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胜:“北壮第一寨”因寨前有一片金色竹子而得名

龙胜:“北壮第一寨”因寨前有一片金色竹子而得名

龙胜:“北壮第一寨”因寨前有一片金色竹子而得名

舞蹈表演。广西新闻网记者 樊成甫 摄

龙胜:“北壮第一寨”因寨前有一片金色竹子而得名

舞蹈表演。广西新闻网记者 樊成甫 摄

龙胜:“北壮第一寨”因寨前有一片金色竹子而得名

广西新闻网龙胜4月15日讯(记者 樊成甫 实习生 李远兴)“金竹壮寨是龙脊十三寨的‘第一寨’,因寨前有一片金色的竹子而得名。”4月13日,在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金竹壮寨,龙胜各族自治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昊向桂林市新媒体宣传月各级媒体记者介绍:“金竹壮寨是我国典型的壮族村寨,誉为‘北壮第一寨’,其建筑具有鲜明的壮族风格,吊脚楼建筑风格独特保持得比较完整,1992年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壮寨的楷模’,2007年被评为中国首批‘中国景观村落’,2014年获得国家民委命名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5年获得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员会列入‘中国传统村落’。”

据了解,金竹寨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依山就水,建造在龙脊梯田山麓的陡坡上。组成蔚为壮观的“梯屋”。木楼宽敞干爽,寨容整洁悦目,这里有不事雕琢的石门、石井,村寨占地5万平方龙脊古壮寨民族民俗文化,建筑面积约25800平方米。居住着86户,380多人。

龙胜:“北壮第一寨”因寨前有一片金色竹子而得名

每户面积100平方米~300平方米之间,全杉木结构,以串方穿榫衔接,石头地基,高垒石坎,保持传统的干栏式三层木楼建筑风格。通为三柱二三间小屋和五柱三间大屋,两头披厦,悬山式,人字形剪刀架顶,单檐,四面倒水,四坡面相连龙脊古壮寨民族民俗文化,覆盖小青瓦,四壁密装。第一层架空,放置农具,圈养牲畜;二层为正屋龙脊古壮寨民族民俗文化,堂屋与火膛设在中心,两侧为居室;三层为阁楼,堆放谷物和杂物,山墙尖处局部开孔,作阁楼的通风与采光。户户有排水明沟,一条条石板道通达寨子的里里外外。饮用山泉水,以竹笕、石槽引水,以石板镶成水井。

来到金竹寨,走进壮家干栏木楼,就可品尝到清朝皇室贡品“龙脊茶”和被西方人称为“东方魔水”的龙脊水酒,以及壮家五色糯饭。金竹的民族风味餐竹筒蒸鸡、竹筒糯饭和清一色的竹杯、竹碗餐具,充满了乡风土味。

龙胜:“北壮第一寨”因寨前有一片金色竹子而得名

金竹的壮族歌舞同样古朴可爱,脸罩傩面具腰围草裙的草裙舞也称为“师公舞”,是壮家远古时为女孩举行成人洗礼的舞蹈;那庆丰收的扁担舞,因敲击竹扁担欢快急促的节奏龙胜:“北壮第一寨”因寨前有一片金色竹子而得名,而被游客称为“中国的桑巴舞”。在寨中歌舞坪还可看到壮族“师公舞”“扁担舞”“板凳龙舞”,奇特的“迎亲仪式”,逗趣的“抛绣球”,神秘的“姑娘石”。

随着旅游业不断发展,观光游进入少数民族文化深度游。2017年2月在县委、县政府的引导下,形成了特色民宿“政府引导+公司主导+村民自治”的新模式,将老百姓闲置的房子新建或改建成民宿。不但盘活了老房子增加收入,同时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解决就业,青壮年返乡创业,减少了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在公司的带动下,很多村民自己也将家里改成民宿增加了收入,提升了群众的生活幸福指数。

龙胜:“北壮第一寨”因寨前有一片金色竹子而得名

农户用自己的土地和房屋与公司合作经营,使农民的土地和房屋资源变成了发展的资产,农民投入的资金变成了股金,农民变成了公司股东,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农村“三变”模式。

金竹特色民宿于2019年5月开业运营,现共有民宿35家,客房82间,床位141张,每栋木楼主题不一样龙胜:“北壮第一寨”因寨前有一片金色竹子而得名,设计风格不同,房型也不一样,充分体现了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2021年接待游客1.8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0多万元,带动村民土特产销售、住宿、餐饮收入30多万元,用工近50人。金竹特色民宿旅游开发带动了农民发展乡村旅游业,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4)不存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