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北京大学院长助理王建宝:中国智慧能否开创全球意义?
专访北京大学院长助理王建宝:中国智慧能否开创全球意义?
(东西方问题)独家丨王建宝:中国智慧能否创造全球意义?
中新社北京7月8日电:中国智慧能否创造全球意义?
——专访北京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助理王建宝
中新社记者罗海兵
当今世界,东西方之间存在诸多困难和危机,有人将其归咎于“文明冲突”。倡导“仁爱人”、“天人合一”、“和而不同”、“世界和谐”的中国智慧,可能为化解文明冲突、突破人类中心主义提供精神资源。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助理、长江商学院研究学者、人文与商业伦理研究中心主任王建宝近日在接受中新社专访时指出“东熙文认为,所谓“文明冲突”的核心是东西方核心价值观和本体的差异。文明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当今世界应该有多重现代性,而不是西方。我们要摒弃冷战思维,超越东西方之分,超越古今之争,体与用之争儒家生命智慧的当代价值,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
王建宝。图片由本人提供。
以下是采访记录摘要:
中新网记者:当今世界,东西方之间存在诸多困难和危机。有人将其归结为“文明冲突”。精神人文主义主张通过文明对话化解文明冲突。你认为冲突的核心是什么?
王建宝:谈文明的冲突,首先要区分文化和文明,两者既有差异又有重叠。文化是人类各种活动的结果。文明可以使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在东方的语境中,人不是被创造出来的,他是从父母那里出生的。从这个方面来说儒家生命智慧的当代价值,人是生物的人。同时,人也是文化人。一系列文化元素逐渐融合发展,形成文明共同体。在华语世界,文明是人类活动完善的现象。《易经》云:“文明终,人文终”。文明一旦形成,人类就被文明塑造,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也被文明塑造。寒舍,这叫“人文化”。
在西希腊语境中,人被认为是城邦的动物,文明集中在一套政治制度上。
在西希伯来语的语境中,人是上帝创造的,他的父母只是把他带到了这个世界上。
这样专访北京大学院长助理王建宝:中国智慧能否开创全球意义?,东西方在“人性化”方面的差异就显现出来了。西方文明的源头是“两个希腊文明”,即希伯来文明和希腊文明。中华文明的源头是“六经”,“诗”、“书”、“礼”、“义”、“乐”、“春秋”构成了中华文明的根基和土壤。存在的连续性强调“天人合一”,即主客体的统一。
抛开地缘政治和民族国家利益不谈,所谓“文明冲突”,其核心是东西方价值观的差异,本体论的差异。只有理解差异,才能寻求共同点,在遥远的地平线上找到重叠的共识。
资料图:游客参观希腊雅典卫城。
中新网记者:您参与组织了以“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对话”为主题的年度“嵩山论坛”,与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文明的代表进行交流和探讨。纵观东西方多元的文明,你觉得有高有低,有好有坏吗?
王建宝:没有。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提出“轴心时代”,将世界各大文明划分为四个轴心文明。,是“上帝”的文明。二是追求理性科学的希腊文明,即“理性”文明。三是印度文明,追求终极涅槃,是一种“空”的文明。四是中华文明,是在日常生活中成就君子人格的“神圣”文明。这四种文明在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左右在世界范围内几乎同时出现,形成了“轴心时代”。 的这种划分至少超越了欧洲中心主义,但也存在一个问题。他没有看到当时的主要土著文明,
人类必须超越轴心时代的傲慢,尊重各大土著文明,才能从轴心时代进入第二轴心时代。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和而不同”的思想可以发挥作用,从承认差异到欣然接受。正因为有差异,有差异,才有了宇宙万物。这就是“和而不同”的本义。总之,各大轴心国文明和土著文明没有区别。
资料图: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张玉环 摄
中新网记者:您应邀出席联合国“深化发展、环境与和平合作国际会议”并发表讲话。您认为,被地域所掩盖的儒家思想具有全球意义,为文明对话提供了通用语言。您认为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智慧在文明对话中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王建宝:儒家思想是一种本土价值,具有创造全球意义的潜力,可以将源自中国的精神资源贡献给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
首先,无论是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基督教的末日审判,还是福山所谓的“历史终结”,都认为历史有始有终。它是时间的线性视图,其背后的心理结构惊人地一致。当今世界不是“你的今天是我的昨天,你的明天是我的今天”的线性历史观,也不是要完全西化,而是要有多重现代性儒家生命智慧的当代价值,而不仅仅是一种西方现代性。
其次,孔子提倡“仁者爱人”,王阳明说“草木瓦石皆有情”,为突破人类中心主义提供了精神资源。一旦突破人类中心主义,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不仅可以解决人与自然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也可以解决人与人、民族国家之间的问题。
第三,中国既有先秦时代的历史回声,也有建设现代化国家的现实关切。顾炎武认为,“每个人都对世界的兴衰负责”。中国领导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即这种世界观的现代转型。
资料图:孔子博物馆全景。孔子博物馆供图
中新社记者:文明冲突能否用中国智慧化解?
王建宝:是的。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儒家专访北京大学院长助理王建宝:中国智慧能否开创全球意义?,那就是“自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金科玉律。我不想让你对我做的事,我不会强加给你。仔细想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看似消极,实则确保了彼此之间的和平与尊重,是一种“宽恕”。同时,还有一种积极的“忠诚”,叫做“我要立人,我要达人”。
儒家文明是学习型文明。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专业的神职人员到处传道。学习的文明,而不是传教文明,或者侵略征服他人的文明,可以包容,在形成有机共同体的过程中,可能会消除各种集中主义和极端主义。这一传统可以为文明对话提供很好的精神资源。
例如:二战结束后不久,联合国成立,但作为其基本法律之一的《世界人权宣言》却因涉及多方面的背景而难以签署。中国学者张鹏春建议,《宣言》应兼顾西方思想以外的其他思想,将“良心()”、“义务(Duty)”、“兄弟情()”纳入《宣言》,打破了当时的僵局。
《宣言》的例子说明,东方价值观需要被西方价值观唤醒,西方价值观需要被东方价值观补救。反之亦然。
6月8日,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文物“古蜀之光”展览在上海奉贤博物馆举行。图为公众进入展厅参观。尹立钦 摄
中新网:在与西方文明对话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中华文明?
王建宝:中国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话语体系,没有形成具有批判精神的集体共同意识。虽然中国现在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并已进入全球舞台的中心,但如何用别人特别是西方人能听懂的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值得我们一起思考和努力。
一方面,中国要回归自身的精神传统,以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同时,要继续与世界沟通对话,在全球文明对话进程中化解文明冲突。
当然,中国需要同情地理解西方文明的困难。首先,“一神论”试图发展一种超越该宗教教义的通用语言;其次,消除了神圣感和敬畏感的现代社会需要“再魅惑”;第三,启蒙运动以来出现的自由和人权价值观可能是普遍的,但还不一定足够。毕竟,世界上的贫富差距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正义就不可能为自由辩护。
“万物同生而不相损,道并行而不相悖。” 不分西方和东方,世界是一个家庭。以仁为体,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结束)
随便看看
- 2024-04-26中国文化的始祖华夏文明的精髓解读宇宙奥秘,蕴藏无穷智慧
- 2024-01-28曾振宇基督教谈“博爱”,佛教倡“慈悲”
- 2024-01-28“云中漫道”学术讲堂第三十七期《儒家生态哲学及其当代价值》
- 2024-01-17华夏文明的最早的源头是什么?你知道吗?
- 2023-12-12《易经》64卦相连相扣,相依相辅
- 2023-12-12揭秘风水秘传本:探索千年风水智慧的秘密
- 2023-11-19:对道家思想的评价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华夏文明
- 2023-06-16“儒家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闭幕
- 2023-05-28郭齐勇: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到“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
- 2023-05-27人民日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和重大价值
- 2023-05-04党的二十大报告: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2023-04-23仁者爱人,互爱为先的仁爱思想,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 2023-03-25儒家哲学中具有多重意义的生态智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 2023-03-24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数据库前17条1
- 2023-03-23儒家的主流思想讲求义利的辩证统一思想的文化逻辑
- 2023-03-23儒家哲学:庚子年战“疫”最终一定能取得伟大胜利
- 2023-03-2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当代价值思想
- 2023-03-23阅读器>智能排版>>全文下载(如何获取全文?
- 2023-01-01当写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传承与使命担忧(图)
- 2024-04-04中国现代考古学迎来百年华诞,揭开古老中华文明的密码