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前的上山人已经在吃大米了

万年前的上山人已经在吃大米

稻米,也是我们常说的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近期,在浙江省博物馆举办的一个特展上,展出了一批上山文化的代表性文物,它们揭秘了稻米是怎么来的,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

在这个名为“万年浙江,从这里开始”的上山文化考古成果展上,最显眼的就是这粒碳化稻米,旁边陈列的这三件文物,则证实了这粒米是怎么驯化来的。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蒋乐平:这个大口盆里我们发现了大量的稻壳。上山遗址发现的百分之八九十的陶器里面都掺有稻壳,这充分说明一万年前的上山人已经在吃大米了。我们又发现了他们碾磨脱壳的工具,就是石磨盘和石磨棒。通过实验考古,脱壳效果很好。另外我们还发现了水稻的收割的证据,就是石片石器。这些上面我们就针对性地进行了微痕分析,就是收割水稻。这样的话,我们上山就出现了一个关于早期稻作的证据链。

万年前的上山人已经在吃大米了

蒋乐平是上山遗址的发现者,研究上山文化已经20多年了。他强调,这样完整的证据链在全球稻作史上是第一次。特展中还展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彩陶。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蒋乐平:在先进稻作文明的支撑下 ,(上山先民)开始进入到了一种比较稳定的、有质量的生活,这和上山文化作为稻作文化的起源地是相吻合的。

考古学家对彩陶做了检测,发现了糊化淀粉残留物,符合早期酿酒的工艺。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蒋乐平:我们发现的是米酒,是对水稻利用的精深化的体现。

上山文化遗址:世界稻作文化起源地

最早种稻的证据链、最早的彩陶,以及发现酒的酿造工艺万年前的上山人已经在吃大米了,这些都是稻作文明的重要特征。那上山文化遗址究竟是怎样的一个遗址呢?

2000年,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黄宅镇渠南村北一个叫上山的土丘上,考古学家发掘出大量的碳化稻米及其驯化的工具。经北京大学鉴定,1万年前,上山先民就已经开始栽培水稻。

万年前的上山人已经在吃大米了

美国新墨西哥大学人类学系教授 沃特威尔斯博士:水稻是人类历史和文化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所以能够将这方面的发现向前推到九千年以前,甚至到一万年或一万年以前,这实在是个非常令人惊喜的发现,也是个非常重要的发现。

2006年11月,考古界宣布,在浦江上山找到了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并将其命名为“上山文化”。随后,考古工作者在钱塘江上游及附近地区,陆续发现了19处上山文化遗址,其中有东亚大陆最早最完整的环壕聚落、中央台地、墓葬群和器物群,及一具完整的人类骸骨。“上山文化”是迄今我国境内乃至东亚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分布最为集中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群。

万年前的上山人已经在吃大米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史前考古研究室副主任 周振宇:它表现出来的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一种稻作农业,可以说是稻作文明或者是稻作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祖先型的一种类型存在。那么它很有可能是后来发达的稻作农业,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非常重要的那些稻作文化像跨湖桥、河姆渡都很有可能是由此为源头孕育而来的。

由于上山文化遗址分布范围广,涉及行政区划多。去年9月上山文化,包括19处上山文化遗址所在地在内,国内外上百名专家学者自发成立了上山文化联盟,约定每年在浦江召开学术研究会。去年11月,中国考古学会正式将上山文化确定为世界稻作文化起源地。我国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通过手机视频的方式,提出了未来希望上山文化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

万年前的上山人已经在吃大米了

考古学家 严文明:两个世界第一:稻作农业世界第一、彩陶世界第一,这样的文化,这样的遗址,当然是有资格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

目前,19处上山文化遗址已经批准或正在申报成为不同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一粒米的万年演变史

从专家学者们对上山文化遗址是世界稻作文化起源地的认定来看,稻米确实从古至今对我们的生活都有着重要影响。可您知道稻米从一万年前第一次被人类驯化一直发展到今天都经历了什么吗?一起来了解一下一粒米的万年演变史。

约一万年前,大米第一次被人类驯化。浙江浦江县上山遗址的先民们用石片石器、石磨盘石磨棒和大口盆等工具完成了野生稻到栽培稻的驯化,人们开始种稻子并将大米作为重要的食物。

万年前的上山人已经在吃大米了

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 庞乾林:野生稻是匍匐型,栽培稻是直立型;野生稻是落粒性,就是成熟就自然掉下来, 栽培稻是不容易落粒了, 靠收割,就是人类有控制的,有意识地去栽培植物。它就是从以前人类的那个狩猎、渔猎,就是采野果子吃,逐步走上农业的一个过程。

7000年到4000年前,大米开始成为人们的主食。

在河姆渡遗址和良渚遗址中,考古学家们都发现了数量庞大的碳化稻米,甚至有粮仓。

由于我国南方洪涝灾害严重,稻米的痕迹消失了很久,同时北方因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等原因,逐步成为我国文明的中心,而粟成为主食。直到唐朝曲辕犁和北宋占城稻的出现,大米才再次被广泛种植,并逐渐成为直接促进人口增长、国家发展的重要粮食作物。

万年前的上山人已经在吃大米了

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 庞乾林:曲辕犁开发以后,它相对比较轻松地可以把地翻过来,然后适应水稻播种。所以曲辕犁就带来了南方水田开发的加快。南方大发展了,占城稻可以使南方一年种植两季水稻——早稻与晚稻。然后还可以在土壤贫瘠的地方,例如山地都还可以开发出来种粮食。随着食物供应丰富以后,人口就急剧增加。就北宋的时候上山文化,以前中国人口从没有超过6000万,北宋以后人口急剧增加,政府还是要从南方调粮,特别是军队的粮食供应,很多都要依靠大米。

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国民政府开始在各地陆续建立一些水稻品种改良和栽培试验机构。到了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第一次培育出了矮秆稻,抗倒、耐肥、高产,大米第一次实现了年产稳定增长。

上世纪60年代,袁隆平开始进行杂交水稻的研究、选育和推广,单产较之前品种提高了20%到30%,并多次打破世界粳稻单产纪录,我国水稻产量实现了第二次大突破上山文化,其技术推广到全球各地。

万年前的上山人已经在吃大米了

1996年,我国农业部正式启动“超级稻”研究,产量不断提高。如今,大米已经成为了全世界人们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 庞乾林:现在水稻产量上提高了,口感上也好起来了万年前的上山人已经在吃大米了,但是营养物质,我们有其他很多的食物补充。现在还追求一些功能性、特殊性的水稻,针对有肾病、糖尿病等这些品种也丰富起来了。

(总台记者 高珧 张国亮 杨军威 马迅 刘浪 叶海春 浙江台 浦江台)

(编辑 朱辛未)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