进了中医学更广泛深入发展,其养生知识也丰富了中医基础理论。
宋明理学:是我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它是融合道教、佛教哲学思想的一种新儒学。理学深化了儒家哲学体系,开始重视自然科学,主要讨论的内容有太极、阴阳、心性等问题,其思维模式是“天——人——学”,注重人的性命哲理道家哲学思想对中医的影响论文,象数运气、太极、宇宙、阴阳等观点,对中医养生学说和医用五运六气的发展均有积极作用。中国儒家的学术分野在于宋代,其后金元时期的中医学也有了相应的变化。宋明理学内部派系很多,学术之间的争鸣也促使其哲理更加完善。中医学深受其影响,从金元时代开始,形成了众多的医学流派,大大丰富了中医的学术思想,推动了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向更深层次发展。
, 百拇医药
自此医学界也开始注重医理的研究,其中最著名的是金元时期的四位医学家:刘完素认为疾病多由火热邪气所致,治疗常用寒凉特点的药物,为“寒凉派”的代表;张从正属“攻下派”,认为疾病的主要原因在于外来邪气的入侵,临床善用汗、吐、下三法驱除,强调药不可久服,中病则止;李东垣强调脾胃在人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认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临床多采用温补脾胃,健脾升阳的方法,而称为“补土派”;朱丹溪则认为人体阳气常有余,阴液(体液和阴精)常不足,临床多用滋阴降火的方法,故为“滋阴派”。此外,明代还有许多医学家从宋明理学的理论方法,从不同角度解释了中医学的一些重要观点,活跃了中医的学术气氛,繁荣了中医学的内容。
明清时代:我国哲学处于“自我反思”阶段,注重实践,经世致用,力求创新。这一时期的学者知识渊博,许多人既通晓哲学,也熟悉自然科学和医学。中医学受这一时期的影响,注重实践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密切相关,致力创新,并对前人经验加以总结整理,以叶天士为代表创立了温热学派,对传染性的温热病治疗已达很高水平。这一时期,各种全书、类书、丛书大量编纂,各科著作也大量出现,是集医学之大成的时代。还有许多医案、医话等医学普及读物流行,辨证论治体系也更加完善成熟。中医自金元时代形成的众多流派,在明清时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使临床各科的内容更加丰富系统。明清时期也注重医理与哲理的关系,认为中医学和《易经》的渊源非常深厚,认为一名好医生必须了解《易经》的思想。中医学滋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必然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哲学框架。纵观中医学的产生发展过程,古代哲学思想构成了中医学的思维主体,也是中华民族的自然观。深入探讨中医理论体系的源流,正确地、历史地评价中医的科学成就,需从古代哲学入手,继承、发扬其科学的思维方法,舍弃其不合理的部分,从而更好地指导中医学的发展,建立更新的合理的医学模式。, 百拇医药
随便看看
- 2024-08-12释迦牟尼: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的传奇人生
- 2024-08-11紫微斗数忌出解析:影响命运的关键因素及应对策略
- 2024-08-11探究僧官系统的世俗化:从机构建制到任官模式的演变
- 2024-08-10稻盛和夫:科学家出身的著名企业家,其管理哲学影响深远
- 2024-08-09佛教对中国传统法律思想及制度的影响:冲突与融合
- 2024-08-09庄子的智慧:化解人性险恶与人生困难的哲学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道家哲学的现代意义及对先秦法思想史的意义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8探究中国佛教在越南的传播历史及中华文明的影响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8-05第五届大数据与哲学社会科学研讨会:数智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现代化
- 2024-08-04北京大学:优秀学子的梦想之地,哲学系的独特魅力
- 2024-08-03深入探究三教文化:儒、佛、道的融合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
- 2024-08-02王颂: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教授,其佛学辞典研究成果一览
- 2024-08-0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 2024-07-31丁耘老师带领同学研读梁漱溟著作,探讨中国问题与人生问题
- 2024-07-31风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精髓与适中原则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29国学经典弟子规为何被指伪国学?徐晋如痛呼其为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