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尤德才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百家中儒家文化
厦门 尤德才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诸子百家中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成分之一。孔子的儒家思想不仅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各国乃至世界都有广泛的影响,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在全世界只有中国的文化体系是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过的文化。” 在人类历史上,很少像中华文化排他性最小、包容性最强。没有受什么这个理论和思想、那个宗教和主义的束缚,世界三大宗教都能在中国存在和发展,基本上没发生过激烈的宗教冲突。我们难以想像上帝和真主能同处一座教堂,但在中国,孔子,太上老君和观音菩萨却可以共处一室。而且,中国虽历经三国、南北朝、五代发生改朝换代的大动荡,甚至经历南宋的灭亡,元朝的建立;明朝灭亡,清朝建立等几次亡国,中华文明仍能绵延不绝厦门尤德才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百家中儒家文化,生生不息。终因孔子儒学之理念已深入炎黄子孙之血脉中,不会像欧洲那样分成众多国家,最终保持统一。
孔儒思想为什么能代表中华文化价值核心?为什么孔儒家思想历经几千年繁盛不衰,它的奥妙在于“和谐”是中华文化价值核心。
中国是“和谐”哲理的发源地。 中华文化创发之始首推《易经》。《易经》揭示天道、地道、人道,处处充溢着“和谐”之理。无论太极图、八卦、六十四卦、河图洛书,都体现阴阳相依、互根互补、不断此消彼长的互动关系, 相互依存,而不是对立,自然融通, 刚柔相济,上下相应,展现了大自然动态统一及和谐有序性。和谐处处可见,都在《易经》系统和谐的哲学里。
从上古时期的伏羲演创的《易经》就蕴含着“天人合一”、“和谐共处”、“对立统一”等具有很高价值的哲学思想。后来的轩辕黄帝、儒家和道家都尊崇“天人合一”学说。天人合一观是人与自然和谐、世界和谐、社会和谐的基础道家核心思想价值观,也是“和谐”这一概念的最初源头。中华文化和儒家思想历经几千年繁盛不衰,就在于“和谐”是中华文化价值核心,和谐是宇宙万物的本然状态和最佳状态道家核心思想价值观,最具有普世价值。
孔子在2000多年就提出 “和谐”理念。《中庸》第一章: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和谐辩证理念开启中华民族子孙后代智慧的钥匙。中华“和谐”文化价值观绵延几千年,中国人创造出来的与“和”字相连的词汇不胜枚举,如:和谐、和平、和睦、和美、和善、和气、和悦、和乐、和顺、和好、和畅、和蔼、和缓、和解、平和、温和、祥和、和为贵、协和万邦等等。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品质和中国人的国民性,影响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思维、内政外交等。“和谐”是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百姓日用不知。
在人与自然关系上讲“天人合一”和谐;在人与社会关系上讲“礼之用,和为贵”;在国家、民族关系上讲和亲善邻,协和万邦”;各文明之间关系上讲“和而不同,和平共处;在家庭关系上讲“家和万事兴”;在商业上讲“和气生财”等等,和谐已渗透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四海之内皆兄弟”、“仇必和而解” 更反映孔儒学思想为代表中华文化“和谐”智慧。
譬如,“和而不同”是和谐的精髓之一。舍弃了各要素的具体个性、特征道家核心思想价值观,而抽取其普遍共性升华为和合概念。指两个不同要素以上的诸多要素的调和、协调、恰到好处等义,才能充分事物的潜能。 所以“和谐”的本质是人尽所能厦门尤德才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百家中儒家文化,物尽其用,建立长治久安社会、永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和而不同”的“和谐”文化是人类社会与各种文明得以延续与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治家、治国、治世的良方,最具有普世价值。
地球上200多个国家,2500多个民族,6000多种语言,有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和道教等多种宗教。正是这些不同文明的“和而不同”,相互依存、才构成今天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每个国家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文化上的多样性是没有办法消灭的,不同文明间的矛盾和冲突可能会比历史上的任何时代来得更加彰显和激烈。文明冲突的消解只有在尊重文明的多样性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实现,既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也不是西风压倒东风。因此,倡导“和而不同”,接受不同、相互借鉴、和谐相处是最好的办法。
由此可见,孔儒思想之所以成为中华文化核心,在于孔子为代表儒家思想的精髓(诸如和而不同、仁、义、礼、智、信、勇、忠、孝、慈、中庸、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等道德伦理背后,隐含的价值取向是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和谐世界并成为指导性的原则,与“和谐”是中华文化价值核心最为吻合。孔子为代表“和谐”中华文化价值核心,造就现代人类文明社会中(诸如日本大和民族也深得儒家精髓),还有古人所说的“中华礼仪之邦”作出不可磨灭贡献。
可以预见,孔子儒家思想倡导“和而不同”的中华文化“和谐”价值核心理念,肩负重建普世价值与维护世界和平重任。也将对人类文明,人类社会建立永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将做出新的历史贡献。
随便看看
- 2024-08-10老子的大智慧及其现代意义:儒道互补与中华文化的发展
- 2024-08-09儒家角色伦理——21 世纪道德视野:挑战基础自由个人主义的当代伦理话语
- 2024-08-09小六壬预测术:中华传统数术文化的瑰宝
- 2024-08-09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伦理学自主知识体系如何建构?
- 2024-08-08儒家伦理哲学 现代儒学编委会及主编徐波简介
- 2024-08-08探究中国佛教在越南的传播历史及中华文明的影响
- 2024-08-07孔子礼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以仁为核心的多层范畴
- 2024-08-05大学:古代经典教材,现代道德启蒙,提升个人修养的必读之书
- 2024-08-0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及对企业经营的启示
- 2024-08-02中华善本再生性保护网络传播活动:古代典籍的珍贵传承与保护
- 2024-08-0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 2024-07-30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传承深厚学术根基,铸就古典学术研究实体机构
- 2024-07-3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下社会人生的滋养与指引
- 2024-07-30敬畏天、遵循道:儒家思想的基础与本质,孔夫子的贡献及民族美德
- 2024-07-2920 世纪 50 年代后论语英译简史:多元化特征与多领域学者的贡献
- 2024-07-29安乐哲:醉心中国文化,推动中西哲学思想对话的美国学者
- 2024-07-28道家与儒家的思维差异:顺应自然与向内求的对比
- 2024-07-27天干地支:中华历法的神秘符号与纪历智慧
- 2024-07-27研易十几年,带你几分钟了解周易: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一
- 2024-07-26第六届问道玉渊潭国际论坛: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