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以道相通——从道家学派《清净经》谈起
大道之行也以道相通——从道家学派《清净经》谈起
大道之行也 以道相通
——从道家学派《清净经》谈起
道家作为中国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千百年来它的“天人合一”、“清静无为”的思想一直被一些文化学者所推崇。尤其是流传至今的《清静经》,篇幅虽然不是很长,正文加上祖天师、葛仙翁、左玄真人三篇介绍《清静经》出处及妙用的经后跋语,总共才700余字,但其重要性却是举足举重。《清静经》通常被视为道教在心性修炼上的法宝,被称作道教的《心经》。还教会我们认识大道的本质,从而去修学悟道、得道、传道,促使人超脱七情六欲所造成的短视、主观及偏私,以诚心去认识事物真相,从而指向无私并且圆满的应对一切人与事的清静境界。今天我们有这个殊胜机缘,来自海峡两岸各界的朋友们坐在一起道家怎样修智慧性的爽灵,共同探讨交流,共同学习《清静经》这一重要经典,以期体悟清静,渐入真道。不过,无论是《清静经》还是《道德经》,只要是与道教相关的论坛演讲,都离不开一个核心话题,那就是道。因此,笔者特以《大道之行也,以道相通》为题,对其中的寓意加以阐述。
只要我们一打开字典,关于道的注释就有不少个词条,不过其大体意思,不外呼被认为是宇宙初始变化及日月之运行和自然界的变化规律等道家怎样修智慧性的爽灵,讲社会生活准则等。笔者认为,道,就是一种形而上的永恒客观存在。道既包含万事万物,又能解释万事万物。大道本来就是无形的,所以你说它是什么都可以,这里没有谁对谁错,只是各自的见解不同而已。修道之人资质不同、悟性不一,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道的见解一定得来自你的生活经历和修道阅历,否则就无从谈起。《玄门日诵功课经》中说:“诵持万遍,妙理自明。”这里并不是说诵一万遍经你就开悟得道了,经典当然一定要精研熟读,但生活中的行持更为重要,“诵持万遍”的“持”就是身体力行去做。
《红楼梦》中有句很经典的话,“内典语中无佛性,金丹法外有仙舟”。这对修道人来讲非常有意义,第一句虽说是佛教用语,但参禅悟道有共通之处,那就是无论修道修佛,都不要太执著于经书、文字,而是要身体力行地在生活中寻找和体悟大道的真谛。就像丘祖“磻溪六年,龙门七载”的苦炼修行一样,如果没有身体力行的行道经历,很难有后来那样大的成就。这说明一个人若心能静,省身就能细密,见理也会明了,做什么事也都是很沉稳。人的精神就能安静,那么我们的心态也都是坦然的,对事情就能全盘看清,做事也会用尽全力,甚至连自己的身体也保养得很健康。一个能守清静的人,也必将是个自强之人。这些人都是在自修处求强,不是追求在他人面前有优越感,而是不断地超越自我。因此,常常清静,才能生出真正的智慧。所以,学习《清静经》是个人修持、参悟大道的首要经典。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所谓得道,就是要把人生彻底搞明白。《清静经》开篇即讲“大道无形,生育天地”。通常人们对大道的理解就是:大道是至高无上的,在天地之前就存在,没有形状。笔者将其理解为一种形而上永恒的客观存在。形而上的东西本来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就是用来解释事物和分析事物的,道既然只是形而上的客观存在,所以我们当然说大道无形了。如果非要把大道具体说成是什么,那都是对道的理解程度不够。对“得道”的理解就是,如果你是世俗中人,那么不管从事任何行业,只要把所从事的行业彻底学通,彻底搞明白了,那就是“得道”了。作为修行人,所谓得道,就是把人生彻底搞懂、搞明白。
“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天地视万物为平等道家怎样修智慧性的爽灵,不会对谁好对谁坏。“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既然只是一种形而上的客观存在,也就是说连形状都没有,又哪来的生命呢?这有些类似于《道德经》第5章中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走狗”。只是《清静经》中讲的是无情,而《道德经》中讲的是不仁,但意思是一样的。有句诗“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很能说明道理,天既然无情就无所谓仁与不仁。但世间万物该生长时自然会生长,该消亡时自然会消亡,这里面自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就是道,与天地仁与不仁是无关的。之所以说天地不仁,是因为天地视万物为平等,不会对谁好对谁坏。就像南华真人提出的“齐物论”,也就是没有差别性。
“大道无名,长养万物”: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大道无名,长养万物。”这好像看似不通,因为既然都已经称大道了,又怎么还能说没有名呢?后面马上会讲到“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就是说连道这个名字也是勉强加上去的。大道本来就只是种形而上的客观存在,所以无形、无情、无名。那又怎么说能生养万物呢?这里讲的生养,其实指的是大道的一种博大胸怀。具备这种博大胸怀的大道无须有名大道之行也以道相通——从道家学派《清净经》谈起,同样,具备这种博大胸怀的人也不需要名。就像《南华经》中讲的“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里说的圣人就是得道之人。因为有道之人都是遵循道的准则做事的,当然也就无须追求名了。所以《道德经》中也说:“是以圣人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不居。”
无情,乃是无妄念。“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这段经文的意思就是说,道是万事万物的总根源,没有形状,没有情欲,没有名字,但可以生育天地、繁衍万物,可以运行日月、列序星辰。这就是道的伟大之处。所以道包含万事万物,也可以解释万事万物。
那么,人为何需要做到无形呢?人能做到无形,就能忘其身而身修,忘其形而形存。《道德经》第13章中就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意思就是说,人还是执著于形,这里讲的有身就是有形,修行人做到忘掉了身,也就没有了形,那么身边的一切现实利益就都影响不到了,这样自然就没有了一切烦恼和忧患,这也就是对《清静经》中“无形”的一种最直观解释。
大道无情,非无情无义,乃是无妄念。首先就要正确理解无情在这里指的是什么。这里的无情其实是指人无情欲、无杂念、无一切妄念。通常人们一听到无情,就会想当然地联想到无情无义,这样就免不了会产生误解,就像《道德经》第5章中所说的“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一样,很多人都会产生误解,以为圣人就是要不仁,其实不是这样的。
修道有个境界叫天人合一,意思是要修炼到人与自然高度融合的境界,也就是要人效法天、效法自然。修到天人合一了,也就无所谓有情无情了。这与世俗中的情义无关大道之行也以道相通——从道家学派《清净经》谈起,是两种概念。无情其实指的是一种修道境界,也就是要人做到无情欲、无杂念、无一切妄念,这是人达到清静的一个重要前提。《清静经》本来就是以清静为重点的,所以正确理解无情非常重要。
修道人都知道淡泊名利、恬淡虚无,这是经典中常提到的,也是需要通过修炼才能达到的。因为不容易做到,所以也就经常成为一种形式和口号了。喜欢名是人的本性,作为世俗中人一生中就两个目标,一个是利,另一个就是名。不管虚名也好,实名也罢,名对人来说总是充满着巨大诱惑的。
怎样才能做到像大道一样无名呢?首先我们要一分为二看问题。一是只讲自然,不讲绝对,这不是偷换概念,因为自然就无绝对,绝对就不自然。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作为世俗中的人,需要生存就必须要去创造和追求,这就必然要与名利相关。这也是人要体现自身价值的一个标准,对生活在现实中的人,这就是自然的,也是正确的。按照道教的思想,符合自然的也就是符合道的。如果一定要让芸芸众生都学出家人一样清静无为、超然名利,且不要说社会将会变成什么样子,那也是不符合自然、不符合道的。
相对来说,道教讲淡泊名利,讲超然和清静无为。如果出家人也学世俗中人去追逐名利,那也就成了不自然和不符合道了。南华真人说:“为善无近名。”就是说我们修行人做的所谓善事是出于我们的本性,没有目的性。这是种真正的超然。修行人只要真正做到了恬淡虚无、寂寞无为,也就无所谓有名与无名了。所以这里我们必须要学会辩证地看待和认识《清净经》,而不能因此而只看到它的消极的一面,而忽视了它对我们的启发和启示的积极的一面。
清静之道,自然之道。“处无为之事,行无言之道”。高明的管理者要懂得:“不言之教”,有时无声胜有声。“治大国若烹小鲜,不可烦,不可挠;烹小鲜者不可挠,治大国者不可烦,烦则人劳,挠则鱼烂”。严子陵:“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因此,生活在现实中的我们,如果想做到清静,就必须先去除我们心中的妄想和私欲,善待他人,善待自己,更不要为生活中的得失去欢喜和忧伤。久而久之,身心就能逐渐平静了。正所谓“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进而言之,所谓修心遣欲,就是以观想的方法,了悟世间万物及众生身心皆空幻不真。经云:“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一空。”
随便看看
- 2024-05-21道生一,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
- 2024-04-11关于宇宙万物运动发展基本条件及其客观规律的根本看法
- 2024-04-03有物混成,一生二生三,三生万物
- 2024-03-30道家:讲“道观”道家的“”,就是以循天地万物的规律为道
- 2024-03-0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
- 2024-02-28读画第四期: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 2024-02-26南怀瑾老师:道是怎样产生万物的呢?
- 2024-02-18老子的道家思想是万物之基、宇宙之本!
- 2024-02-17庄子的惯性思维,万事万物皆有用,却不知无用
- 2024-02-17天人合一:提倡效法天地之德要求人们树立尊重生命、爱护万物的生命伦理观
- 2024-02-11(小故事引出大道理)一切皆空
- 2024-02-09南怀瑾老师:什么是老子的『大道学说』?
- 2024-01-19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提倡清静无为,顺其自然
- 2024-01-17天人合一:道家自然哲学道法自然——天地万物的总法则
- 2024-01-04(精选18篇)人生哲理故事深入浅出地诠释许多大道理
- 2023-12-23《蝎子与禅师的最后一课》,值得一看!
- 2023-12-21周易预测术博大精深源长长于灾变,世间万物无所不在
- 2023-12-20守静处世,清静自省自省,尽心本职!!
- 2023-11-26庄子的寓言故事,富含智慧,滋养人生。(值得一看)
- 2023-11-26风水堂:子五行为阳,十二支的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